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句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精选
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命组建装甲旅,晋升准将。1940年美国总参谋部改组,马歇尔任参谋长。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
2、1950年10月15日,这俩人终于见面了,见面后双方客气的不得了,麦克阿瑟一把就把总统的手给握住了,拍着总统的手说欢迎,完全忘了美国将军们见总统得敬礼,因为总统同时是三军统帅。记者们说双方客气的就像是两国领导人会面。
3、麦克阿瑟不听指挥的行为成为杜鲁门决定将他撤职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将他撤职并以李奇微将军取而代之。事后杜鲁门也为撤职麦克阿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接受日本投降的二战英雄麦克阿瑟被总统卸任了,白宫在总统宣布后的头24小时内,收到了5000多份电报,其中四分之三的电报都声援了麦克阿瑟。在炒麦克阿瑟之后,杜鲁门之前高涨的支持率断崖式下跌,甚至比尼克松“水门事件”发酵最厉害的时候支持率还低,达到了历史性的22%。历史学家称杜鲁门的举动是“政治自杀”,自知丧失民心的杜鲁门在1952年甚至没有追求民主d总统的提名。(下面对比一下大家熟悉的美国总统的支持率)
4、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在日本各种折腾,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住在天皇皇宫对面,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破四旧“,又是土改,又是搞财阀,忙的不亦乐乎。那段时间他给日本老百姓分地的事让日本人非常感动,还计划给他一个奖章,不过这人口无遮拦,后来他竟然说”日本人是那种你把他们当畜生对待,它们才敬畏你“,日本人从此再不鸟麦克阿瑟了。
5、为了方便后期的入朝工作顺利开展,邓华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商讨进军路线,如何才能隐藏通过鸭绿江,最终讨论决定:部队在两至三小时内拆装浮动桥渡江。(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
6、麦克阿瑟接到这个电报就扔到了垃圾桶,回头跟幕僚们说,如果碰上中国军队,就把他们碾碎。所以随后联军大大咧咧跨过三八线,向北进发,并在随后攻陷平壤,乱哄哄向北追击。
7、然后就真生气了,就打了起来,菲律宾战争进行的非常惨烈,美国人自己伤亡了上万人,菲律宾有枪的两万人和25万平民被屠,当时美国用的一种丹麦生产的”克拉格步枪“,所以那次战争叫”克拉格送文明“,从那以后到现在,菲律宾一直都是美国的亲儿子,只不过这个亲儿子一直不太争气,所以大家不咋提。大家一般说”为啥美国的兄弟们都是强国?“,或者”基督教国家没有怂货?“,菲律宾就会尴尬地说,你们先聊,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8、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跟十几个国家军队打,打了两年多,不落下风,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和平环境。(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
9、直到中央下达了命令:由邓华接任人民志愿军代理总司令以及政委。
10、最后由马歇尔提议、罗斯福总统同意,一致决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这次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盟军总司令。
11、杜鲁门: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12、哪只部队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谁担任第13兵团统领又是个难题,中央军委成员在会议上议论纷纷,举荐了很多将领,毛泽东认为都不合适。
13、原本艾森豪威尔在选举时,曾向美国人民承诺“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需求体面的世界和平”。但是真的上任以后,他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转变,甚至一度提出可以在朝鲜战场上:试验一下原子弹的威力。
14、作战初期,我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没过多久,联合国军展开“反扑行动”,准备对我军展开战略反击,在这次反击活动中,我军第60军伤亡惨重。
15、1950年2月,李承晚前往东京面见麦克阿瑟。
16、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
17、战争从来不是学术演绎,从来是生死存亡问题。怎样按照约米尼所说的“把敌人行动判断得清清楚楚的人”列为第一等,而不是把会搞关系的、跟自己熟悉、顺从自己的列为第一等,是选择将领过程中的大问题。这里面除了教育还不行,还必须训练,形成不是在官场上而是在训练场上露出差异的机制。
18、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
19、4月5日,众议院共和d领袖小约瑟夫·威廉·马丁(JosephWilliamMartinJr)在众议院发言时大声宣读麦克阿瑟的一封信,批评杜鲁门的欧洲第一政策和有限战争战略。信的结尾是:“有些人似乎很难认识到,在亚洲,共产主义者选择在这里为全球征服发挥作用。这很奇怪。我们加入了战场上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是在用武器来打欧洲战争,而欧洲的外交官们仍然用言语来战斗;如果我们输给亚洲的共产主义战争,欧洲的垮台是不可避免的,赢得它,欧洲最有可能避免战争,自由得以保留。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胜利是没有替代品的。”
20、1951年4月初,彭德怀主持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在会议中,很多人提议我军顺势发起第五次战役,并表示“愿意参战”。
21、据战后解密的美国陆军档案显示,麦克阿瑟当时已经准备好了一份清单,这份清单中麦克阿瑟提出建议:用20至30枚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国与朝鲜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确保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
22、在这热闹的会议中,有一人却十分冷静,静静地看着地图思考着,他就是邓华。
23、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我军战士对原子弹威力有直观认识,另一方面也是让我军战士能够提前有所心理准备。
24、1943年,美国共和d内部“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的总统候选人”。于是,他在身边参谋人员和支持者的鼓动下,参加了预选。结果,在州级预选中,他因支持者寥寥无几,而无奈宣布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25、但是麦克阿瑟的评价低也不可能低到哪儿去,主要是在美军这个极为看重资历和背景的官僚体系里,老麦出身光鲜(爹是太平洋军区的司令,阿瑟.麦克阿瑟中将),西点军校全优生毕业(据说创下了西点军校历届毕业生分数纪录),当四星上将+陆军参谋长的时候,之后大名鼎鼎的美军将领乔治.马歇尔、布莱德利、巴顿等等还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的欧洲战场盟军司令、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更是给麦克阿瑟当了10年的小跟班。
26、“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
27、1945年12月,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提出关于朝鲜恢复统一的决议,美国进行阻挠。
28、六百多架飞机就在露天的机场上成为了燃烧的垃圾,而被麦克阿瑟吹嘘的一百年都不可能被拿下的甲米地要塞,转手就被本间雅晴这位称不上军事指挥的诗人,给轻轻松松的碾出了要塞。
29、要知道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才仅仅几年时间,世界各国对于大规模战争还是比较抗拒的。如果美国真的投放原子弹,那么很有可能会让朝鲜战争变得不可控,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或许还将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30、共和d也转向扶植一个更接地气的战争英雄来当他们的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将军。通过对于选民的调查,发现攻击杜鲁门发动的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朝鲜战争可以赢得民心,于是一代战争英雄艾森豪威尔喊着结束战争成为了下一任总统。
31、杜鲁门一直也没想好怎么办,这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麦克阿瑟随后就跑台湾去见蒋了,差点把杜鲁门气死,因为大家理所当然觉得麦克阿瑟是他派去的,美国要保台湾!蒋委员长更是以最高规格接见麦克阿瑟,自己亲自带着d内大佬和媳妇去机场接麦克阿瑟,后来还发了一个通报,说是“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达成了共识”,差点把杜鲁门气死,你大爷的,你个破军棍,执行命令就行了,哪来的“感兴趣话题”?
32、老阿瑟最鄙视政治家,感觉他们是只靠一张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一直跟这人过不去,各种狂妄,各种鄙视,终于把塔夫脱给惹怒了,问题是这人可不是普通政治家,他和麦金来总统是密友,本身代表着总统,而且后来当上了国防部长,最终当上了总统,惹这样的人不是找死嘛。
33、7月25日,邓华被北京的一封电报召回北京,电报中写到:“邓华急回北京率13兵团前往朝鲜,黄永胜接管15兵团继续处理海南战役事宜。”
34、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
35、但与此同时,原子弹所造成的可怕后果,也让全世界人民胆寒。所以,当杜鲁门公开表示美国有可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美国内部对于是否使用原子弹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即便是杜鲁门自己,其实对于是否使用原子弹也有了极大的顾虑。
36、麦克阿瑟的一生,创造了美国许多后人无法超越的第一或之最:
37、他认为,我军一定做好守备防御工作,同时要全军抵抗,坚决不能让美国军队上岸,最好消灭在海里,实在不行消灭在沙滩上。海陆空三军部队联合作战,不可分割!
38、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调任陆军参谋部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部副部长,1942年2月,升任作战计划部部长。就在此月,马歇尔将作战计划部改组为美国陆军最高指挥机构作战部,并于3月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部部长。此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奉马歇尔之命拟制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军应以欧洲与大西洋战场为主要战略方向,先将美军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国集中,再横渡海峡突向欧陆。
39、在二战中,获得过美国五星上将军衔的只有3个人: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在他们之中,马歇尔没有实战指挥经历,艾森豪威尔直接指挥的战役也不太多,惟有麦克阿瑟可说是久经沙场。麦克阿瑟出身将门,父亲老麦克阿瑟是1898年美西战争中的名将,曾任驻菲律宾军事总督。一战前后好几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都是他的门生,这让小麦克阿瑟在仕途上得益不少。麦克阿瑟本人少年早慧,在西点军校的4年里有3年名列第毕业的时候还是学员队长。据说西点军校校史上毕业时既是第一名,又是学员队长的,只有3人而已,一个是麦克阿瑟,还有一位没有在军界闯出名堂,再一位就是南北战争时的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
40、基于这样的判断,毛主席在朝鲜战场上的策略就是:谈是要谈的,打是要打的,和还是要和的。
41、除此之外,在战术制定上,我军也考虑到了美国投放原子弹的问题。如果敌我双方距离比较远,那么美国在考虑是否投放原子弹的问题上就会少很多顾虑。所以,我们采取的战术是近战,这种情况下,敌我阵地距离很近,犬牙交错,敌人使用原子弹的可能就会大大降低,毕竟一旦投放原子弹,他们自己的部队也会遭受伤害。
42、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
43、其实这种段子非常低级,哪怕随手翻开美国当时政府的会议记录,或者杜勒斯凯南杜鲁门他们的回忆录传记,写的非常清楚,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就发现四野最精锐的13兵团在向中朝边界移动,而且国务院大佬观察了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之后,确认他是一个主动型领导人,绝对不会让战火重新烧到自己国家领土上,甚至连台湾都断定美军跑鸭绿江去,新中国肯定动手,不过蒋委员长谁都没跟说,他巴不得中美打起来。
44、随后,邓华又说到:“暂时看起来,我们胜算大,但是那是表面的。我们不知道麦克阿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5、回到国内的老阿瑟基本没啥权力了,天天的日常就是跟他儿子,小阿瑟破口大骂所有政治家,麦克阿瑟的传记作家认为,从那个时候起,老阿瑟就给小阿瑟埋了一个种子,最终让小阿瑟重演了他爹的悲剧。
46、现在,既然美军军官都认为仁川登陆不可行,毫无疑问,北朝鲜人也一定会那么想。麦克阿瑟又赢得了美军史上一次罕见的胜利。麦克阿瑟的军事才华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出奇制胜是他成功战例的特点。太平洋战争中,“跳岛作战”是他的拿手好戏,这反映了他在战略概念上的冒险和创新。“跳岛作战”能充分发挥己方的海空机动优势,既减少伤亡,又让大批日军无用武之地,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则是麦克阿瑟在战役层次上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除了军事指挥艺术,麦克阿瑟还是出色的教育家和军人政治家。他在20年代是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他担任校长时正是西点军校经历大变革的时代,他给军校带来的活力和进行的教育改革到现在还有深远影响。
47、再比如老麦跑到澳大利亚之后不顾日军的联合舰队兵锋正盛、在太平洋上依托岛礁机场部署陆基航空兵正在构筑强大的整体国防圈,又扯着嗓子对着华盛顿喊话要求全太平洋战区陆海军部队的指挥权,要求第一时间穿越山本五十六构筑的战略防御体系反攻拉包尔复仇——幸亏华盛顿没信老麦灌的迷魂汤,不然太平洋舰队没等到中途岛就全得交代了;
48、1951年4月22日,两军第五次战役打响。
49、比如主政菲律宾后期防御日本进攻时蜜汁自信地反对在马尼拉湾一线以巴丹与科雷多吉尔要塞为战役支撑点搞筑垒防御的“彩虹5”与“橙色3”计划,对着华盛顿喊话坚持要保卫全菲律宾的安全,甚至膨胀到要依靠2万美军和22万仆从军保卫整个东南亚的安全,把大批部队从要塞中撤出去撒到前线当胡椒面,结果日军一登陆就把美军防线全部打崩,大批弹药补给都物流给了鬼子的南进部队,老麦撑了四个月以后自己坐着潜艇抛下温莱特一溜烟跑到澳大利亚去了;
50、这时,林彪提议说:“不如让邓华去吧,他行事比较稳重,也很有头脑!”
51、五星上将这个称呼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是美国军队特有的军衔,在1944年正式设立,经过美国国会批准之后正式颁发,肩章上镶有五颗星徽,五星上将的军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元帅军衔,而晋升五星上将的基本条件也是非常严格的,必须要担任过战区指挥官的职务,而且获得者都和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系,根据美国国会的规定,五星上将的军衔只能够在战争中授予,并且终身都不会退役。
52、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我军按照邓华的提议开始示弱,并佯装成败军的样子,透露出军备实力下降的状态。
53、中央军委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又调派15兵团的副司令和政委加入13兵团,协助邓华作战。
54、2001年3月我在美国国防大学讲完学,可以选一个地方参观作为回访。他们以为我要去位于纽波特的海军战争学院,因为那里风光非常好,我也没去过。但我选择去堪萨斯州的利文沃斯沙漠里面的美军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为什么选择去那里?因为那里是1991年海湾战争i美军作战方案的提出地。美军作战过去从来是一线平推,全部凭借装备优势、火力优势占领阵地,没有国际军界津津乐道的“ArtofWar”(战争艺术)。美式军事行动就是“Operation”,就是操作,就是工程,就是混凝土般的弹药堆积和覆盖,然后占领。所以连西方军事家都认为美军作战是欠缺精彩战例的,欠缺军事艺术。
55、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扭转了战局后,沉浸在速胜情绪中的美国政府和军队难以接受,一些美国议员甚至叫嚣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
56、出身第一穷。家里七八个孩子,上学都困难,一点背景没有。
57、但是,老麦毕竟不是政治家,作为他的老本行:一名美军将领而言,老麦的各种蜜汁操作实在太多,而且大量的操作都显露出他在战略与战役指挥上的二流水准以及对于个人历史定位和公关宣传上非同一般的热衷。
58、他们见面的地方选在威克岛,这是个什么地方呢?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一个地方。本来杜鲁门让麦克阿瑟回国续职,但是麦克阿瑟死活不同意,说自己很忙,没工夫。但是总统不能去日本见麦克阿瑟啊,那成啥了。所以就选在了夏威夷,正好是美国和日本的中间,但是麦克阿瑟还嫌远,最后选在了威克岛,距离华盛顿4700英里,到东京1900英里,大家看出来了把,总统要飞行的距离比麦克阿瑟远了一倍多。
59、1943年4月18日,59岁的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60、在菲律宾,艾森豪威尔还是麦克阿瑟的助手,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在军官考绩中,麦克阿瑟认为,在同辈的军官中,没有一个能胜过艾森豪威尔,在精力、判断能力和接受任务等方面,他更为突出。麦克阿瑟还说,他十分适合同平民打交道。
搜索更多
61句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