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88句墨家思想精选

墨家思想

1、PS:别陷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它们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对这套工具更熟悉。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很难精准套用。(墨家思想)。

2、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墨子墨家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经过了战国中期的辩论,又到了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时写了《墨经》。这个《墨经》是战国末期的著作,因为他跟荀子、公孙龙子(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是同时代,都快到秦始皇统一了, 此时写了《墨经》,这个时候的《墨经》有一万多字,没有一个字讲天志、明鬼的,也就是说墨子迷信思想已经被彻底清除,全是讲科学。(墨家思想)。

3、现在,我们做不到厚待天下之人,那我们就刻苦自己,身体力行地跟天下人去过平等的低水准生活。等天下小康大同了,也就是大禹治水成功了,我们墨家再兼爱而厚待天下人。

4、这“十论”,我们可以看作墨子本人的思想。虽然“十论”被记载于文字,可能是墨子的门徒们记录的。因为“十论”在墨子的书里面,往往都有着上中下三篇,这上中下三篇,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版本,而不是三个互相连接着的不同的部分。比如《兼爱·上》《兼爱·中》《兼爱·下》,它就是三个不同的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讲的“兼爱”这个内容。

5、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墨子从鲁国出发,《墨子》里记载墨子好多活动都从鲁国出发,就说明他是鲁国人。他从鲁国出发到齐国游说,齐国跟鲁国是邻国,鲁国就是曲阜,齐国就是临淄。他从曲阜到临淄,中间有些河流,淄水就是河流,临淄就是临着淄水的。

6、而很多人读书也不是为了建设国家,而是为了考公务员,在官场混吃等死,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强盛?

7、古希腊有哲学思想家的学术讨论圣地,我们也有。

8、已经有重视现代科学的哲学家,重新发现和发展墨家思想,通过写书来肯定、歌颂、评价它。

9、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10、墨家学说的产生时间,大约在战国时期,是由墨家的第一位巨子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规定只要是派系中的成员,都必须推崇墨家的主张,并且他们所得的钱财都需要缴纳给团体。墨家也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在前期,墨家的思想主要涉及到社会上的伦理政治的问题,其关注点主要在于当时的战乱现象。

11、先秦诸子中,继老聃论及“长生久视”的是墨子:“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讠各}{讠各},焉(乃)可以长生保国”(《亲士》),“无欲恶之为益损,说在宜”(《经下》),“若识麋与鱼之数,惟所利,无欲恶。伤生损寿,说在少连(适),是谁爱也。尝多粟,或者欲不有能伤也。若酒之于人也”(《经说下》)。认为对于养生的损益,关键在于适度则无害。墨子反对嗜酒,“斗者之敝也以饮酒,若以日中,是不可智也”(《经说下》。意即战斗之士及集市之中皆不宜饮酒,认为有害。《太平经》中亦多处谈养生之道,强调自养适度,且主张禁酒,“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身得长保,饮食以时调之,不多不少,是其自爱自养也”(卷一百二),“天下兴作善酒以相饮,市道尤极”,“凡人一饮酒令狂,狂脉便作,买卖失职,更相斗死”,“推酒之害万端,不可胜记”(卷五十六至六十四)。两者说法是相同的。

12、先来回顾一下墨家的性质,墨家是一个到处参与反侵略战争的武装团体,也是一个有学术思想的学派,同时又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工艺技术。

13、天志明鬼: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14、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5、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写了《墨经》,这个书非常重要,非常有分量,非常厚重。中国组织了很多懂外语的人,翻译了很多很多年,才把它翻译出来。

16、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态度,此一时彼一时。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是从口诛笔伐的内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诛笔伐的做法变成顺乎道德的个人权利。

17、真正的太平,就必须‘以战止战’,消灭各国,使天下重新成为一个整体,所以秦墨帮助秦国发动统一(侵略)战争。

18、所以,逻辑上推敲到最后,一定是爱自己胜过爱所有人,于是沦为自私之爱。

19、胡适的评价是什么呢?胡适评价说墨家有科学精神。《墨经》里有各种科学记载,有光学,有力学,有科学实验。他说《墨经》是现存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证据。这一本书就说明了中国古代有科学思想,这是证据,这是对著名的世界顶级的思想家、科学家的评价。(胡适评价说:“墨家“实有科学的精神”,“试看《墨辩》所记各种科学的议论,可以想见这种科学的方法应用”,“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试验。这是真正科学的精神”。“这四篇著作是现在仅存的古代中国科学成就的证据。” )

20、墨子最主要的效法对象是上天和古代圣王。首先,他将其管理思想都托付于天志,既增加了其思想的可信度与说服力,也增强了其思想的约束力。天志的内容主要指“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上天降福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的意志喜欢人们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不喜欢人们相互憎恶相互残害。其次,墨子还将其管理思想托付于古代圣王。例如,他将“兼相爱、交相利”看成是“圣王之法”“圣王之道”,即圣王的法则、大道,希望天下人能够遵循,例如墨子曾指出兼爱思想是从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那里取法的。墨子还提出“今天下之所同义者,圣王之法也”,现在天下都认为是道义的,是圣王的法则。墨子提到的“丈夫年毋敢不处家。女子年毋敢不事人”,即男子年到二十就要求成家,女子年到十五就要求嫁人,这是古代圣王制定的法则。墨子将其节约用度的法规都归之于古代圣王,他具体分析了饮食之法、衣服之法、舟车之法、节葬之法、宫室之法。圣王节用的基本原则是“‘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各种器具足够百姓使用就可以了,额外增加费用而不给百姓带来利益事,圣王都不做。

21、除兼爱的核心思想以外,墨家还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反对当时的诸侯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并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天命论,同时又承认鬼和神的存在。

22、所以,墨家肯定走不远。但是,我们非要让墨家思想走得远一点儿呢?

23、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24、这是墨家《胡非子》的一段记载,游侠屈将在受墨家影响之前,也不过是个好凶斗狠之徒。

25、甚至包括了楚墨那种‘正义’性的反抗,希望能用更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齐墨也成为墨家里最理想主义的一个分支。

26、兵家 孙子 《孙子兵法》思想主要体现于此书。杰出军事家。

27、潘家伟只是说在《墨经》里有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且有一定意义上的光量子的概念。“有一定意义上”,就是说还不是完全现代科学详细的意义,而是很笼统很模糊的一点点。沾边光量子的概念那就是端吗?将来这个项目(指孙中原教授申请下来的项目“《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我要把它写清楚,把古代的科学跟现代科学、中国的科学跟外国的科学比较要说清楚。

28、另外,他们还阐述了辩论的几种方式,对推理的研究也甚为精细。后期墨学所建立的逻辑理论,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9、秦国商鞅变法的法家思想里有很多与墨家思想吻合。

30、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31、在《墨经》里有系统的光学八条,也有系统的力学、简单机械学。

32、太玄部《云笈七签》第五十九卷“职”字号有《墨子闭气行气法》。

33、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一视同仁,不被岐视,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强盛呢?

34、就是国家太多,没有统战争从春秋到战国打了300多年,秦墨要为战争划上休止符。

35、墨家流派,至秦已消失,《墨子》一书系汉刘向收集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编定的一家之言,著于《别录》,而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因之。尔后由于无人检阅整理,又经汉末及魏晋兵乱,至南北朝时原七十一篇便已散佚不全,梁阮孝绪《七录序》云:“惠、怀之乱,其书略尽,江左草创,十不一存,后虽鸠集,淆乱已甚”。《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内阙有题者八篇、无题者十篇,仅馀五十三篇。《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宋《崇文总目》及《通志》均同《隋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墨子》十五卷,仅馀五十三篇。《墨子》自汉以来传诵者既少,作注者亦稀,今可考者,惟晋鲁胜《墨辨证》,原序见《晋书•隐逸传》。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乐台注本,皆久已亡佚”。

36、战国中期兴起墨家学派,实际上已经形成为一个有宗教信仰、政治主张、共同的经济关系,并有严密组织、严格纪委及自己的道德规范的政教合一的民间劫社,他们推选的首领名为“钜子”,墨子之徒皆劳身苦志以振世之急,用权略以持危应变,脱屣利禄不以累其心,“以裘褐为衣,以跂屩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篇》),以大禹为楷模,为实现其互爱、互助、和平的理想世界而辛劳奔波。墨家作风,并未因历代帝王之崇儒抑墨而泯灭,其组织形式开启了民间劫社之首例,其作风也给予后世一些民间有识之士以影响。如金元时期在河北兴起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别树新义聚徒劫社,便颇有墨家遗风。如全真道,大抵以刻苦自励、淡泊寡营为主。辛敬之撰《陕州灵虚观记》有曰:“今所谓全真氏,虽为近出,大能备该黄帝、老聃之蕴,涉世制行,殊有可喜者,其逊让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爱似佛”(《甘水仙源录》九)。又《卫州紫极宫碑》谓全真道士梁志起:“外朴而内敏,质直而尚义,似夫墨名而儒实者”(《秋涧集》五六)。又《辉州重修玉虚观碑》谓,全真道士梁志一“于百泉西涯,买田数亩,筑致爽亭,贮经史,植松竹,……如言一室,罔间儒墨”(《秋涧集》五七),又陕西厔《栖云王真人开涝水记碑》谓,全真道士王栖云与其道侣千人,为开通涝水“挥袂如云,荷插如雨”,使“莲塘柳岸,蔬圃稻畦,潇然有江南风景”,他们自己“农勤其务,辟荆榛之野,为桑麻之地”;《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铭》谓,全真道士李重玄“披荆榛,掇瓦砾,攻苦食淡”,“复辟农亩,创水硙,广资生理,培植教本;;陈绎曾《重修集仙宫碑》谓,全真之道“以真为宗,以朴为用,以无为为事,勤作俭食”;《遗山集•紫微观记》谓,王重阳(中孚)所创全真教组织“畊田凿井,从身以自养”;《遗山集•太古堂铭》谓全真道士郝广宁(北七真之一),“凡厌恶其人者,辄形容其言貌,故墨子之非儒也”(见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又如金季道士刘德仁所创立的真大道,《吴草庐集•天宝宫碑》谓,此教团“绝去嗜欲,屏弃酒肉,勤力耕种,自给衣食,耐艰难辛苦,朴俭慈闵,志在刊物,戒行严洁”;《宋学士文集•书刘真人事》记其教义有“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远势力,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毋恃强梁,谦尊而光”;《大道延祥观碑》谓,真大道刘无忧“以仁为心,恤困苦,去纷争”,“日用衣食,自力耕桑赡足之”;田璞《重修隆阳宫碑》谓,刘无忧“衣取蔽形,不尚华美”、“祈祷不假钟鼓之音”;《元史•释老志》谓,真大道“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又如金代道士肖抱珍所创太一道,传丰一三元之法,祠太一六甲之神,祈天永命,“通秘术”等。以上这三个新道派,皆有浓厚的先秦墨家遗风。

37、据童书业《墨子思想研究》(见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先秦七子思想研究》),《墨子》中《亲士》、《修身》、《所染》三篇含儒家思想;《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四篇系墨学总论,为墨学之后学记述;《非儒》反对儒家,为战国晚期墨家学者所记述;《经》、《经说》、《大取》、《小取》为战国晚期墨家所著;《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皆晚于《尚贤》等十篇;最后论兵法的十一篇,朝代更晚,可能为汉人所作。看来葛洪之所以只说“著书十篇”是有所考虑的。

38、“节用”、“节葬”“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家思想中的精华。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同时,墨子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他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守丧。埋葬以后,马上就去参加生产劳动。他激烈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认为“厚葬”要把财富多埋在坟墓里,而“久丧”则影响劳动生产。这样做要想使国家富强,是根本办不到的。

39、道教方术中有所谓“禹步”,《洞神八帝元度经•禹步致灵》第四:“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屈南海之滨,鸟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北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抱朴子•内篇•仙药》谓:“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又《登涉》谓:“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郁郁葱葱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这是墨家法夏宗禹在道教方术中的再现,至今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高功(大法师)皆习此术,在所谓“踏罡步斗”中,皆行“禹步”。

40、被游侠屈将听说了,就半道劫住他,说先生你说非斗,我屈将好勇,你给我说个一说得不好,我就要你死!

41、其次,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提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的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以政*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命题,对后世哲学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42、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3、墨子是一位倡言“法夏宗禹”的政治家,他赞美的是尧舜禹实行禅让的时代,最理想的也是尧禹治世的时代。认为贤能者为君为长,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墨子最赞美的国君便是大禹。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而九襍天下之川,腓无拔,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其门徒以裘褐为衣,以跂屐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庄子•天下篇》)。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亲士》、《法仪》、《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中,视不同情况,择务从事。《鲁问》中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沈)湎(酒),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实际上“尚贤”、“尚同”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核心。“尚贤”即尊重贤者,选贤而能者为君为长。“尚同”即国家上下要有统一的政权、法度、意志。而这两者之间又以“尚贤”为首要。“入国而不存其土,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后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见《亲士》)。认为“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具体地说,“尚贤”就是“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太平经》的社会政治思想,也是同样强调尚贤为治国之本,“赐国家千金,不若与一要言可以治者也;与国家万双璧玉,不若进二大贤也。夫要言大贤珍道,乃能使帝王安枕而治,大乐而致太平,除去灾变,安天下,……故古者圣贤帝王,未尝贫于财货也,乃常苦贫于士,愁大贤不至,人民不聚,皆欲外附,日以疏少,以是不称皇天心,而常愁苦”(卷四十六)。认为贤士比“积金玉璧奇伪物”贵重很多。“故古者,大圣大贤将任人,必先试其所长,何所短,而后署其职事,因而任之。……祸乱之将起,皆坐任非其能,任非其事,职而重责之,其刑罚虽坐之而死,犹不能理其职务也”(卷五十四)。“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虫支}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卷九十八)。强调选贤任能,《墨子》与《太平经》的思想、语调,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44、楚墨也是同样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正义观’,去审判了别人。

45、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墨家钜子腹䵍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看他年岁已高,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因此命令官吏不要杀腹䵍的儿子,并希望腹䵍听从自己的意见。然而,腹䵍对秦惠王的照顾并不领情,仍然根据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还是杀掉了自己的儿子。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46、由于资料的失传,墨家关于国家的法律思想的具体内容今日难以知晓,即使是墨家组织自身管理的墨者之法的内容,今日也只能通过《吕氏春秋·去私》篇略知一二。幸而有《墨子·号令》篇,可以对墨家的军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47、而这句话就是儒家的理论限定,我们只讲人生观、不讲宇宙论,只搞主体间性、不扯本体论。

48、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49、  墨家除了极具原创性的科技思想,还拥有极富温情、极具智慧的人文思想。墨家学派针对当时不利于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时弊,提出了“兴利除弊”十大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虽未实现,但无疑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来说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和谐平等观、“非攻”的和平共处国际观、“尚贤使能”的社会政治观、“节用”“节葬”的崇尚节俭观以及积极防御的军事观等。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曾引用墨子的话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兼爱上》,其意是说天下人若相亲相爱,天下就会治理好;天下人若相互憎恶,天下就会乱。墨子从“兼相爱”中提炼出“兼爱”和“兼”的范畴,用以表达其政治理想。墨家的“兼爱”即尽爱、俱爱和周爱,爱的对象不分民族、等级、亲疏等差别,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众人。可以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继承和弘扬墨子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

50、故而考察墨子生平,殊为难事。清末孙诒让精心研究《墨子》,著《墨子闲诂》,并据今存《墨子》书五十三篇{钅句}考之,编为《墨子传略》。现据此略述墨子生平。

51、《墨子》思想内容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的奠基之作。

52、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53、散见于其它古籍中著录和提到的与“墨子”有关的道书有《墨子隐形法》(见《神仙传》卷十)、《紫度炎光内视图中经》(见《紫阳真人周君内传》)、《墨子枕中五行要记》一卷(见梁阮孝绪《七录》)、《五行变化墨子》五卷(见《七录》)、《墨子枕中五行纪要》一卷(见《陈子昂集》)、《白虎七变法》(同上)、《墨子枕中记钞》(见《太平御览》卷857)、《灵奇墨子术经》(见《通志•艺文略》道家类)、《墨子枕中记》二卷(《通志•艺文略》符箓部)。

54、墨子反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的宿命论,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之人”(《墨子·非命中》)。在此,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大胆地提出了非命的思想。他提倡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用历史事实论证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55、当他获得神助,能自己惩罚罪犯的时候,他就动用自己的审判标准去惩罚犯人。

56、五斗米道有所谓“三官手书”的请祷之法,“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见《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厄亦称“三元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卮。道教奉帝尧为天官、帝舜为地官、夏禹为水官。《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谓:“(元始曰:)三子(指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本自三元真气,今敕为三官大帝。”墨家学派法夏宗禹,以尧舜禹为三大圣。道教奉此三圣为神,实源墨家。

57、‘兼爱’就是需要人权平等,秦国在政坛上不论贵贱,只论每个人创造的价值,这符合墨家代表的底层老百姓的利益诉求。

58、《太平御览》卷引《墨子五行书》说:“墨子能变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则成老人,含笑则成女子,距地则成小儿”。种种关于墨子的神仙化以及墨子具有神通广大的道术的传说,一是由于墨子主“天志”、“明鬼”之说,宗教色彩浓厚;二是墨子及其门徒多系劳动者,不少是手工业劳动者,很重视技术,有的流为方述之士;三是墨子之学“重生”,此三者都是道教教义的基石。因此,墨子对道教的传统影响,是一直存在的。

59、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寻求生病的原因)就不讲神不讲鬼了,“得之寒暑”“得之劳苦”都是探求自然原因,就是说人生病的时候,就要从自然气候,从劳累的劳苦的状况来探求得病的原因,冷热可以调整,累了可以休息一下。

60、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61、无论是墨子在世时期还是后期墨家时代,墨家都坚持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后世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侠士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其精神源头皆来源于墨家。而墨家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世以荀子等人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诞生。

62、我的一个项目就是“《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国家规划办专门给我一封信。《墨经》是绝学。什么是绝学?就是从汉以后到清代绝了,没有人研究了,我们现在来重新研究它。

63、想象的结果是什么?光在传播的过程中,人站在窗户外,墙上有个小孔,人的影像被太阳光照射到屋里,在屋里面的墙上有个倒影,墨子分析光线直线传播时,不是在数学上证明。尺子是直线,是分成无数的端、无数的点构成的,那么光线也是这样,光线是直线,这个光线的构成是一粒一粒的光子。 

64、非攻“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家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这反映了小生产者为确保其生命财产的愿望。但是,墨家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只是反对无故“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对防御性的战争,他是支持的。

65、其实,学习就应该像樊迟一样,有一点儿樊迟的精神。

66、晋代葛洪撰《神仙传》,载墨子“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入周狄山精思道法,后得地仙。此乃神仙家之想像,实为虚诞。

67、第墨家法律思想重视法的精神和法的权威,不徇私情。墨家重视法则、法律的作用,这是他观察战国时期混乱局面的结果。墨家认为,无论是各种工作,还是国家管理,都要有法度。可见,墨家有一种普遍的规则精神,规则精神正是与人治、人为相对的一种更科学、更公开透明的管理理念。法律只是墨家所讲的各种法度中的一种,墨家强调亲情不能超越法的权威,不徇私情是法治自古以来最大的难题,墨家钜子腹不因亲情而用墨家的法律将杀人的儿子处死,成为体现墨者之法权威的典型事件。

68、而另外一派则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69、这里又佐证了另一件事,战国列国都把墨家当恐怖分子,墨家‘到处作乱’。

70、那就不能给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了,而只能减半操作,要么锦衣、要么肉食。因为墨子要拿出一半分给邻人之父母。

7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家、墨家最盛,并称显学。“墨子”之言盈天下,可与孔子相埒,先秦诸子率以孔、墨并尊,同尊为圣。“墨子”之学盛传于战国中期,直至战国之末,仍与儒学并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尊师篇》说:“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又《当染篇》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墨家学派之盛,可以略见。可是,鼎鼎有名的“墨子”,在史籍中却无人为之立传,其生平事迹,在西汉时便已经莫得其详。史学界认为,“墨子”之学既不合于儒术,墨书非儒,儒家亦辟墨,孟子、荀子等皆排诘“墨子”。《孟子•滕文公下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荀子•非十二子》:“不知一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研也。”儒学愈传愈盛,墨学则被绌而日渐式微,至秦而消声敛迹,至汉初则墨学已不可详考。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曾广收秦火以后遗书,但却将诸子之书藏于秘府,加以禁锢。司马迁著《史记》,述其父司马谈论六家之旨,尊儒宗道,对墨家则非其所喜,故虽尽览秘书,攟采博极,于先秦诸子若老子、庄子、韩非子、苏秦、张仪、孙膑、吴起、吕不韦皆为列传,唯独于墨子则仅在《孟轲荀卿传》末附缀数语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连“墨子”生活的时代都未能加以肯定,更何况他毕生之行事呢?

72、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

73、‘均平等’,墨家内部团体实行的是财产平均分配制度。

74、墨子还有一个学生,名字叫跌鼻,就是跌倒的跌,鼻是鼻子。我猜想跌鼻准是他小时候淘气摔倒了,把这个鼻子跌坏了,有一点残疾,所以跌鼻。

75、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76、墨子已经到了天这个层面,也就是超越性了。所以,再走远一点儿,就是宗教。

77、那么这个墨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当时影响那么大,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疑问。

78、“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庄子·天下篇》

79、因为秦国是法治国家,做到了墨家理想中的‘人格平等’,秦国给予任何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80、墨家作为平民代表,如果不是老百姓无路可走,谁会愿意打打杀杀?

81、《经说下》第130条说:“方石去地尺,关石于其下,悬丝于其上,使适至方石。不下,拄(zhǔ支撑)也。胶丝去石,挈也;丝绝,引也。未变而名易,收也。”意思是:你对砖头一定要有支撑,支撑如果去掉了,就会悬空,悬空就会掉下来。

82、片中丫头痛斥胖子偷老板的钱不对,大谈品德败坏,又说违法犯罪。

83、认识到‘天下太平’,不能依靠墨家那点微末力量反抗战争就能达成。

84、我们可以在这里有个朋友圈、在那里有个朋友圈,拥有好多个朋友圈。但这些朋友圈在规模上都是小群体。

85、之前,我们通过对爱、仁以及爱要分级的追问,把儒家的爱给推演到别爱和自私了。同理,我们还可以对墨家进行追问。

86、但是,世界是具体的。而具体就要有限定。于是,在这个命题之前,需要加入两个具体的限定:

87、第车裂,古代称为辕或车辕,也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绑在五辆车上,向五个方向将人撕裂致死。《墨子》中提到车裂的刑罚有:①“奸民之所谋为外心,罪车裂。”奸民预谋通敌,处以车裂。②“失火以为乱事者车裂”,借失火为非作歹者处以车裂。③“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先觉之,除。”叛变投敌者的父母妻子兄弟都处以车裂,事先发觉而举报者免罪。④“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有能捕告,赐黄金二十斤,谨罪。”所有官吏、士卒、民众有图谋杀害他的将领和上级者,与谋反同罪,有能够举报抓捕者,赐给黄金二十斤,免除罪过。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8句墨家思想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