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4句简述自己的人生观精选

简述自己的人生观

1、正确的世界观为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而正确的人生观可以支配和调节个人行为,这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水平,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3、  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一般儒家都主张“保生命”,同时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

4、用本雅明的话来说,无论是《人类简史》还是《未来简史》,都是让一般读者产生“眩晕”的机械复制印刷品。在每本书不到五百页的篇幅里,赫拉利对人类历史脉络做了一种个人化的解读。除历史学之外,他的写作还间或涉及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未来学等知识,信息量很大。与此同时,赫拉利书写出自己对于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大历史”式的思考,从而给出了一个论证过程和结论都显得有些含糊、但判断结论简单可辨识的世界观。

5、这样充分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寻求真理以解放人的心灵,来制服天行以供人用,来改造物质的环境,来改革社会政治的制度,来谋求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样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

6、一个人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看法,叫人生观;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取向,就是他的价值观。

7、「主题」B05| 学者对谈:人类的文明需要新故事支撑(简述自己的人生观)。

8、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Harari)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相继问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脑洞大开”的阅读风潮。仅仅在中国,这两部书累计销量多达二百多万册,掀起了一股“简史”出版的热潮。除商业营销的成功之外,“赫拉利热”本身包含着若干值得我们深思的书写、思考和阅读密码。

9、「文学」B06| 在流血与荒诞之中,温柔与力量长存

10、去年,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些新闻媒体在采访一位畅销书作家,记者问作家:“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作家却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11、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目光短浅,就会无恶不作。大多数人在唯物论、进化论的教育下长大,信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死如灯灭”。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就天经地义,“为自己而奋斗”就成为合情合理。

12、赫拉利还是一位备受关注的西方历史学者,他的两部“现代神话”与西方学界已成学派的“大历史”(Big History)研究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你是否期待“大历史”学者与自成一派的赫拉利做一次关乎历史理念、目的、追求的严肃对话?当对话双方分别是中西学者时,东西方智慧会产生何种碰撞?这样的对话尚属首次,对“大历史”叙事的局限性、人类文明新故事的讲述线索、古今学人理想之辩,赫拉利与国内“大历史”学者孙岳有共鸣也有交锋。

13、  关于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三种学说。

14、ps:戳《精彩还是名不副实?》,看看大家关于《未来简史》说了些什么。

15、《新生活》一篇,本是为一个通俗周报写的;十几年来,这篇短文走进了中小学的教科书里,读过的人应该在一千万以上了。但我盼望读过此文的朋友们把这篇短文放在同组的五篇里重新读一遍。赫胥黎教人记得一句“拿证据来!”我现在教人记得一句“为什么?”少年的朋友们,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d是为什么?你努力作革命工作是为什么?革命是为了什么而革命?政府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16、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现今的人爱谈“解放”与“改造”,须知解放不是笼统解放,改造也不是笼统改造。解放是这个那个制度的解放,这种那种思想的解放,这个那个人的解放:都是一点一滴的解放。改造是这个那个制度的改造,这种那种思想的改造,这个那个人的改造:都是一点一滴的改造。

17、  蔬食养生,健康环保,简约时尚,关爱生命,诚邀同道,共同推行……

18、考证两个年代,经过七年的时间,方才得着证实。证实是思想方法的最后又最重要的一步。不曾证实的理论,只可算是假设;证实之后,才是定论,才是真理。我在别处(文存三集,页170-171)说过:

19、上面这些针对未来的劝说,可能对未来时间观的人最有效,但对当下时间观的人来说,无异于鸡同鸭讲。你重复再多次,渲染再严重,他们也只当耳旁风,他们的心声是:“别瞎操心,以后的事以后再讲呗”。

20、谈人生观之前,冯友兰先生对几个大问题,甚至我认为略感空洞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解释。读过这一段,我顿感人生没有真相、目的可言。似乎这些简单的介绍没有回答那几个“大问题”,

21、大讲“吸烟有害健康”,比如“吸烟就好比慢性自杀”、“吸烟就在烧掉你的肺”,或者“吸烟就像在墓地里一样,提早被埋”,来渲染恐慌?

22、  第控制自然说。与庄子不同,荀子强调人为的作用,他作《天论》云:“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这里讲的“制天”、“化物”、“理物”,就是主张治理自然,利用万物以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

23、结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没忍住,坚持不到三分钟就吃掉了。

24、“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赠送给我永远的朋友。我们一起种下“朋友”种子祈祷他能快快长大。用心血去灌溉,用心去培养,即使他的种子长出来的只是一颗小草,那也要让他渲染整个春天。

25、「主题」B04| 对话赫拉利:历史学者要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26、幸福主义人生观,人生目的的形成还与人们生活的经历、知识水平,甚至走向堕落,以至毁掉一生。

27、新校区:实验三小校区(花果园A北区与金顶山交叉口)

28、  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这三组关系是: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义。

29、声明:内容转自读历史,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0、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他死时只有“四十年华”,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年纪不能在四十五岁以上。假定他死时年四十五岁,他的生时当康熙五十八年(1719)。

31、  但是,如果人人都追求功利,整个民族的眼里都只有功利。这个民族的素质就不可能高到哪儿去。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体的功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集体、社会,这样的社会就会像地狱一样可怕。

32、新京报:可惜与你的期待不同,很多中国读者把《未来简史》——带着兴奋或批判——理解为技术决定论,视你为技术决定论的代言人。

33、            讨论过问题与主义的三位思想家

34、  第相互协调说。《周易大传·泰卦》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的原则,主张裁成天地之规律,辅助天地之所宜,以支配万民从事生产,安排生活。

35、  孔子的“杀身成仁”之说和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语,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孟子·告子上》有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指维护人格尊严比求生更加重要。“所恶有甚于死者”,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

36、  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他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齐物论》)认为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庄子还提倡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同上书)的精神境界,主张从万物平等无差别,即没有价值区别的理念出发,超越自我,以与天地同在。孟、庄两说都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37、大多数孩子是当下时间观,关注眼前的得与失;而另外少部分孩子是未来时间观,把目光放在日后的收益上。

38、我在这十几年的中国文学革命运动上,如果有一点贡献,我的贡献只在:

39、一旦理智无力,不起作用,欲望则变得无限,矛盾、冲突也就无限。对于人,需要理智。对于社会,则需要道德与制度。

40、儒家最初的作为道德约束的仁义礼智其实是为了管理这些欲,道德的约束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了社会制度。

41、  所谓人生观,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人的一生到底追求什么,也就是说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去追求的,所以说也就是价值观。

42、假如真的有后世,而且是无比漫长、久远的来世,今生所作的一切,都会对未来的快乐和痛苦,产生决定的作用。就像我们年轻时辛勤工作,积累资财,就会有一个安定的晚年一样。而我们却对此茫然无知、置之不理,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呢?

4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44、可用津巴多学说来看,问题的根源,明明是时间观不同。

45、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此刻,从此刻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46、新京报:你确实影响了很多中国读者,原因之一是书中高频糅杂着不少中国元素,从汉代的司马迁、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再到当代的雾霾,是为了吸引中国读者和市场,或是激发东方智慧参与思考人类未来?

47、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层次也各不相同。就像皈依,同是皈依佛门,目的却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从轮回中解脱;有人是为了无量众生的安乐。如果你的人生价值,只是为了一己的快乐,是很低很低的层次;假如不论是何等众生,你都希望能利益他,则尚属中等;如果没有丝毫的自利之心,完全是“人不为他,天诛地灭”,这样的理念是最崇高的。

48、中国民众超低的读书量一直是当下民族文化的大问题。纵然在这个超低阅读量之中,中国大众有一个难于改变的传统,就是对历史强烈的嗜好。如果中国的儒家文化算一种亚宗教的话,那么它所提倡的教义核心之就是用历史评判的“春秋传统”——或者说历史崇拜、时间崇拜。国家叙事被当权者靠法权掌握,那么大众能够寄托为真的公众语言似乎只有历史叙事了。或者,对于中国人,历史既是缔造共同认识的纽带,也因为对当下的无力感的抵抗。历史成为中国人普遍挥之不去的情结,比之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国人普遍喜欢眷念一个辉煌灿烂的过去。

49、比如说,有人以为钱很重要,只要有钱,他梦寐以求的快乐,就会滚滚而来;也有人相信,感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还有人认为,地位高于一切。

50、  中华之魂,同袍古今。着我汉家衣裳,修我礼仪之邦,华夏文明振兴,礼正衣冠先行,翰服古风时尚,演绎中华盛景。私人定制,身心同饰,圆我中国梦,礼乐化大同。

5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起来说可以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52、(云岩一小校区)原北郊小学大营路市北供电局对面

53、  精神性的追求的一个前提,就是超功利的,而在唯利是图的中国人的眼里,哪里还有精神的领地。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4句简述自己的人生观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