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句久假不归精选
久假不归
1、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
2、 (示例):毒品害得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3、(辨形)假;不能写作“暇”;久;不能写作“欠”。
4、(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5、忘了是从哪里听过或看到过“乡愿”这个词,当发现原意与字面意识相差极远,就记下来了。
6、(解释)指一人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7、在看到这个成语的时候,如果没有在读书的时候学习过,或者之后忘记了就会认为是在指这个人请假了却一直不回来,让人比较担心。但成语的原意和后来的意思并没有这一层含义,所以解读成语是不能从表面上去看的,一定要看这个成语出现的来源,才能懂真正的意思。比如交浅言深指的并不是两个人的关系好,而是指的两个人很不熟悉,却说了一些彼此的私密事情。而和久假不归的成语有与妻逾期不归和有名无实,其中有名无实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说这个人总是以正义的名义去批评他人,但自己却从来不做实事,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8、先秦《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9、(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10、为占地自广,借以养兵之计,久假不归,布置已有成局。
11、(解释)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2、这次写类似词汇“久假不归”,就顺带着一起记录分享出来,凑点字数。
13、(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4、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15、(示例):图书馆严肃批评了久假不归的读者。
16、(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17、(解释):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18、其中有用到“久假不归”,这是一个成语,但并不是常用词汇,排心读者不解其意,用括号的形式作了注解:“装X装久了以为自己是X”。
19、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20、前几天写一篇读书笔记:辜鸿铭,大清的最后一根辫子。
21、(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22、 (误用):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3、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24、(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25、(示例):他不学无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26、久假不归 ( jiǔ jiǎ bù guī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27、(解释)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28、“久假不归”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可谓相当少见了,如果按照使用语境来说,大家更习惯用假仁假义或者执迷不悟来代替它,这也导致它极少出现在大部分人的词汇库中。正常情况下大家见到这个成语只能靠猜测来理解它的含义,久假不归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成长期放假而不回来,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是偷懒以及懈怠工作的意思。但事实上它跟偷懒,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假”这个字在古语里有借用的含义,比如假借,还有假公济私等等。所以把“假”字理解为借用的情况下再来看这个成语,其意思就很好理解了,久假不归其实就是指长久借用东西而不归还,这也符合后来它后来慢慢发展出来的新含义。
29、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0、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31、先秦《孟子·尽心上》:“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汤王、武王是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哪能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
32、(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3、出处:孟轲《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34、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35、(解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搜索更多
36句久假不归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