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句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精选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
1、(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3、试译:孔子说:“人的过错,是根据人的类型不同而各不一样的。虽然如此,只要观照过错,就知道仁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未闻好学者也。”
7、zǐ yuē dǔ xìn hào xué shǒu sǐshàndào wēi bāngbú rù luànbāng
8、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华还是没有才华,但都是自己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行走来为他买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呀。”
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13、四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注释) 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问:探望、探视。 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暴慢:粗暴、放肆。 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五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 校:音jiào,同较,计较。 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评析)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第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14、0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0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0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0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5、蔡礼旭老师:《做孩子一生的贵人》合集(共23集)
16、子张又问:“崔子叛杀齐庄公之后,陈文子连四十匹马都不要了,赶紧离开齐国。跑到另一个国家看了看,就说:‘当政的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就离开了。又到一个国家,又说:‘当政的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陈文子这人怎么样?”孔子说:“清高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1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19、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
2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2、试译:孔子说:“要说圣和仁,我哪里敢当。只不过努力朝这个目标奔,不厌倦;教人家朝这个目标走,不嫌烦——可以说也就这两下子而已。”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2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
24、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5、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搜索更多
29句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朗读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