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47句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精选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1、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成达学校)走进成达系列活动第七站:住在成达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8、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9、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4、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5、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句子大全/,可以为师矣。(《为政》)

18、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9、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0、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要注意改正。”

2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孔子语录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3、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24、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7、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28、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29、第二则: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30、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1、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2、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在成功处跌到便是失败,在失败处勇敢站起就是成功。

33、“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3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3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36、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7、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38、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39、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40、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41、不患上其死:指人不患上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患上其死然。”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3、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44、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5、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6、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7句孔子语录论语十则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