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8句柳永精选

柳永

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

2、可怜这个睡不着的人,才离家没多久,因思念寂寞,心中升起想回家的念头,长思短叹,不如现在就骑马回去吧,可是又走那么多远,现在回去估计会被人笑话吧。

3、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4、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5、《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玉女摇仙佩·佳人》《二郎神·炎光谢》(柳永)。

6、代表作《煮海歌》《题中峰寺》《赠内臣孙可久》

7、然而,关于柳永的“三观”,大家的意见颇有不同。

8、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 ,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9、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10、柳永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11、1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刘基

12、到了柳永时,由于他长期流连街坊巷曲,并成为替歌妓、乐工创作的职业词人,为了适应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阶层的欣赏,他“以俗为美”,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更多地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将词从士大夫文人的沙龙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开创了宋代的理俗词派。

13、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14、这一次他没有被赶出来,鸨母满脸堆笑的把他请进了烟雨楼,并急切的唤道,谢玉英,谢玉英!

15、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篇三)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6、(简析)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17、而柳永的另外一首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更写尽了清秋况味及离别之凄切宛转,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已苦,多情又如何去消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真不知今夕是何夕?每逢离别,人们便会引用这首已成为经典的离别词。传说自恃才高的苏轼,对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还有些心不甘,问一位伶人道我的词比柳七的如何啊?,答曰:"柳郎中词只和八岁妙龄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的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太形象生动了,此一比喻也道出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区别,虽说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分别,一个词人,大可兼作婉约与豪放风格的词啊,譬如苏轼,即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非常豪迈的,也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如此深情婉约的。但在词史上这两派的分别便一直这样沿袭下来,柳永和苏轼自然也成为这两派当仁不让的代表人物,同样也说明柳永在词史上有不容撼动的地位。

18、(简析)《鹤冲天·闲窗漏永》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情。词中展现了主人公拾起一段既抛不开、又提不起的感情经历,并以刹那间的感情体验消磨自己的生命过程,无异一位悔恨无已的歌妓的内心独白,令人震撼。

19、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20、情结"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一句是整首词的亮点,点睛之笔,我今生都把你放在心中,不辜负你为我流下的眼泪。

21、他在唯美流畅中直指人心,形成独特的“柳词风味;

22、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23、(简析)此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4、(简析)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25、柳永的普遍形象,是一个浪子,歌女的爱人,后世戏曲和通俗小说作家,都尊柳永为通俗文学传统的代表,认为他敢于违背传统,具有反抗精神。于历代文人中,柳永在通俗文学拥有最高地位。

26、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27、五年后,他再一次来到金陵,来到烟雨楼,他对鸨母说,他叫柳永,可他依然没有钱。

28、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9、男人做到如此境界,千秋万代,唯柳永一人而已。

30、柳永是一个有才无行的浪子词人,似乎在文学史上已经定格了,所谓“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的生活不外乎青楼歌妓和香艳歌词。翻开柳永的《乐章集》,男欢女爱、郎情妾意的吟唱触处皆是,难怪“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多游狭邪,青楼确实是他歌词创作的渊薮。然而柳永是不是就甘心做一个沉沦欢场的浪子呢?其实他的《鹤冲天》一词颇值得玩味:

3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32、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33、苏东坡突然来了兴致,他想知道自己和柳七在词界到底谁更牛?

34、“我已了却尘缘,本不该再言尘事,但汝近日关注柳永,所述所作多有遗误,若不点化,恐怕遗误众生。

3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6、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3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人生自古多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8、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9、中国古代10篇最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40、其后一次科举中,宋仁宗特意让柳永落榜,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多为歌妓酒女作词,被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词语淫秽鄙俗,受士大夫排斥,也影响了他的仕途。

41、依照题目的重点,这里首先谈谈柳永在中国词学中的地位,后面再谈柳永的贡献:第柳永在中国词学中的地位柳永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祖父柳崇以儒学知名,父柳宜官至工部侍郎。据《嘉靖建宁府志》卷四载:“建州至宋而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家有诗书,户藏法律,其民之秀者押于文”。柳永出身在这样一个儒宦家庭,从小生活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俗昌盛之地,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为他成为一个杰出词人打好了根基。他从青年时代离家赴汴京应举时起,便大力开始了词的创作。与此同时,他却科场失意,屡试不中。此后更由于此,遭到排斥,他便以“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自居,长期混迹于青楼楚馆、教坊里巷,与歌妓、乐工等下层市民为伍,将全副精力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广为演唱的词曲,同时亦从中获取生活所资。下面是人们对他专业词人的看法:

42、这首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相信凡是读到这首词的人,莫不为杭州的风光击节叹赏。

43、(简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44、命运往往会不经意间开些玩笑,公元1034年,50岁的柳七终于换来了他想要的“浮名”。

45、公元1053年,柳七于悄然无息中离世,传奇就此谢幕。

46、当时东京城有三大名妓:陈师师,赵香香和徐冬冬。这三人都喜欢柳永,陪着自己的钱财,争着包养柳永,衣食住行全在妓院供给,柳永就这样纵情于各大名妓之间,他身心俱伤,疲惫不堪,最后死在赵香香的肚皮上。

47、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8、(简析)这是一首回忆往昔欢聚和抒写相思的词。作者塑造了一个独居索寞、伤春怀人的思妇形象。词中以长调的形式,纵横驰骋,铺叙展衍,层层递进,把女主人公细腻深婉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曲折往复,使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她的个性与生命的真实存在。

49、芷若每读他的词作,都禁不住为他的倾世才华而折服,为他的缠绵柔情而感动,又为他坎坷潦倒、一生失意而不平甚至心痛。柳永,可说是史上最富争议又最多趣闻轶事的天才词人,才华无双,无可争议的为婉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由此可知柳永的词最鲜明的特点是婉约秀丽。他的词可分雅词和俗词,而最让柳永名满天下又最惹争议的便是他的那些所谓的俗词,就是那些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特别是青楼女子的感情的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词传播之广,毋庸置疑柳永是真正使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的第一人。在宋代,歌妓们表演歌舞非常普遍,而柳永的俗词赢得了那些青楼歌妓们的喜爱和追捧,人人以争唱柳词为荣,这样一来,柳永"艳词"之名远远盖过"雅词",从而不被当时的喜好儒雅的宋仁宗所喜,著名的奉旨填词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段公案。史载,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柳永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狷狂让仁宗很不喜,仁宗便引用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回复‘’且去填词吧,何要浮名‘’,轻飘飘一句话便决定了柳永一生多舛的命运!自此倒霉的柳永便郁郁不得志,空有满腹才华,却于科举正途无望,遂出入烟花柳巷,倚红偎翠,恣意狂荡,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但在我们今天来看,是中国文化何其有幸!这才是柳永盖世才华之正途所在,官场少了一个柳永,词史上却多了一个天才巨星,他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虽说这让怀有满腔抱负的柳永本人饱经磨难和痛苦,着实令人心痛不已。但纵观历史,有多少文学家及诗词大家都是在反复被贬谪、报国无门或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作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如苏轼,刘禹锡,白居易,辛弃疾等等,数不胜数,真是所谓悲愤出诗人,诗穷而后工啊!

50、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51、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52、北宋之初,沿袭花间、南唐之风,是令词的一统天下。只有到了柳永手里,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广为传唱,真正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53、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54、他首创“慢词”,创新性地拓展了宋词的表现领域;

55、想柳词,虽传唱四方,但耆卿在世时就已差评不断,他死后李清照、王灼等人还不忘补刀,以表自清,正如耆卿梦中与我所言,世间一直谤他辱他不断。然而,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看,柳永于词的成就,一点也不在苏轼之下,即所谓豪苏有豪苏的奔放,腻柳也腻柳的婉约,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美丽。

56、《戚氏·晚秋天》《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雪梅香·景萧索》

57、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8句柳永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