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句名人成长故事简短精选
名人成长故事简短
1、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当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他不但没看过,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明白“人外有人”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是不应该。
2、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3、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败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了当时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礼仪的招待。
4、司马光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青核桃。有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很容易就被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剥的。但是这个过程恰巧被他的父亲看见了,见他撒谎,就严厉的斥责他:“怎么能撒谎呢!”
5、1071年,苏轼到杭州做官,在杭州,他留下了许多歌颂西湖的千古绝唱,最脍炙人口的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
7、蒲松龄草亭路问。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讲的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简短)。
8、在小私塾,他用功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私塾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院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时代,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寻求地质组织的奥秘。
9、1985年,华罗庚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名人成长故事简短)。
10、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
11、母亲的宽容和“顽皮”并非没有节制。一旦与我的成长、未来相关,她就会变得严肃起来,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12、从此,全班同学都对华罗庚刮目相看,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鼓励使华罗庚对数学的兴趣大增,在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13、王子芳一不好读书、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当时正值中日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秋瑾时常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好好读书,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前途着想。”王子芳却说:“朝廷只能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我们这些匹夫有个屁责。”
14、“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15、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唉,为了高考,有什么办法呢?”
16、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此后,以卖画为生。
17、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18、孟子认为民众的问题最重要,君王的问题不占重要地位。君王在用人时,应该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最智慧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可贵的。
19、苏轼说:“表哥,你画得这么好,有什么奥妙呀?”表哥说:“能有什么奥妙,不过就是多看多想多练罢了。下笔之前,必须多看,在胸中酝酿出竹子的形态和形象来,当这个形象出现时,你就马上动笔画竹子,要画出神韵来。”苏轼听了表哥的话就说:“这叫成竹在胸啊。”“对,对!是胸有成竹!”
20、老汉更乐了,他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想看看这个毛遂自荐的孩子到底有啥本事。老汉找出两张红纸,要张大千写一副对联。张大千略一沉思,然后挥笔写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是他从城里一家饭铺的柱头上看来的。
2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22、这本书主要写了名人的成长事迹。里面有曹操“中风”整叔叔、孙中山智擒人贩子、狄仁杰智斗恶官、马歇尔刺刀上的小英雄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拿破仑“成功的习惯”的故事。
23、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要赶着回台湾料理事务了。上飞机前,她交代我两件事:“第一件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24、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所以,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25、11岁的我来到了美国南方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在这里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读书。入学第一天,我就蒙了。虽然也学了不少英文,我却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在说什么。
26、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27、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最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贤纳谏,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维护民族的团结,发展西域交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历史上被誉为“贞观之治”,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28、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她决定给我一片自由的天地。
29、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开创的圣唐气象使得他远超于中国古代的历朝帝王。
30、1959年,他漫游欧洲,又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画风,发明了泼墨山水,达到了深厚、华润而又风姿潇洒、秀逸的境界,为现代中国艺术史添加了精彩的一页。
31、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很新鲜,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吃呀唱呀,我连做梦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大声宣布:“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32、虽然是在抗战的极端困难时期,学校的条件极为简陋、生活十分艰苦,但联大师生都憋着一口气、捏着一把劲,决心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因此教师敬业、学生好学。“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师生们高唱着联大的校歌工作者、学习着、生活着、奋斗者。
33、小雀们听说后嘲笑大鹏说:“作何必飞那么远呢?我向上飞只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草香蒿中翱翔已经是飞的顶点,还要飞到哪里去呢?”
3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文坛领袖,诗词书画全才。
35、司马光在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了,七岁的时候就把《左氏春秋》倒背如流。在他八岁的一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当中游玩。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小朋友满脸是汗,跑到大缸旁想伸手捧点水洗洗脸,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缸里。
36、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将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将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37、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
38、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大地上越来越猖狂,每次他们占领了中国的一座城市,或者是在战斗中打败了中国军队,他们都会强迫中国人上街开会,庆祝胜利。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肉体的屈辱,更是一种心灵的折磨。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不去游行就会被杀头。
39、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平定天下,战胜政治对手太子集团而登上帝位,除了他本人卓越超群的智慧和才能之外,更在于他能够识别和使用人才。
40、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华罗庚开始了数学研究的真正黄金时期。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则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常常研究到深夜。
41、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个出众的学生,先生课外总要给她增加学习使命,对她要求得格外严厉。而琼瑶每次总能出色地完成作业,收获在班级一向首屈一指。学院有个墙报栏。
42、有一次,在花园里,父亲吟了两句诗:“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苏轼听了说:“父亲,这真是好诗呀。”父亲说:“轼儿,这算不得好诗,要是在每句中加上一个很妙的字,那才会变成好诗呢。你想想加上什么样的字好呢?”苏轼想了一下,就说:“前句加上一个‘摇’字,后一句加上一个‘映’字,就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43、苏轼入狱时曾与儿子苏迈相约:如果案情不重,平时送饭只送肉菜,如果情况严重,就以送鱼通知。一次,苏迈因事托人代送,这人正好弄到一条鱼就送了过去。苏轼大惊,料自己必死,就写了两首绝命诗托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其中一首诗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义结来生未了因。”
44、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45、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她从小就又聋又盲,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里。但是她的老师恩师——安妮•莎莉文来到了她身边,给了她生命的希望,并且教她如何说话。
46、在经济困难时期,华罗庚思考以数学知识为国民经济做贡献。于是,他筛选出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以处理生产组织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47、几十年来,他在地质组织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组织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搜索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展望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8、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翠微宫含风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
49、这时他的修养更全面了,画风也发生了转变,善用覆笔重色,其所画的层峦叠嶂的大幅山水画,丰厚浓重,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50、他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而且可以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他好读书,求甚解,又有选择,对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51、公元前372年,孟子出生于邹国(今山东邹城),是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代。孟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对孟子的教育就落在他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孟子的母亲有见识又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她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著名的孟母三迁成为后世传颂的故事。
52、在我看来,奉献更像是春蚕的死亡,将自己的蚕丝毫不保留地留了下来,一步一步坦然面对死亡。就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世界名人成长故事3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53、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54、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副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55、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56、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57、四年金戈铁马,七十多次大小战役,刘邦胜少败多。但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刘邦笑到了最后,终于建立汉朝,被尊为汉高祖。
58、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59、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并不用功,见此情景,孟母很是焦急。有一次,孟子从学堂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你近来学习怎么样?”“还跟以前一样不好不坏。”孟子洋洋得意地说。孟母很生气,举起一把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织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连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
60、太宗认为南北朝时期经学分为南北两学,经学纷纭,于是令孔颖达加以整理,颁为《五经定本》,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基本。
61、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是有名的"八柱国"之后;母亲窦氏也出身于名门。
62、浙江秋瑾故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绍兴市区塔山西麓和畅堂,属清代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年时代的秋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
63、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世界名人成长故事8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未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拣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64、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65、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66、因众人的营救,在被关押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出狱,被贬往黄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下手中的笔,照样吟咏人生,指斥时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过不是为美人,而是为国家,为文学。
67、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68、父亲摇摇头说:“太一般了,不好。”苏轼又想了想,很快说:“有了,改成‘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父亲听了说:“意思是出来了,不过用字太熟,也不好。”苏轼又说:“父亲,那你说用什么字好呢?”父亲沉思了片刻说:“这样吧,你晚上睡觉时好好想想,再想不出来,明天要打你的屁股了。”
69、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70、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世界名人成长故事4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71、啊!多好的榜样,多好看的一本书啊!世界名人成长故事6这本书是舅舅特意从海上寄给我的,它涵盖了世界历史和现代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有着鲜明的教育主题,其中,就包括阿基米德、哥白尼、牛顿、雨果等成功人士。
72、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73、他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赶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的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的很清楚,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母亲看到这里,微笑着点了点头。
74、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
75、史学方面,太宗建立国史馆,编选南北朝及隋朝历史,一方面以示唐室正统,另一方面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76、刘邦当了皇帝后,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人投机,让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并参照秦朝法律制定了《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恢复遭受战乱的残破经济,使汉朝保有了几百年的基业。
77、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在朝廷做官,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快乐之中度过的。在秋瑾的一生中,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秋瑾从小聪颖,念过的诗词过目不忘,小小年纪就抱着杜甫、辛弃疾、李清照这些爱国诗人的诗词吟读不舍。
78、庄子说:“并非如此。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哀伤呢?可是后来一想,她起初是没有生命的,也没有形体,经过变化才产生生命,人死了之后,在天地间如同睡觉一般安稳,如果我哭哭啼啼,就是不懂天命的自然变化。”
79、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80、回到家里,秋瑾每天闻鸡起舞,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活动中,她练就的本领还真派上了用场。
81、祖父和父亲读了以后都欣喜不已。爷爷坐在太师椅上捻着长长的胡须,欣赏着孙女的吟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父亲秋寿南也为女儿惋惜说:“阿瑾要是个男孩子,一定是块好材料。”
82、公元前208年8月,刘邦和项羽决定分兵两路攻秦。刘邦带兵从河南西入关破秦,项羽带领主力北上救赵,牵制秦军主力。反秦将领们相约:“先入关中的人做关中王。”
83、秋瑾气愤地说:“你可以窃取我的钱财,但你捆不住我出国留学的决心。”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别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上了她生命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84、面对这样的历史成见和武断专横的批评,华罗庚心里很是不服,他心想:老师是要尊敬的,但道理还是要说明白的。于是他就去找老师讨论:“倘若老师只许赞颂周公旦,那题目就应当叫做《周公诛管蔡颂》。既然是“论”,就应该允许学生自由“议论”,允许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说法。”
85、李四光小的时刻,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老师,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
86、苏轼于1037年出生在今四川眉山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苏洵是北宋颇有成就的著名文学家,母亲也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妇女。他家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之美誉。
87、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88、秋瑾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她从小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充满了仇恨,她决心长大之后做一个报效祖国的女英雄。所以有一次听说舅舅武艺超群,她就趁着妈妈探亲的时候跟妈妈来到了萧山,缠着舅舅教她学骑马、习武术。
89、“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搜索更多
90句名人成长故事简短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