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句关于诚信的分论点精选
关于诚信的分论点
1、找事实论据注意既要有历史事实材料,又要有现实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2、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布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真是可惜可叹!
3、 曾子杀猪我相信是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曾子的妻子有天想去集市,儿子却缠着她不走。于是妻子对儿子说:“乖,等我回来了,给你杀猪吃。”妻子的本意是想让儿子安静下来,根本没有杀猪的打算。但曾子想,孩子的教育是马虎不得的,任何一次欺骗都有极大的影响。于是,他就说服妻子一起把猪杀了。而曾子的儿子日后也有所成就,成为了一个地方的官员,为人诚信,受百姓爱戴。
4、如“主——次”顺序,可以分别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顺序的词语放在每段开头。(关于诚信的分论点)。
5、转换法(直接使用、引用文中的材料)(尽量避免大段抄袭、层次性)概括+总结+转述
6、这其实也是一种并列关系,就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对比说理,这样是非分明,观点明确,是一种简单、易操作而见效快的写法,因此初学者采用这种写法较为普遍。
7、假如社会上人人都不讲诚信,商家欺瞒顾客,人民互相怀疑、嫉妒,为人感到你骗了我之类的小事而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由此可见,没有了诚信,我们的生活不再光明、和蔼、美好!
8、材料要新颖。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
9、如果售卖一些残次品,无论别人有没有发现,都是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即便有了财富,却失了诚信,这是自己也是公司的一大遗憾。
10、分论点三:民主、法制和科学,是帮助我们走向富国强民大道的三大法宝。
11、人常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么,书是何药?又医何“愚”?书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促使人不断进步;书是他人优秀思想品质的载体,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书是真理正义的传达,读书可以明是非、辨真理。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既是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要求,更是提升专业素养、个人修养以及明是非、辨真理的佳径。
12、(第四段晓评:本段作为第三个分论段,提出筑牢诚信大堤的第三个对策建议。论证结构上采用“分论句+分析(原因)+手段”的方式,逻辑脉络清晰,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语言表达方式上多次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定是平时积累和练习的结果。)
13、成功需要坚持不懈。脱贫攻坚,黄大发36年为梦想跋涉,沧桑了面孔,僵直了手指但初心不变;科技报国,黄大年七年里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为民服务,廖俊波一生扎实工作廉洁奉公,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他装进心里。坚持不懈,能够实现个人梦想,凸显个人价值;能够锻造社会价值,打造价值标尺;能够助力民族振兴,实现大国梦想。因此,我们要在生活学习中坚持不懈,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14、用诚信拂去自己身上的“灰尘”,清除自己身上的“顽疾”,铲除自己身上的“污垢”
15、“狼来了”的故事、“顺手牵羊”的故事和“曾子杀猪”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了。这些故事再三地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见利忘义”。
16、教师要为人师表,其次应规范自身行为。明代文学家李贽说:“动人言者,其感不深;动人行者,其应必速。”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运用语言的力量感召学生,更要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道德表现,教学行为过程,人际关系处理,仪表仪态的展现,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17、将权力关在“铁笼子”里,让“笼子”通上高压线
18、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19、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20、前面几个分论点分别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后一个分论点指出正确的作法。
21、诚信乃为政之法。诚信为政,方可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所强调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不强调取信于民之于为政的重要性。古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亦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这无疑是对“取信于民”与“失信于民”的例证。因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坚持“以德治国”,以诚信作为为政之要,方能得民心、得天下。
22、笑看挫折,积极应对,总会收获成长。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挫折就像人生前进路上的一块石头,如果把它看作一块绊脚石,不敢跨越,人生也许就止步于此;如果把它作为一块垫脚石,会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史记·报任安书》曾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古代先贤告诉我们:挫折也可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应对挫折的智慧。试想,勾践如果没有卧薪尝胆的困境坚守,怎么能成就越甲吞吴的宏图霸业?贝多芬如果没有双耳失聪后的坦然面对,怎么能谱写出激荡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生活中的挫折是意志力和能力的“运动场”,当我们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战胜了挫折,我们就在不经意间磨练了意志、练就了本领,也为人生的征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23、分论点二:无政府状态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堵住了富民强民之路。
24、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25、诚,言成,出言必成;信,人言,人言为信。诚信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民族智慧,承载着一个社会对和谐的美好希冀,更彰显着一个的文明高度。在当前虚假广告、劣质商品等失信现象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信用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重塑诚信,方能重塑道德,重现中华民族的和谐与魅力。
26、简述诚信对于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作用;“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
27、诚信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28、不仅仅是名人,普通人也因拥有诚信这一品质而变得熠熠生辉(分论点三)。一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们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承诺他们如果取得该组第一名,就奖励十元钱。事后,运动员们果然取得了好成绩。但谁也没有想到,班主任真的拿出钱来奖励他们了,这位诚信的班主任影响了她的学生们。普通人因为讲诚信,也变得很伟大。
29、从人际交往着手,简述人与人交往之中诚信带来的作用以及没有诚信的弊端;“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30、几个分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论证中心论点。
31、①这一部分可以放在“论证”一段的结尾,或者放在“再论证”的开头,也可以独立写成一段。
32、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儿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这位同学共同戒烟。”果然,从此以后,他再也没吸过烟了。
33、相反,不诚信会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未来。
34、法无亲疏,凡事只一个“效”字。(批注11:分论点在结构和字数上都保持与前两个分论点的统一。围绕“效”字展开论述,如何筑牢“诚信”的大堤。)归根结底,政府诚信流失在于权力不受制约或制约有限,诚信重建需要从制度入手,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让法制真正成为硬约束。(批注12:分析诚信流失的原因,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打好基础。)着力打造透明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将权力关在“铁笼子”里,让“笼子”通上高压线,严惩“出笼”的d员干部,切实做到让惠民者能上能进,让言而无信者能下能退,真正让制度生效,方能倒逼诚信意识的强化与诚信施政的自觉,让诚信成为政府与社会的鲜明底色。(批注13:分析了诚信流失的原因是权利失效后,紧接着论述广大领导干部具体如何做才能做到“效”,进而筑牢诚信之堤。语言表达上仍然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读性很强,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
35、从给定材料出发,结合实际,以“重建社会信任需要‘正能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36、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37、(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8、教师要为人师表,更应做到言行一致。卢梭曾经说过:“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于一旦。”所以,教师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更要做到言行一致。材料中,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教育学生的时候,正是因为做到了言行一致,所以才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取得了教育的成功。
搜索更多
39句关于诚信的分论点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