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0句叶圣陶简介及作品精选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1、《稻草人》是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中国现代童话开创者叶圣陶的经典作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首次出版于1923年,以其中一篇《稻草人》为全集定名。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代表性的情景和人物、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为广大儿童创造了生动活泼的童真世界。本书精选叶圣陶31篇童话作品,如《小白船》《稻草人》《聪明的野牛》等,其中多篇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这些看似浅显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含义,于平实的语言中传递着强烈的感情。

2、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3、你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4、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5、忽然听见水声了,再往下没有多少步,声音就非常大,好像整个洞里充满了轰轰的声音,真有逼人的气势。就看见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的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受实在难以描述。

6、寻找和表达美的元素——《兰亭集序》诵读指津

7、当时的《小说月报》,经过新文学重要人物沈雁冰(后来以“茅盾”名世)大力改造,使它成了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后经郑振铎等人的努力,《小说月报》当时在全国文艺界,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段时间,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叶圣陶,正代郑振铎主编该刊物。在来稿中,他发现了一篇寄自北京的小说《梦珂》,读出了别具的新意,便立即安排发表。

8、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9、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10、公号转载请联系邮箱:wenzhuxie@1com

11、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好奇地问:“他是怎样一个人?”出乎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但是我们去访问圣陶时,我觉得他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12、1986年3月,丁玲走完了她八十二年的人生道路。年高九旬的叶圣陶先生得知此消息,久久无语,写出一文《悼丁玲》。在回忆起1979年丁玲来看望他时,叶老说:“那一天,她跟陈明一同来我家。突然见到他,我真是又惊又喜。人当然老了,鬓角有了白发,但还是那样热情、健谈……突然她说:当初要不是我发表了她的小说,她可能不会走上文学这条道路。我不同意这句话,走上文学道路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可是我理解,她并无埋怨的意思,只是表明她虽然经受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却毫不反悔,而且打算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对于丁玲的逝世,老人遗憾地说:“要是她多活几年,或者在过去,就让她多写个十来年,那该多好呀。”

13、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4、本书是一部叶圣陶先生的人生感悟与经历类散文精选集。

15、……你的信真使我喜欢得跳了起来,我是晚上收到的,我一夜也没有睡好。一点什么东西来到了我的心头,我来回想着一句话:“我一定要赶忙写一篇文章给他们。”你真是没有想到你们所给我的勇气和鼓励呵!只是我很难过,我怕我锈烂了的笔尖写一点生硬到可怕的东西;我最怕的,最使我难受的,就是我会使一些爱护我的朋友们失望,我不愿以我的不努力来伤了什么人的心。不过我总写就得了,如果写得不好,你就莫放进去,等下次有比较看得的再放在什么地方好了。我很愿意以后可以写点好的才好!

16、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17、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d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8、“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

19、1918《春宴琐谭》短篇小说、1921《小白船》童话1921《一粒种子》童话

20、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21、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22、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23、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他写信给我,老说下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

24、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25、《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26、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27、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28、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29、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30、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曾主编《小说月报》等重要刊物。代表作有《稻草人》《玫瑰和金鱼》等。

31、严寒酷暑两相宜,送教大成煦如春——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骨干教师送教大成中学

3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33、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34、《西川集》:本书是叶老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随笔集,1945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出版。书内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写的随笔小品。

35、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36、1907年,叶圣陶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7、书中精选了山川风物、人生抒怀、读书感悟、经历过的印象深刻旧事、故友旧交等多个主题的经典散文等100多篇,每一辑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每篇作品均标有出处,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位百岁老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所思所感和生活踪迹。

38、《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终稿之时,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已经开工,甘肃玉门油矿刚刚建成投产,正如文中所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随处可见,人民挥汗如雨,山河一派喧腾。

39、1936年秋,丁玲从南京逃出,去往延安。在那里,她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写出了许多与延安战士、领导人及民众有关的作品;通过亲身参加土改,她写出了后来获得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0、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41、记得见面那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42、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43、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

44、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45、其他如茅盾的作家论系列,王统照、鲁彦、黎锦明、蹇先艾、胡也频、沈从文、许地山、庐隐的小说,《荷塘月色》《卖豆腐的哨子》等散文名篇,熊佛西的西剧介绍,冯雪峰的理论翻译,也都经过叶圣陶之手,源源介绍给读者。每当人们回顾这些作家的创作道路时,总难免想到催他们上路扶他们上马的那位长者,正像看到奇葩佳卉难免要从心底称赞心地宽厚手携春光的园丁一样。而叶圣陶却说道:“从十八卷第七号到二十卷第六号,我代振铎兄编了两年,一共二十四期。现在经常有人说那两年的《小说月报》上出现了许多新作者,说我如何能发现人才。现在那两年的《小说月报》影印出来了,大家翻一下目录就会发现,在那二十四期中,新出现的作者并不少,可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就只有那几位。他们的名字能在读者的心里生根,由于他们开始就认真,以后又不懈地努力,怎么能归功于我呢?我只是仔细阅读来稿,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而已。如果稿子可取,又感到有些可以弥补的不足之处,就坦率地提出来跟作者商量。这些是所有的编辑员都能做到的。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两年的编辑工作是徐调孚兄跟我一同做的。从1924年起,调孚兄就协助振铎兄编《小说月报》,他比我熟练得多。直到1931年底《小说月报》停刊,他才离开商务印书馆,到开明书店工作,解放以后仍然干编辑这一行。他勤勤恳恳为读者服务了一辈子,我是永远忘不了的”(《记我编〈小说月报〉》,《叶圣陶集》第七卷)。这就是叶圣陶的风格、人品。这就是叶圣陶的心田、胸襟。

46、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出生于贫民家庭,中学毕业后不能升学,作了十年小学教师,课余从事文学创作。他先用文言文写小说,“五四”运动前后改用白话文创作,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作家之一。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并先后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杂志。他是著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提倡“为人生的艺术”,是取得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的重要作家。从1919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1928年写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经历和精神面貌。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题材和主题都有突破,注意现实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统治。他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47、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五届政协常务委员、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48、《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49、甚至还有茅盾。虽说他早在“五四”前夕便已有多篇论文行世,他的理论批评,他的翻译介绍,他的编辑业绩,他的社团活动,都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不该忘记的硕果。但人们知道茅盾,茅盾的以小说家名于世间乃至史册,却是从叶圣陶在《小说月报》上编发了他的《幻灭》《动摇》《追求》(后合称为《蚀》)开始的。就是“茅盾”这个比沈雁冰更响亮更为人知的笔名,也是叶圣陶亲手改定的。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0句叶圣陶简介及作品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