72句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ppt精选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ppt
1、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论语》以孔子为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另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比如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ppt)。
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4、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5、师:这个“说”字的读音与它的意思有关,你来分析一下。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8、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2、注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3、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名字很奇怪,叫宓子贱。宓子贱在鲁国的单父这个地方任职前,去拜谒孔子。孔子叮嘱他:“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反而轻易否决别人,更不要轻率许人,这样容易丧失操守。”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生:我觉得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才能有发现。
19、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面的学习,我们通过联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理解了孔子所说的“乐”。现在,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梳理一下。
23、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4、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25、师:古人常常追求“学而优则仕”,但孔子却认为学习的最大功用是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真正的君子能够经受住“人不知”的磨练,能坚守志向,淡泊名利,更能安贫乐道!请读出相关语句。
26、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2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0、生:“三人行”中的“三”不是指三个人,而是泛指几个人或很多人。这句话应翻译为“如果这几个人有优点,那我就可以向他们学习”。
3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3、 吾日三省吾身( )( )
34、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35、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6、★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37、★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38、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9、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君子”必须兼具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4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4、师: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平时是怎样“时习”的?
45、史书上记载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于是各国诸侯纷纷前来学习。这段时间孔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自然非常快乐。面对失望时,他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就在孔子想进一步施展抱负使鲁国强大时,由于触动了权贵的利益,他在鲁国的政治生涯结束了。面对理想与追求的受挫,孔子选择了不放弃,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寻找志同道合的明君。面对绝望时,他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碰壁,现实是如此令他绝望,但孔子选择了坦然面对。他曾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同学们,这就是《论语》,今天读来依旧能够带给我们生命的启发和生活的智慧。仁在其中矣,面对经典,面对生活,让我们一起不断地“学而时习之”吧!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7、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4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9、 ——余秋雨
50、(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1、生: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吗?
5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53、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
5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6、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5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8、《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5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60、(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61、★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62、“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63、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64、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6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6、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67、师:好,除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同学们还能从这句话中看到颜回其他令孔子赞叹的原因吗?
68、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69、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70、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71、寓意: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乐趣,讲个人修养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搜索更多
72句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ppt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