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精选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2、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3、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是因为月亮为太阴,灶火为太阳。那么月圆之夜也就是阴气最强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也就是阴和阳在一起,彼此之间要平衡才好,阴气强于阳气,就容易导致男人受伤。
4、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千萬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下。
5、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6、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7、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8、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該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裏插用一根竹子,上端綁以金紙,作為〝土地公枴杖〞;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枴杖用,並祈求明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9、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10、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11、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2、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13、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而“圆坟”就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一般在下葬之后第三天举行,家属要去坟前举行“圆坟礼”。在民间传统中,“圆坟礼”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祭拜、培土、开门三种。
14、(5)王兰兰.中秋节起源与形成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12(4):134-1(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15、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16、在福建,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
17、八月十五紧挨“望日”,正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最初的“迎气”的习俗也逐渐演变成了“赏月”的节日。在月圆之夜,也是团圆之时,所以八月十五的主要习俗都是以“月圆”为主而衍生出来的。
18、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9、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0、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日到来之际人们全家团聚围桌吃饭,饭后吃月饼,赏月聊天。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节日之一。
21、“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2、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23、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4、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5、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8)
26、(3)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5-1
27、是夜,人們仰望朗朗圓月,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28、中秋节是浪漫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家庭性的。中国人享受到的节日欢乐就是“几代同堂”的幸福,不喜欢外人进入,狂欢会打破节日的温馨,所以不赞成“狂欢”,相反有很多节日的禁忌,这一点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们会感到有些“闷”,不过瘾,不像西方人那样可以“嗨”。
29、祭拜和培土比较好理解,也就是亲人带着酒肉等食品前往坟头祭拜,并且要往坟头填土,让坟头更加周正,这种习俗被称为“扶山”。因为是在下葬后第三天举行,所以也被称为“复三”。一般是由长子带领全家前往。
30、俗话说:“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在民间习俗中,女子吃了娘家的月饼对公公不利。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女子出嫁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在八月十五团圆之时,有外人来吃自己的月饼,也就相等于破坏了这种团圆,与“女婿不上坟”的意思差不多。
31、中秋节的节日意义,中秋节是我们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也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时候,中秋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那么,中秋节的节日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中秋节的节日意义1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32、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33、在北方一些农村,人们在“复三”之时,还要带上火锅以及柴禾等,在祭拜仪式结束之后,人们会就地而坐,并且把带去的食物在火锅中煮熟,吃完后才会各自回家。就像吃火锅一样,只不过地点不一样而已。
34、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35、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祖先也为阴,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大最圆,所以阴多于阳。八月也是秋季的仲月,立秋之后阴气开始上升,所以七月也被称为“鬼月”,是祖先回家的时候。虽然七月的最后一天“关地门”,祖先都回去了,但是八月的月亮最强。
36、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37、所以秋分祭月,是迎接太阴之气的一种习俗。然而秋分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秋分的夜晚是看不到月亮的,祭月之时无月亮,也就失去了节日的意义。于是人们就将农历的八月十五定为了“中秋节”。
38、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39、在这个传统的老节日里,人们吃着月饼、赏明月、举家团圆,体现地格外有意义
40、月球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距离地球最近点为363300千米,最远点为405500千米。每年八月月球处于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此时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最大。月球由东向西运行,其吸引力导致太平洋海水从东向西流动,3天后到达钱塘江口,出现闻名天下的“八月十八钱塘大潮”。从这个意义上讲,“八月十五”也是“引力指数”,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型,根据阴历日期这个“引力指数”计算出吸引潮水之力的大小。从初一到吸引力逐渐增大;从十五到初吸引力逐渐减小。
41、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2、傳說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後羿,生性暴戾,不恤民間疾苦,天下民不聊生。後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下。嫦娥為體恤子民,免受後羿殘暴統治之苦。搶先將此藥吃下。
43、八月十五寓意什么,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天会吃月饼,有些地方还会有花灯会,中秋节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很重要的节日,以下是八月十五寓意什么。八月十五寓意什么和谐
44、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45、其中,唐代詩人李樸的《中秋》一詩別具一格: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46、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而“圆坟”就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一般在下葬之后第三天举行,家属要去坟前举行“圆坟礼”。在民间传统中,“圆坟礼”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祭拜、培土、开门三种。
47、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48、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49、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50、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51、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2、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的节日意义3中秋节的寓意
53、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规律确定的,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年(参见图二),一年又分为12个月。由于阴历月比阳历月时间短,阳历每四年阴历闰一个月,导致一年内有时有12次满月,有时有13次满月。“八月十五”并非一定是第八个满月之日,而是处于阳历9月初到10月初月之间的满月之日。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都处在秋分前后,昼夜略同,酉月仲秋,秋高气爽,是我国一年中最好的时光。
54、(7)李东秦.中秋节与月崇拜(D).中南民族大学,20
55、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56、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57、在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最后一句话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深刻地表达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且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和自己一起欣赏月亮。还有著名诗人写的静夜思中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表明了八月十五应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象征着家里的人圆圆满满。
58、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9、明清以来民间社会中秋节馈送月饼习俗流行,人们在相互馈送月饼等节物的过程中,融洽了亲友、邻里等家族关系与社会关系。当代社会,传统中秋节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馈送月饼的节俗,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将中秋节称为月饼节。
60、中秋节本身就是祭拜月亮的节日,然而月亮属阴,代表女人。所以中秋节的大部分习俗都是以女人为主的。意思就是中秋节时,女人有月光的加持,力量强于男人,也就是阴胜于阳,所以不同房
61、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62、 桂花是到秋季开放的花儿,花朵小而黄,花香浓郁,桂花也可以用来泡茶与酿酒,实为上等养生名品。而喝桂花酒就是中秋节的一大风俗传统,关于它的由来,这里也有一个神话传说,即与吴刚伐桂的故事有关。传说西汉时期有一名青年名叫吴刚,因学仙有过,私闯天河,被天帝罚在月宫砍桂树。但桂树是不死树,砍之随合。因此月有阴晴圆缺,而吴刚终只能被禁锢于月宫之上。后人也在八月十五晚,月圆之夜有了饮桂花酒的习俗。毛主席也在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到:“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而如此可见,中秋节,赏桂花、喝桂花酒也是古人的风俗之一。
63、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64、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65、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66、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67、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68、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69、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70、八月十五是团圆的节日,此时女人的力量最强。在古人的思想中,出嫁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连曾经的姓氏都要改变。因此回娘家的女儿,在中秋节之前要返回夫家,与丈夫团圆。
71、人们发现,月亮的强引力不仅会引发潮汐现象,甚至还影响着女子的经期。那么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也就是月亮的吸引力最强的时候。月亮为太阴,代表女人,因此八月十五也就变成了女人的节日。
72、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73、而“圆坟”本身就是敲开祖先的家门,与其沟通并进行祭拜。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力量最强的一天,也是祖先力量最强的时候,容易伤人。所以“复三”的日子如果遇到了中秋节,要尽量避开,假如中秋节在秋分之后,更要避开。因为秋分之后,黑夜就比白昼长了
74、 八月十五傍晚,夕阳西下,一轮特别大的圆月从东方升起,此时地球处于中间,月球和太阳分别处于东西两侧(参见图四)。显然,“八月十五”也是空间概念,反映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即当太阳处于白露到寒露之间,且月球满月之日,就是“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时空互应——时间,即空间;空间,即时间。
75、 不但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影响地球及其生物,运行中的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热能辐射、高能粒子流等都会影响地球及其生物,当然也影响人的命运。所以,从研究星相入手研究易经、研究阴阳五行学说等玄学,是为正道。
76、在农耕社会,人们一直都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就是说男人一定要强于女人,反之就是败家之象。有个成语叫“牝鸡司晨”,意思就是母鸡打鸣,可以想象一下,母鸡会下蛋,如果也会打鸣,也就完全把公鸡比下去了,而这种战斗机一般的母鸡,也只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77、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78、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79、 唐诗有多篇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写道:“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而苏轼则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名篇佳句。
80、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处于望日前后。所谓“望日”,也就是地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此时太阳和月亮居于地球的两边,同时对地球产生吸引力。八月的月亮位于近地点,此时的月亮强引力最强,所以八月的潮汐现象也最大。
81、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一五为“团圆节们通过在中秋节赏月来寄托思绪,也是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情。
82、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83、所以“圆坟”就像是去给别人暖房一样,先要敲门,然后才能与主人进行沟通。而正反各三圈就像是敲门一样,敲开了亲人所在的地下之门。当转圈之后,人们会席地而坐,摆好酒肉,甚至还会自言自语,给亲人讲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84、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85、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是团圆节,是溯宗追远,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搜索更多
86句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