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句论语全书原文精选
论语全书原文
1、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目录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2、『⒌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5、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2 (论语全书原文)。
6、『⒌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论语全书原文)。
7、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23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5
10、(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1、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12、『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0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0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0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0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0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0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为政篇第二 论语目录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篇第三 论语目录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第四 论语目录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
18、『⒌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21、(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22、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3、(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24、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25、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35
26、(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7、(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28、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23
29、(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3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1、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15
3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0
34、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5、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0
3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4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7
42、(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3、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44、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4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搜索更多
46句论语全书原文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