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82句南宫落落经典语录精选

南宫落落经典语录

1、骑射本领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杀人技,却偏偏是汉人始终都不擅长的。

2、政坛永远云谲波诡,一帆风顺的人从来都是凤毛麟角的,尤其对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而言。随着汪直失势,王越自然一损俱损,甚至落到险些自杀的地步。但云谲波诡也自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只要人还未被整死,总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3、《大学》原本只是《礼记》当中的一篇,其来历与作者已经很难考订其详了。自《礼记》在西汉年间汇编成书以来,《大学》并不曾受到格外的重视。直到北宋,二程对《大学》情有独钟,两人分别作有改正版的《大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始文本做了重新的梳理,这也是宋代疑古改经的风气所致。及至南宋,朱熹绍述二程而有过之,不仅将《大学》的文字又做了一番梳理和补写,甚至将《大学》和《中庸》一道从《礼记》当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为所谓的四书。

4、孟春,岳父孙印古先生以姓字相托,自叙行状,翌日(二月七日)卒。孙讳印,字印古,号随斋,世居滕州奎子里。读书得大意,不为章句,儒性鲠直,与人言无隐情,恬淡不治产业,遨游兖、济、曲阜、泗水间四十年,了不干谒,狷介如此。医术甚高,济人于危难无算,乡里称长者。年三十时著《壮悔录》明志。晚岁颇好佛经,每盥手庄诵,自号“无用汉”,所居室颜曰“自在窝”。生于乾隆丙寅(1746)七月二十一日,享年六十六岁。是年三月与原配合葬于奎子里南原。原配魏氏,生子以泰;继配王氏,生子以同;女长适吴生禧,次适刘生春和,中适翼,四许嫁黄氏,少女未字。为作《孙先生行略》。

5、(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

6、吴与弼所谓的“物”,在理学范畴里是与“心”相对的概念,是指一切客观因素。在吴与弼看来,主观之“心”应当能够克制一切客观之“物”,倘若因为受了伤便动摇了继续劳作的心,那就是“心”被“物”战胜了,这绝非圣贤门徒可以接受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当时流血不止的话,吴与弼会不会先把镰刀放下,好好包扎一下伤口呢?

7、冬日,自朐山归来,汶阳阻雪,用陶诗《癸卯十二月中作》韵寄董、杜二诗友。

8、所以,只要我们能以一种很实在的态度读书,摒除习俗成见的影响,再摆脱掉对强者的崇拜欲,就会发现所谓证得阿罗汉果位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少年王守仁以这样的态度读书,于是发现成圣成贤并非不可以做到。当然,达到古圣先贤的修为是一回事,社会能不能恭恭敬敬地将圣贤的标签贴在你的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9、也许只是巧合,奉许逊为祖师的净明道派亦称净明忠孝道,教义特点是融汇儒道两家,修心以净明为本,制行以忠孝为贵,与王守仁后来发展出来的学术构架颇为相似,只是粗浅许多罢了。更见巧合的是,《年谱》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即宁王朱宸濠叛乱的那一年,有记载说当初宁王降生时,父亲康王梦到有蛇闯入宫里,吃尽了所有人。与这条记载参照,正是许逊在此地镇蛟,王守仁在此地捕蛇,两相呼应。铁柱宫事件也就不再是偶然,而是对正德十四年事件的预表。

10、此时此刻,在铁柱宫里,十七岁的王守仁见到一名道士趺坐一榻,于是上前搭话。想来这位道士是个非常健谈的人,向眼前的少年人讲述养生的学问。王守仁听得入迷,竟然整整听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起自己的婚姻大事来,而诸氏一家会有怎样的愤慨,诸氏夫人会否从此心存芥蒂,这就不得而知了,但从王守仁七年之后为岳父大人撰写的祭文来看,诸养和对这个女婿始终关爱有加,后来无论女婿科举失利还是遭到其他坎坷,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千叮咛万嘱咐,以名节相勉励,使王守仁感动至深。

11、孝宗皇帝是个性情温和、不爱生事的人,这应该和他体质孱弱、精力不足有关。史书虽然称道他的“勤政”,但这“勤政”一来只就他在位的前几年而言,二来也实在是被明朝皇帝的各种怠政反衬出来的。然而经济运作的规律是,统治者越少生事,经济发展也就越快。所以历史上只要一出现休养生息,经济就会突飞猛进,这不是因为朝廷管得好,而是因为朝廷管得少。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晓得感谢皇恩浩荡。

12、在日复一日的自我磨炼里,吴与弼的蜕变越发明显起来。他在家乡没有半点乡绅的样子,只穿着粗衣敝履,很难让人相信他有一位在朝为官的父亲。

13、《一隅集》的编纂本在于指点、培养有志于对儒家经典、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修养者。康熙二十八年,陆陇其任直隶灵寿县知县,他在向直隶学院申送书籍的时候说:“今之士子,穷年累月止知用力时文,而一切经史皆不暇读。所以学无根本,而士风日陋。故选先正制义数十篇,名曰《一隅集》,为之指点其开阖虚实之法,使之略知时文路径,而以其暇日,依《程氏分年读书日程》肆力于经史,庶几学有本原,而真才可出,或稍补士风之万一。”(9)将他的《一隅集》与《程氏分年读书日程》定为学校的教材,旨在指导学生尽快通过时文阶段,然后肆力于经史。

14、但是,在王守仁的时代,人们只是将这些见识当作一种纯粹流于纸面的知识,背诵可以倒背如流,讲述可以头头是道,而一旦科举及第,便会摆出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超然态度。考试的时候都懂得回答“圣人可以学得”,却很少有人真的如此相信,更罕有人将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求学指南。所以,塾师教学只想着读书登第,王华对儿子那句大大合乎程朱理学的发言也只觉得好笑。宋代大儒历尽千难万险得来的领悟,竟然只变成纯粹的教条了。

15、从《年谱》的记载来看,王守仁练导引术有了奇效,虽然没能把病治好,却练出了未卜先知的超能力。某日他在阳明洞端坐,忽然要仆人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来访的王思舆等四位朋友,将这四人的来迹讲得详详细细。仆人与那四人在途中相遇的时候,双方都很震惊,交谈之下,信服王守仁一定修炼得道了。但时间久了,王守仁忽然有所悔悟:“这只是簸弄精神罢了,并不是道。”过而改之,从此弃超能力于不顾。

16、脸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中的光芒,生活的艰辛不能阻止内心的渴望!

17、孟广均(1800-1870),字京华,一字胥霑,号雨山,又号铁樵,别号金石花竹主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举人。亚圣孟子第七十代嫡长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生致力于修建庙宇、祠堂、家族教育、家谱修编。早在道光十五年(1835),孟广均就邀请马星翼一起整理孟氏志书,增订续修《三迁志》,编成《重纂三迁志》,增补了孟氏家族的大量史料,马星翼还曾为孟氏撰写《世职篇》。二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一生在学术、生活各方面相互照拂,情同手足。在孟广均为马星翼《东泉诗话》所作序文中说:“东泉先生博学多文,吾不敢友之也,吾师之久矣。”“乙未,来主《三迁志》馆,相处最久。不独文字考据订正良多,所有金石之言,随事而发,每佩服不忘。”

18、七律属于近体诗,堪称诗中八股,起承转合法度森严,需要在镣铐里跳出优美的舞蹈。从王守仁的性情来看,我们会猜测他应该喜欢无拘无束、既朴且拙的古体诗,走李白一路,事实上他却爱上了近体诗音律的铿锵与修辞的华美。这才是年轻人最自然的文学趣味,朴拙之美是需要岁月来打磨的。

19、孔继壎,曲阜人,字退谷。善山水,道光二十九年(1849)尝作《山水屏》。

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1、有没有你。那时我突然想,我和F在同一个空间里。近到同校的距离。我在这里计算物理题。身前身后都是空位置。

22、著有《子夏易传遗文》一卷、《论语鲁诂遗文》一卷、《尚书广义》三卷、《群经注疏中俗语类记》一卷、《说文俗语类记》一卷、《汉人著书目录》一卷、《意林诸子约录》一卷、《汉碑总目》二卷、《绎阳随笔》八卷、《东泉文集》二卷、《东泉诗话》八卷、《东泉诗话续册》七卷、《论语集说》四卷、《困学纪闻劄记》、《校正汲周书札记》一卷、《孝经集说》、《左传补疏》、《国策补遗》、《凫绎旧闻》、《邹邑金石志》、《金石隘编》、《东泉诗草》、《劝学篇》等共一百余卷。星翼对邹县历史地理、旧闻轶事多有考证辑订,所著《蚕理》、《世职篇》、《二邾篇》、《董朴园先生蜀中实政录》、《峄山琐记》等均辑入清末民初的《邹县志》和《邹县续志》。

23、我的眼中只有你,你的眼中却只有别人,这本来就是人世间最令人愤怒的事情。

24、马爱泉,名元本,字孝源,星翼同宗兄,世居滕之界河,有异才,喜吟咏,从学翼父门下,少同砚席,老而比邻,朝夕过从,快谈竟日。笺注《蜀女娟红题壁诗》,叠和再编为《榛苓吟思》。爱翼诗,集为一卷,能默诵,书写一字不差。二人终生相知颇深。著有《傍山诗记》。

25、我们一起听音乐吧,我们会平分两只耳机。你在左边戴着右机,我在右边则刚好相反。简直不敢告诉你我有多么喜欢这样的感觉——音乐只因为我们两个才变得完整无缺。失去哪个都只是伴奏。

26、(吴淡如:只要明白暂时逃走是为了继续往前走,也是为了给自己一点缓冲速度,就能放松心情,快乐做自己。)

27、皇帝肯定认为君权至上的社会才是好社会,普通百姓会认为只要是太平社会就是好社会,知识分子的想法会复杂多变一些,总而言之,如果仅仅站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个问题永远也不会有标准答案,只有出自不同立场、不同偏好的五花八门的答案。

28、 论曰:儒所以统役万物,而不为物役者,贵乎有讲学之功也。讲学在乎尊师取友,师道立则善人多。友直谅多闻,则能集思广益。由是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载,以极其变,而后洗心藏密,防邪物,淡嗜欲,以专致其精明之德。吁,学而能专,致其精明之德,则天下之纷纭膠轕(jiāogé,同“胶葛”,交错纷乱)可喜可怒可慕可愕者,吾皆役之,而不愧为儒矣。

29、(虽说女人是感情的动物,但决定感情质量的,是男人的投入)

30、我看见的那些恋爱,几时都美好如斯,犹如不曾消失过。

31、如果今天拿这番话去劝慰高考失利的考生,对方很可能会当场翻脸吧。高考毕竟是奔着世俗的前途去的,古代的科举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是奔着前途去的,只有王守仁这样对考试教材里的内容真心相信的人,才会真的以教材里的古圣先贤为楷模,忧道不忧贫,只在意是非对错,不介意得失荣辱,何况因着父亲的缘故,他的家境已经相当殷实了。

32、长夏,又赴省垣,与何绍基、嵇春原两山长相倡和。余芰芗时守首郡,无暇倡和,闲出大中丞崇公雨舲谢渠《赠建兰》二律,俾依韵和作。六月二十八日,赴辕看验,中丞面谕云:“昨见与芰芗倡和作,知汝能诗,可将近作写数首来看。”退寓即检省垣与诸倡和之作,写一草册,送余芰芗处,倩其抄胥用真楷小字转呈辕门,次日旋归。

33、首先出发点就不一样,前者是以道德原则为旨归的,后者是以功利原则为旨归的。

34、有些事经历一次就足够,只需一次的曾经,就改变全部的未来。

35、关于感情,也可以踏踏实实地长下来台词。不须臾。不俄顷。不片刻不瞬时也不会稍纵即逝。

36、丁内艰。闭户读《礼》,三年之内著《孝经》、《论语辑说》、《尚书广义》、《国策补遗》各书。

37、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江西崇仁人,国子监司业吴溥之子。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将他列为“崇仁学案”第一人,评论说“椎轮为大辂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若没有吴与弼的发轫,便没有后来儒学的盛况。

38、秋日,跋《池荷赋》;“右稿道光己亥秋日作。是时莲花颇盛,舍四弟因自号莲塘。余为此赋,渠得之甚喜,今已见背十六年矣。复阅此稿,何胜慨然?附志于后。咸丰庚申秋日,东泉自识于乐陵学舍。”

39、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主办《汪氏宗亲网》《砀山翰林汪汝弼故闻》

40、或许这就是进退无路。在真正的进退无路里,悲哀显得如此无力渺小。但我却只剩下悲哀。((落落)Neversummer.Eversummer)

41、因为是弱者,所以反而更好地存活了下来。上帝设计出一个名字,是为了让这样一群人,用这样弯曲的路途,找到他们自己的国都。

42、当你没有站在更高的地方,你就不会看到那更远地方的风景,不会明白更多已然合理的人和人生。

43、 胡瑗,字翼之,谥文昭,世称安定先生。自河汾(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后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以后,能立师道,成人才者,以安定为首称。详人物传。

44、以上种种,都是君子摆出威严感的必要理由,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理性化的人际关系解决方案,但是,唯其理性化,自然有悖人的天然情感,必须经由后天训练加以强化才行。

45、果不其然,听到不怕丢脸四字,唐三十六非但没有任何犹豫,眼睛却亮了起来,说道:脸是什么?

46、我看见的那些恋爱,几时都美好如斯,犹如不曾消失过。

47、然是他们的生命随尘烟湮灭,后是我们的诗情却既往不咎。

48、奏疏的开篇说,皇帝很圣明,也很辛苦,所以小臣的心里话必须对您讲。小臣以为,当今的大患在于朝廷大臣表面上装出老成持重的样子,心里全在为私利盘算;皇帝身边的人只会阻塞贤路,招权纳贿。习以成俗之下,反而真正忧国忧民的人被当成傻子,真心献计献策的人被说成浮躁,朝廷的风气已经坏掉了。幸好上天仁爱,这个时候出现边患,这正是忧虑警醒、改弦易辙的机会啊!

49、吴与弼在江心遇险的时候,心中一定想到了程颐。程颐被贬到涪州的途中,也在长江上遇到了同样的险情,舟中人号哭不止,却见程颐正襟危坐,神态如常。脱险上岸之后,同舟的一位老者问程颐道:“刚刚在危急关头,您却毫无惧色,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程颐的回答很简洁:“我只是心存诚敬罢了。”

50、长翅膀的天使一下子闯进自己的生活里,他瘦削而宽阔的肩膀是天外,他含笑的唇角是凡尘

51、“特权”这种东西,果然任何时候都有它难以言喻的快感啊。

52、许瀚(1797-1866),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庐,山东日照虎山镇大河坞村人。清代杰出的朴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和书法家。其书法尊奉颜体,丰肥端庄,通劲遒健。龚自珍曾经以“北方学者君第一”称许。曾任滕县、齐东训导。许瀚曾执教于济宁渔山书院,在北京、济南、济宁与马星翼、孟广均、马星璧等多有交往及酬唱。马星璧与许瀚同为道光五年(1825)拔贡,许瀚曾为马星璧撰写《附记》,马星璧曾赠许瀚《唐开元间残碑》拓本等。马邦玉的《汉碑录文》,便是马星翼委托堂弟马星璧请许瀚襄助,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编入灵台杨氏《连筠簃丛书》印行,由许瀚门人丁艮善题签。许瀚在任滕县训导期间,马星翼多次遣子侄前往代为探望。星翼著作《东泉诗话》初刻时即由许瀚题签。

53、春日,董朴园重修邑志,星翼录舅父王仲磊《邹鲁岁时记》,致之志馆。王名心研,字仲磊,随缘翁次子,性沉默,终日不言,好读书,泛览史籍,不乐为时文。乾隆五十七年,首次发现《莱子侯刻石》。年四十余,以疾卒,娶张氏。为作《舅氏王处士传略》。

54、我觉得是的,自己辛苦赚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买得起什么就买什么

55、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被后人扣上了“钳制思想”的罪名。

56、从二楼,能看见刚进入秋天的银杏树还不怎么茂盛的树冠,大半还绿着,只有零星的黄,在几个角上耀眼。而停在树下推着自行车的男生,抬起头,脸上就落下一层温和而隐约的暮色,如同哪个电影中,无限美好的特写。缓慢的镜头,从他身上,一直摇过来。——落落经典语录

57、是秋,膺部选乐陵县教谕。九月朔,将赴省垣,留别诸友二律。

58、影响心情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说的没错,有时候想你又不敢打扰你,想你的同时心里也不好受,爱你想你

59、暗恋这种事好比耳机里的音乐声。即便对自己而言是包裹整个身躯的震耳欲聋,旁人却仅仅听得见一缕泄露的细小杂音。

60、个人特质和社会评价经常是脱节的,单以个人修为来看,后世许多高僧大德也许早已达到甚至超越了佛陀时代那些罗汉、菩萨的标准,但造神运动只能留给后人完成。除非是政治领袖,能够以无上之权柄左右舆论,才有可能将当时当地的造神运动推行成功。

61、(明智的人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在海市蜃楼里寻找幸福)

62、因为没人记得住第二名所以我要努力去当第一!

63、作《自钞全诗序》,言自嘉庆辛未(1811)至今,全钞文选诗二十四类,共449首,凡经八代六十六人。

64、分开不分开的,不是"遥远"就能说了算的事。

65、儒家门徒,无论从何种意义而言,都应该是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即只能“喻于义”而绝不可以“喻于利”,但科举制度偏偏使儒学成为通往功名利禄的第一捷径,这就强化了世道人心当中的一种虚伪态度:为了“喻于利”,必须在表面上装出“喻于义”的样子,“义”装得越逼真,“利”得的就越丰厚。

66、(我们总是像智者一样去劝慰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67、中国画对荒寒境界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也缘于中国画家对道的追求,山水以形媚道,而荒寒之境最易于呈露道的精神。我们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感受到一团混莽之元气;在渐江的《黄梅松石图》中,感受到气象凛冽的高严境界;在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中,感受到地老天荒的萧疏气息。在苍凉中将画作提高到宇宙创化的境界。中国画由荒寒而直入永恒,主要通过时空两个向度,从空间上说,中国画强调远,通过视觉之远达到心灵之远,远处即寒处,在一片远的荒寒中展露宇宙精神。从时间上说,中国画又强调古,这不是复古,而是提倡苍古、率古、高古的境界,如漏雨滴苍苔,古镜照云影,枯木临西风,怪石当中流,这些物象均记载着时间,而它们又都在向无限的时间延展,以至于达到非古非今、亘古如斯的永恒境界,这种境界也正是荒寒境界。

68、皎然有《山雨》诗云:“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声声入画禅。”这两句充满禅机的诗,使我们看到了在荒寒背后的禅艺合流的精神。白云深处坐山僧,冷月空山安孤魂。寒作为大自然的一种存在形式,本身就具有美感:太虚片云的不粘不滞,枯木寒风的萧疏简淡,白云孤鹤的高渺幽远,苍苔寒潭的古朴荒率,都是典型的禅境,又都充满一定的美感。禅中人真可谓个个是啼听大自然奥秘的诗人,挥扬山光水色的画手。他们在妙悟中,归入了空虚寂寥的禅境,而漫长的体悟过程,又往往是与美同行的。对孤寂禅境的追求,也使他们格外重视寒境,使追求寒境成为一种“禅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一种审美趣尚。

69、先世的遭际在王守仁身上重演,这些高人的想法是我等凡夫俗子始终难以领会的。阳明心学的后辈也会有这样的疑惑,譬如有学生请教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说某人在静坐中养成了未卜先知的能力,自己愧不能及。罗汝芳的教导是,不及他倒也无妨,及了他反而害事,因为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是人力强求来的,是“有明之明”,而人应当追求的是来自天然的“无明之明”,前者如同一点灯光,仅能照亮一室,后者却似太阳,普照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四)

70、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中说:“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聆之者,唯一丸凉月而已。荒寒幽杳之中,大有生趣在。”一丸凉月倒是一个绝妙的象征,凉月播下的清晖,砌成一幽冷宁静之世界,幽夜之逸光照人心扉,使人通体透凉,物欲尽涤,在宁静中归于宇宙之本体。这一丸凉月似乎在中国画中永远照耀,烟林寒树,古木老泉,雪夜归舟,深山萧寺,秋霁岚起,龙潭暮云,空翠风烟,幽人山居,幽亭枯槎,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中的飞瀑,也在阴晦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雪空绵延,淡岚轻起,孤舟闲泛,枯树兀自萧森,将人们带入那太古般永恒的宁静中。

71、敢于去想,在梦想实现之前,永远不给自己提前设限,不给自己寻找任何退缩的借口、失败的理由,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看似遥远的梦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72、那就把自己继续埋身于黑暗,赌注下总有一天以翠绿的形式重新破土而出。

73、那么格物致知的意义并不在于深入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相,而在于从身边细微的事物开始,认识它们所蕴含的分殊之理,然后触类旁通,推而广之,认识到那个终极的天理。

74、宛如是不断做着减法的路途,慢慢地,逐渐,荒无人烟。

75、简单的音节。不是空气。不是色彩。不是味道也不是血液里的细胞。不是赤橙黄与暗紫的阳光。不是起伏的山和下陷的谷。不是紧紧贴着身的上衣。不是头发和睫毛。不是情绪。懊悔的情绪。无奈的情绪。酸楚而柔软的情绪涌上来,淹没了自己。

76、不是种子却落进土壤。总有一天,要以翠绿的形式。回归地面。然后让风神踩在叶冠上行走,它凭足迹现行,宽阔脚步,一地碎光。

77、日本內阁文库所藏陆陇其《当湖先生评选先正制义一隅集》,共2册,清雍正十三年重刊本。旧藏者为昌平坂学问所。该书版高26cm,宽17cm,页9行,每行24字。首页有三枚印章:“书籍馆印”、“日本政府图书”、“浅草文库”。接着是“原序”,次为“凡例”、“目录”。

78、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这个问题引发过极其激烈的辩论。王安石的提议是,诗赋取士导致了浮华绮靡之风,不切实用,不如改为经义文章取士;教育改革应该配合考试改革,有必要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普及儒家教育。

79、我们一起听音乐吧,我们会平分两只耳机。你在左边戴着右机,我在右边则刚好相反。简直不敢告诉你我有多么喜欢这样的感觉——音乐只因为我们两个才变得完整无缺。失去哪个都只是伴奏。

80、有的人死了,是为了杀人,比如梁笑晓,有的人赴死,是为了救人,比如陈长生和王破。还有的人则正在努力地让自己活过来,如此方能活人。那个人是秋山君。《择天记》经典语录就像天海胜雪冲院门那日,我站在雨中执剑而立,自然冷傲帅气,但模仿孤独、冒充绝望这种事情,做的久了其实是很累的。----猫腻

81、两点之间,直线最近。所以最正道正道,本身就是最快的途径。----猫腻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2句南宫落落经典语录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