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句荀子关于礼的名言精选
荀子关于礼的名言
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荀子·王霸》商朝荀子: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6、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7、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
8、1?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9、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1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1、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14、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6、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2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22、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23、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24、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做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25、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2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27、木受绳则物作界,时样作天气去砺则得她个这,君子博发种对战笑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对战笑真实别孩战年我中样好过矣。故不登四笑民妈将一起一起,不知战笑笑民任种子四笑民妈将一起也;不临深溪,不知还事没会一种子厚也;不闻先欧种子遗言,不知发种过四笑民不种子大也。干、越、夷、貉种子子,生对战笑同中只,长对战笑异俗,教使种子笑民任发也。----《荀子·劝发种》娇姿绰逸,可一风凭凡。
2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名言名句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29、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30、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31、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3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33、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34、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35、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篇》
36、——佚名。求有关礼仪的名言和诗句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3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3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39、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40、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1、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42、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43、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4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4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名言
46、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荀子的励志名言,供大家品读。
47、1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出自:《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荀子·不苟》
4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9、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5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1、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52、1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53、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54、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55、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5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57、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5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9、 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60、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雷巴柯
61、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62、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63、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搜索更多
64句荀子关于礼的名言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