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句包法利夫人精选
包法利夫人
1、《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2、她受伤的心灵,在基督教的抚慰中得到安歇。她收起了内心的任性骄纵,让信仰之神进驻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体会到作为弱者的安心和慰藉。(包法利夫人)。
3、相信很多人都受到过青少年时期读的书,看的电视,电影的影响,但是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孩子可能是分不清虚构和现实的。所以,就这点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查理医生是一个讲话如柏油马路一样平淡无趣的人,用老实人的手段竭心全力满足她,但是包法利夫人无法真心爱上这个平庸的医生。
5、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网络,版权归图片原作者所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语人读书。
6、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在态度上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7、这句话并不难理解。福楼拜自己,是个有点病态的完美主义者。
8、 500+本中外图书解读,打包全年阅读计划
9、她心中的自卑转化成自傲,对旁人不屑一顾,对别人所称道的,偏要贬得一无是处。她用情绪化的反抗态度,与她所认为的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强硬地对峙着。
10、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象。包法利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没主见,没能耐又不思进取的男人,他的一生都是活在他人的摆布下。学医,并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或者他本来就有自己的理想。
11、有人说,爱情应是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
12、"她起坐一辆自备的蓝色马车,驾一匹英吉利骏马,还要一个穿翻口长筒靴的马夫"去卢昂与情人幽会。她欠的帐单雪片似地飞到夏尔手中:窗帘,地毯,沙发套的料子,几件衣服,还有梳妆打扮的各种用品,加起来总数大约有两千法郎。
13、就前者而言,她想尝试动荡的滋味,向往恣肆放纵的快乐,即使她无法跻身上流社会,得到男神子爵的抚慰,她也至少能感受一下从未体验过的癫狂痴情。
14、《包法利夫人》是要告诉我们,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幻想吗?
15、小说后面还有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爱玛住在永镇这样偏僻的地区,却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她知道巴黎哪个剧院在上演新的歌剧,巴黎高级裁缝师家的门牌号码。这也算是填补生活空白的方式吧。
16、在很多欧美文学书单中,比如“人类历史上百本必读书籍”,《包法利夫人》总是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它之所以会得到这么高的推崇,是因为它实在是一部百科全书。虽然它是一部写女人的小说,但它把“人”所包含的各种问题都写透了、写薄了。而且福楼拜是用“多一个字也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的标准,用很精练的语言讲出了一个如此生动的故事。
17、赖昂与包法利夫人的爱情是纯粹的,他们没有肉体出轨,平日的生活里只是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交换情书、书籍和歌曲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可是在赖昂的内心深处他可能始终觉得包法利夫人是可畏的,十分端庄,亲近不得,所以这种没有结果的爱情使赖昂疲倦了,加上改变环境的远景在引诱着他,他最后还是决定远去巴黎深造;即使几年后再见面,爱情之火重新燃起,赖昂还是因为自己的名利抛弃了包法利夫人。
18、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19、就后者而言,她始终觉得老天爷在跟她过不去。
20、对爱玛来说,之所以叛逆的欲望如此强烈,一是幻想和现实之间反差过于巨大,二是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21、小说取材于一个乡村医生夫人的服毒案的真实事件,刻画了1848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19世纪4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的时期,法国的资产阶级也在“七月革命”后取得了统治地位,并且,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推进,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农业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2、但不管是什么时代,人性的弱点是相通的,人生虚无的本质是相同的。虚无导致了人生意义的缺失,没有真正意义可追求的人生,自然会将人类推向欲望的深渊。
23、爱玛和所有的情妇一样,新鲜的魅力和衣服一同脱掉之后,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单调的热情,因为听过卖淫的放荡女人说过同样的情话,罗多夫就不相信爱玛的真诚了。
24、历史、美学、医疗、古典艺术、茶道、建筑、前端科技、经济规律……从这里流入听单,汇入脑海。平均每天1块钱,就让你坐拥2019全年的知识点。
25、如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清算一样,《包法利夫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与浪漫派小说的清算。
26、到了小说的最后,有很多人手里都是拿着把匕首横在爱玛的头上的,爱玛付出生命既是一种逃脱,也是一种忏悔。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人性的百科全书。
27、小说最后,爱玛在乞丐的歌声中,真正顿悟到自己在幻想破灭后,灵魂上已经变成了乞丐,她因而露出歇斯底里的恐怖笑容而死。福楼拜能果断的“处死”包法利夫人,也正是要撕碎爱玛的梦,使她醒悟,使她长大,更避免使她彻底沦于世俗,表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理想追求的认可一面。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1856年随着小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的发表,也带来了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在世界范围内,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也深受《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28、这是爱玛对美好的追求,而对美好的追求,始终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
29、《包法利夫人》是一部伟大的书。作者福楼拜在他生活的19世纪,得到的威望和对他的评价远不如现在。那时候在法国,人们更推崇夏多布里昂、雨果。而《包法利夫人》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现在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30、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31、当女人把爱情小说当做生活指南,会是什么后果呢?
32、保德莱尔赞赏包法利夫人有着男子的行事方式——她有想象力,这是一种至高无上、霸道的能力;包法利夫人是自己送上门的,她被自己的幻想裹挟,慷慨地、大方地委身与人,委身于不是她对手的一些坏蛋,恰似诗人向坏女人倾诉衷肠。
33、有人觉得,爱情是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白首不相离。
34、一方面我说它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依我之见,伟大如这部小说仍然带有一点点缺憾,那就是作者本身逃避的东西。福楼拜没有子女,大概他也从来不观察孩子,但爱玛是个母亲,她跟孩子的关系在故事中是非常重要的。福楼拜回避掉了对于孩子的描述,他不会写孩子,但他不得不提。于是爱玛死后出现了这样一幕:包法利先生带着孩子去爱玛的墓地悼念她。可以说是很平面化的描写,直到最后都没有深入刻画过亲子关系。
35、福拜楼花了4年零4个月写《包法利夫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1856年,《包法利夫人》发表在《巴黎杂志》上。《包法利夫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清算。作者的初衷并不是讲故事。作品展示了19世纪中期法国其他省份的生活。这是一个单调、狭窄、封闭的世界,没有任何追求崇高理想的空间,甚至没有爱玛那种虚幻的“幸福”。以药剂师郝麦为代表的所谓自由资产阶级,以科学的名义欺骗了世界,偷走了它的名声,所向披靡。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更加弱势。
36、我的理解时,先撇开时代不谈,爱玛即使不死,也会活得很痛苦,不管她是否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37、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
38、两部作品在创作背景上的相似性,就给两部作品的相似主题埋下伏笔
39、她幻想的,是绝美的爱情,和从爱情生出的幸福。她憧憬着欢愉、激情、陶醉这些在书上看到的字眼,能在婚姻里包裹着她。
40、《包法利夫人》之所以被这么多专业的读者所推崇,恐怕是因为它不仅留下了一个完美的文本,还留下了一堆问题值得人们持续探讨。
41、语人读书是一个致力于经典阅读和学习的平台,帮助大家解决读什么、怎么读、没时间读等问题,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42、3 . 他觉得自己活像一所搬空的房子,好不凄凉。
43、以“价值交换”来定位的信仰,并不具有持久性。因而当莱昂重新出现在爱玛的生活中时,信仰,便在爱玛原来所追求的美好面前,功成身退。
44、大家都知道俄国在1861年的时候推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俄国的乡村文明。农奴制改革之后,代表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就大肆入侵俄国的乡村,随之一同入侵的还有解放人性等新思想,这对之前统一民众的教会禁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是1873-1877年,这时候正值两种文明猛烈冲撞的时候。
45、因为用人要找查理放血,罗道尔夫因此结识包法利夫人。罗道尔夫有很多情人,而他追求包法利夫人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和喜新厌旧的心理,他把包法利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他们俩有过真正的出轨事实,在某一瞬间,也许罗道尔夫是真的爱艾玛的,但是他一直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每当艾玛提到钱的问题,他都避而远之。但是艾玛却为此付出了真心,可惜,这种赤裸裸的爱情在风月老手面前只能被当做他其他所有情妇一样的感情表达,他辨别不出同一表现的不同感情。
46、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爱玛虽然是一个农夫的女儿,但是她生性浪漫,喜欢看浪漫主义的言情小说。她嫁给了一个乡村医生,这个医生平庸懦弱但勤奋老实,爱玛是在婚后才发现了他的无趣的,所以,婚后的爱玛感到非常痛苦。就在她痛苦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和她有共同兴趣爱好,同样生性浪漫的青年学生莱昂,两人为了避免陷入情网就分开了。不久后爱玛遇到了游戏女性的罗多尔夫,被他引诱后出轨,出轨后被抛弃的她重逢了莱昂,和莱昂又“偷情”,最后又被抛弃了。由于两次偷情借的高利贷让她无法偿还,她只有服毒自尽。
47、小说描述了包法利夫人爱玛为了摆脱不幸的婚姻,追求不正当的爱情而堕落和毁灭的悲剧。它批判了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负面影响,尖锐抨击了外省贵族、地主、高利贷、庸人的恶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恶习和普通公民的粗鄙卑劣,真实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表面繁荣的掩盖下的残酷现实。现实与幻想兼而有之是福楼拜的原创性/现实与理想相比是多么的庸俗丑陋,在现实的对比下,理想是多么的空虚、苍白和可笑。幻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消极浪漫主义的消极影响以及丑陋残酷的现实的腐蚀,是造成艾玛悲剧的原因。
48、在前面我们也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梳理,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发现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新思潮的反思上。无论是爱玛还是安娜,她们都是受着教会的禁欲思想长大的,这就极度地压抑了她们的人性。极度压抑之后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之后便是极度放纵,安娜在爱意识觉醒之后便不顾一切地和渥伦斯基私奔了,这样的不顾一切是作者所批判的。作者塑造安娜是想展现那个时代下民众的集体无理智性,也对资产阶级统治下民众变得无敬畏感无归属感感到忧虑。
49、婚后的生活并不如艾玛所幻想的那样充满了乐趣和激情,是帅气的雷翁的出现让艾玛重新快乐了起来,但他的离开带来的则是更深的痛苦和绝望。富豪鲁道夫贪恋艾玛的美色,给予了她诸多的空洞承诺,而为了配得上鲁道夫,艾玛不惜赊账购入首饰与华服。在约定好私奔的那一天,鲁道夫失约了,大受打击的艾玛一病不起。
50、爱玛少女时代进过修道院,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她就是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暗流中长大的,这种天性使她想做贤妻良母又做不到,最后成了著名的包法利夫人。
51、她的眼皮似乎是造化特钟灵秀。包藏着脉脉含情的秋波和闪闪发亮的明眸;而她一呼吸,小巧玲珑的鼻孔就张大了,丰满的嘴唇微微翘起,朦朦胧胧的寒毛在嘴角投下了一点阴影。人家会以为是一个偷香窃玉的高手。在她的后颈窝挽起了一个螺髻;头发随随便便盘成一团,可以根据翻云覆雨的需要,天天把发髻解开。她的声音现在更加温柔,听起来有如微波荡漾,她的腰身看起来好似细浪起伏;甚至她裙子的皱褶,她弓形的脚背,也能引人入胜,使人相入非非。夏尔又回到了燕尔新婚的日子。觉得新娘令人失魂落魄,简直消受不了。”
52、一百多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成就一部经典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语汇或是什么样的文学系统,来评价它,琢磨它,经典总是强大的,经得起推敲的,你可以不喜欢,但永不能为你的不喜欢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对《包法利夫人》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世事沧桑在里面。福楼拜先生这部经典作品在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风波不断。在它成为所谓的经典之前,引起了法国正统文学观念的强烈反弹,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不道德的书,有宣传堕落和诲淫之嫌,所以说,争议也是有历史了,《包法利夫人》一直是在风雨之中成长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仍然有人不喜欢它,也正常,算是传统观点的变种。我们早已经告别了艾玛和包法利先生的时代,到了现在这个世纪,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部作品?我没有权威意见,只能提供我个人的观点。
53、她既“感情用事”,又“切实际”;既尽显无知,又饶有文化;既愚蠢,又精明;既要享受肉体的快感,又要享受灵魂的安宁。
54、作者努力的去寻找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主要也是为了刻画出在七月革命胜利之后法国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政治制度。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总共花费了四年零四个月。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打了很多的草稿,这足以看出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也表现出了他想反驳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一些统治并不想会就这样被资本主义统治,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会慢慢变得腐朽不堪。
55、包法利夫人不关心丈夫的外在及缺陷,而更关心他完全缺乏才能和给瘸子动手术失败上的精神上的低能,他无法给予他这浪漫的妻子任何精神上的快乐。
56、包法利必须承担她一切不幸的罪责,只有这样,她的叛逆和报复,才具有持续的合理性。
57、每周2~3期!听三联封面人物、明星大咖、知识领袖现身说法……追热点,更探寻其背后本质,把握时代脉搏,拒绝成为被热搜牵着走的奴隶。
58、钱钟书的围城里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们不要以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姿态去评判身边的人,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就会如何来选择你。
59、20三联中读想与你共享一份老友间的默契——本期购买或续费年卡的会员,一年内累计“听时”达到100小时,我们愿主动延长这“有你在听”的日子,为你免费续期一年VIP。
60、全世界的顶级杂志我们都有!全年52周,每周五同步讲解7-10本国外顶级期刊杂志,资深主笔提炼精华,专业主播播讲,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生活方式,让您同步国外热点前沿新知,掌控全球视野。
61、如果你问我包法利夫人的一生值得吗?明明有个爱她的丈夫她却不懂,偏偏走上不归路。我觉得包法利夫人是倾尽自己的一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是没有错的,她自身各方面条件优秀,从她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就被她父亲送去修道院读书。其实爱玛在修道院里的时候并没有像婚后那样感到压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养料。在这样一个梦境般的世界里,她在此沉醉不醒。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气质。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她足以以一个更加优秀的身份现身。错的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单调的生活让她用非正常的途径为自己的生活点缀,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充实。可是,反过来说,查理的一生同样可悲,他处处留心夫人,对其察言观色、悉听尊便,最后因为夫人去世,自己也无疾而终。生前最后一次在碰巧面对她的奸夫时也正经地说“我不生您的气”,这是有多大的胸怀和对已故夫人多深沉的爱啊,在当今社会中堪称好丈夫楷模。
62、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6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zyv3fPzo1_H3QOrFg3DTw?pwd=smd9提取码:smd9
64、张爱玲说过:“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一枚蚊子血,白的依旧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朱砂痣’。”
65、爱玛对丈夫的情绪,从期望到失望,失望到绝望。不甘于绝望的爱玛,又将其转化为拜丈夫所赐的耻辱感。
66、爱玛是一位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女子。然而,她所处的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毫无男子气概的丈夫,一成不变的枯燥乏味的生活,这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烦躁、抑郁和痛苦。因此,她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虚幻的想象上。
67、昆德拉有一句话,是站在一个宽广的角度上,评价了《包法利夫人》,大概是这样说的:“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这句话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的,文学最早的叙事职能是由诗歌承担的,比如荷马史诗,很大程度上是叙事的。但我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应该不仅仅是从叙事的角度上说。何谓经典?确定经典的指标肯定不是一种两种,经典总是在整体上超过了人们对完美的想象,依我看来,《包法利夫人》甚至是一部超越完美的作品,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68、 ▲点击上图,开通中读VIP,畅听全部内容
69、这个故事讲的是女性的故事,但这个欲望的故事也可以影射男性,它写的是人性的种种矛盾,爱玛浪漫、虚荣、自私、叛逆、不甘平庸,这一切似乎是人性正常的内容,不应该那么致命和邪恶,可是福楼拜描写的是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寻常的人性之树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
70、《包法利夫人》的现实性不仅在作者的通信集中得到证实,其同一时期的作家们也纷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莫泊桑在《献给居斯塔夫·福楼拜》一文中赞扬福楼拜的创作是“对人类生存状况深入、全面且令人惊叹的研究,是生活原状的呈现。
71、这也是她仅有的一次,感受到尘世的幸福和爱之外,还有这样一种不同的至福。
搜索更多
72句包法利夫人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