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39句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精选

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

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林威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2、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3、蔡先生平时待人,对好人没有不尊敬,对坏人,也没有不宽恕。这个人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总是待他很好。他惟一的志愿,一定要盼望中国出些了不得的大学问家。因为他抱了这种志愿,以前有了许多当仁不让的事。

4、说到此,我们当再进一层来谈一谈读书的选择。究竟当读哪些书好?我认为:业余读书,大致当分下列数类:

5、博览群书,让蔡元培拥有渊博的学识,使他在科举场上一路过关斩将:17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

6、当时特班的学生都想学日文,元培便用他半生不熟的日文教学生选读政治、法律、外交、财政、经济、哲学等门类的专业书,要求学生每日撰写札记。其主旨“盖在启发青年求知欲,使广其吸收,由一己观念进之于国家,而拓之为世界。又以邦本在民,而民犹蒙昧,使青年善自培育其开发群众之才,一人自觉,而觉及人人。其所诏示,千言万法,一为之爱国”。在诸多学生中,他最欣赏邵力子、李叔同、黄炎培、王世澂、洪允祥等人。(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

7、对比我们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在的许多小孩兴趣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只书本上的知识,有的甚至在某一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就进而先生所说的“约”的地步。“深”是后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时间毕竟有限,在那些方面的研究并不会很深,在中学、、甚至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如何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便是自己能否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而“美”,是总领这一切的灵魂。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我们可以把他们往这方面引导,这也和我们的德育相联系的。

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未完成却影响深远的名著,讲演出来的一本书,看书如同在听其讲学,一本书读懂300年学术史。

9、当自由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自由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一个社会只有以个人为本位、为目的,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条件,这个社会才能在整体上大踏步地前进。

10、政府保留了他的校长职位,校务实由蒋梦麟代理。1927年,蔡元培的校长名义正式取消。

1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实际上,蔡元培对学生的游行持赞同态度,但他没料到,游行示威当天,群情激奋的学生们火烧曹汝霖的住宅,并痛殴了章宗祥。32名学生在与政府的激烈对抗中被捕,其中北大学生占多数。

12、如此,新学打开了时人的心智,使他们对世间万物不再愚昧无知。(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

13、自此,在蔡元培的领导下,新旧思想都在北大这片沃土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处。

14、然而,随着袁世凯擅权,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戛然而止。1912年7月,蔡元培到总统府,当面向袁世凯请辞。袁世凯恳切挽留,并说,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蔡元培去意已决,答,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请辞。此时,辞职对蔡元培来说是一种政治抗争的手段。

15、蔡元培信中“闻公得家庭之乐以助长学问之兴会,良可艳羡”一句,颇可玩味。清末民初,在倡言平等、自由的同时,一些开明人士中开始出现夫妻平等的新风。1900年,蔡元培元配夫人王昭去世后,许多人来为他说媒,他主动向媒人提出男女婚姻绝对平等的五个条件:女子须天足。女子须识字。男方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以离婚。当时,这种“离经叛道”、“混淆纲常”的言论无异于在向封建陋俗开战。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黄世振(仲玉)女士结为夫妻。此女不但天足、识字,而且工书画,孝于亲。在婚礼上,蔡元培回答他人提问时称:男女之间,“就人格言,总是平等”,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妇女人格,提倡夫妻平等的思想。

16、1933年5月,被国民d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

17、如电视剧里演的那般,蔡元培引进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后,以陈独秀、胡适为首的“新派”与以辜鸿铭、林纾为代表的“旧派”针锋相对。

18、19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蔡元培着)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9、即使在今天,当我们看到蔡元培的照片,就算是对蔡元培完全不了解的人,看到那圆润镜片后的眼睛,多半也会认为这是一个慈祥的文化人。当然,这只是猜想,但是无论如何,学生认为不会有人相信照片中这个和蔼的老者在革命早期是暗杀团领导。

20、蔡元培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中已日渐活跃。他所从事与新教育相关的有两件事:一是筹办“爱国女学校”,一是发起“中国教育会”。

21、41简易哲学纲要(蔡元培编)商务印书馆民国13

22、不可否认的是,蔡元培的教育改革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美国哲学家杜威评价:“以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23、49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胡适编辑/蔡元培/王云五编辑)商务印书馆民国26

24、22蔡元培学术论着(蔡元培,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5、百年风雨走过,中国共产d已经证明了如何才能救中国、如何才能发展中国。但当我们回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重大挫折时,除了慨叹当时我d尚未成熟、批判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叹息鲍罗廷的养虎为患。还应当注意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派在那个时代的矛盾与挣扎,他的选择,能够代表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在时代潮流中的迷茫与错误。在今天知晓蔡元培错在何处,为什么犯错,和纪念汪寿华和赵世炎一样重要;而革命家蔡元培,留给我们的思考也并不比教育家蔡元培要少。

26、蔡元培自从四十五岁起,回国担任教育总长,后在北洋政府时代,又以国民d员的身份留在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北大校长的任内,其所树立的北大民主校风,源远流长,影响巨大。

27、他诚恳地说:“我读过你的书稿,若这样的水平还自谦不懂印度哲学,其他人就更不能胜任了,放心去授课吧。”

28、不过,在办学中,蔡元培深感不同地区“宗旨不一”“阶级不差”“公费不筹”等诸多教育体制的弊端。加上在为学堂引进新派知识分子后,蔡元培曾自述,新旧两派“所见不同,互相驳辩,新的口众,旧的往往见诎。此种情形,为众学生所共闻,旧的引以为辱”。新旧两派矛盾日深,闹到最后,蔡元培“愤而辞职”。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为坚守原则而辞职。

29、198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多年来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肯定她是“一个对d对革命忠实的共产d员”。

30、回首百年,蔡元培先生可谓是,以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31、第一次辞北大校长职1917年7月3日;第二次辞北大校长职1918年5月21日;第三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5月8日;第四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12月31日;第五次辞北大校长职1922年10月19日;第六次辞北大校长职1923年1月17日;第七次辞北大校长职1926年7月8日。

32、因此,不懂诗韵平仄,仍可读诗。读散文更自由。学文学乃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获,那真是人生一秘诀。

33、2)砥砺德行:当时的社会泥沙俱下,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比比皆是, 作为北大的学子,要有所担当,肩负责任,不能因循随俗,随波逐流,要以身作则,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这样的学子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34、众人决定举行学生游行,向北洋政府施压,继而影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5、1952年,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改名中山大学。但是先生似乎不为外物影响,只关心自己能把书教好。而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先生的精神、学问被当作“守旧”而被打倒,先生失望地辞职了,结束了几十年的教书匠生涯。不管外界怎样批判先生,先生只是一心的扑在学问上,晚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口述完成了《柳如是传》,书中将先生当时内心的追求和想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36、蔡元培信中提到的“goethe所著《Faust》”,即歌德所著悲剧《浮士德》。歌德(1749—1832)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浮士德》的创作一直延续了六十年之久,是其付出毕生精力的巨著。这部作品概括了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欧洲近三百年的历史,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知识分子探索真理的过程,深刻描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生活。

37、黄珂,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南宁朗诵委员会会员,南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广西书香之家”和“最美家乡人”荣誉,从事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工作22年,撰写发表诗歌、散文、教育类文章和新闻通讯以及绘画、摄影作品700余篇(首、幅),参与编有《语文新阅读》一书。

38、上任之初,蔡元培就明确表示:“只要有真学问,可以不问出身,不问年龄,不问资历,我必将全力聘请。”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39句蔡元培的人生经历简介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