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句刘裕杀尽司马氏精选
刘裕杀尽司马氏
1、当初,刘裕派人写好了禅位文,让司马德文誊抄,他很识相的接受了,并对身边的人说:“我早就想这样做了,要不是刘裕,晋朝早就被桓玄篡夺了,如今能够多保存20多年,已经是上天保佑。”
2、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刘裕,却偏偏登上了晋王朝政治权力的最高舞台,主宰着整个东晋王朝。但是别看刘裕权高位重,实际上当时的世家大族却是根本看不起刘裕,甚至暗中准备反对刘裕,因为刘裕打破了规则,世家大族才应该掌握政权,寒门就老老实实的做贱民好了。(刘裕杀尽司马氏)。
3、经过几十年的生死打拼,刘裕凭借巨大的军功,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
4、过了仅一年多一点,刘裕派出士兵将司马德文蒙在被子里,活活捂死,死时年仅36岁。
5、刘裕虽然留着汉室宗亲的血液,但是毕竟不是在皇家的环境之下长大,跟随祖先成为一个平民,从小生活艰苦,受人白眼,所以,论出身,刘裕的出身毕竟卑微,无论刘裕怎强调自己身上留着皇室的血,但依然抹不去成长环境落下的烙印。
6、但是刘裕比起曹丕来说似乎有那么点“心胸狭窄”,因为他下令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用棉被捂死。而且这已经不是刘裕第一次杀死皇帝了,早在一年之前刘裕便命令王韶之缢杀了晋安帝,刘裕称得上是皇帝杀手,再算上之前被他擒杀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等人,死在刘裕手中的皇帝已经有六位了,这也为刘宋皇族惹来了杀身之祸。
7、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刘裕,却偏偏登上了晋王朝政治权力的最高舞台,主宰着整个东晋王朝。但是别看刘裕权高位重,实际上当时的世家大族却是根本看不起刘裕,甚至暗中准备反对刘裕,因为刘裕打破了规则,世家大族才应该掌握政权,寒门就老老实实的做贱民好了。
8、刘裕的时间不够,如果刘裕是二代或三代,经过长时间的整合,大部分反对势力会逐步清理出局,自然可以对司马氏宽大处理。刘裕清除司马氏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因此,这是刘裕为了死后刘氏地位稳固而不得不做,因为他担心死后,他的反对派很容易又把司马氏的大旗举起来,而把司马氏清除掉,反对派彼此牵制,群龙无首,反对派的力量分散,对刘氏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9、应该说,曹奂禅让后的地位、待遇、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10、东晋王室偏安,因此世家大族实际上与皇帝共掌政权,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刘裕是什么人?往好听了说,他是汉朝后裔,往难听了说就是个寒门贱人。刘裕的父亲刘翘不过是个低级官员,工资勉强可以养家糊口,以至于刘裕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活。
11、帝王虽然有杀前臣的想法,可是都没有像刘裕这样将司马家族屠尽,这种残忍的程度是历史上的帝王所没有的。先秦以及秦汉时期,封建的仁义道德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帝王虽然永远有无上权力,可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也不会轻易屠尽前代的臣子,反而多有厚待。
12、可司马德文的举动并没有保住他,也没有保住他的家族,等刘裕皇位稳定后,一场腥风血雨开始了,有晋一朝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
13、刘裕身世寒门,对世家富家有敌意,就像昔时穷人身世的朱元璋对当官的对照憎恨一般。曹操称雄时,不少人冷笑他的身世,因为曹操的爷爷是寺人。哪怕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三公级其余官员也不成。可见连曹操都被人见笑,更别说底层人身世的刘裕了。
14、公元265年司马晋代替曹魏时,司马炎善待了曹魏末帝曹奂。晋武帝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让他在邺城祭祀魏国祖先。直到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奂寿终正寝。
15、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炎所处的三国时期,弑君还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所以司马昭弑杀曹髦后,遭到了天下的非议,这促使司马炎必须要善待曹奂。但是,到了东晋末年,刘裕则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
16、张伟不忍弑杀旧主,半路上自己喝了毒酒自尽。(刘裕杀尽司马氏)。
17、其实在汉之后各代选择国号都是从春秋战国中寻找的,比如曹魏选择魏是战国七雄之晋朝选择的晋是春秋霸主,还有孙吴的吴,十六国里的后秦前燕各国都能从古代找到相应的国号,刘裕选择的宋也不例外。
18、刘裕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后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变成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过政治上总算还是有所作为,但是其后即位的宋武帝等皇帝却是荒诞不经。
19、有了这类闹剧后,这个乱世里的诸多枭雄们,也都是警钟长鸣。“前朝皇族留不得”更成了好些人的共识。放在刘裕身上,这位枭雄本身就不是“心大”的人,对身边的嫡系将领都常各种猜疑。他的名将王镇恶就是因为他的猜忌引发内讧,落得窝囊身死。对自己人尚且如此,对待“前朝皇族”,自然是无比狠辣。甚至司马皇族被他追杀的景象,也并非“独家待遇”——刘裕攻灭南燕时,就把南燕皇帝慕容超斩首,其家族三千多人几乎被杀光。
20、刘裕先是逼迫朝廷授予他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衔,同时受封宋公,加九锡。随后他派人暗杀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司马德文就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晋恭帝即位后,刘裕又逼迫朝廷册封他为宋王,允许他使用皇帝的仪仗和规制。
21、答:自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乱世里,“善待亡国之君”这事儿,曾是个很流行的规矩。
22、这时候,北方也不再是五胡十六国,南方有宋齐梁陈,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是正宗。南朝称北方为“索虏”,为“魏虏”,为“夷贼”,强调“魏朝虽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这个魏,当然已经是鲜卑人的“魏”。
23、这就使得刘裕认为天下心向司马氏的还有很多,自己已经年老,在加上自己的子嗣自己心里清楚,很不成器。所以刘家想要坐稳江山,还得效仿高祖故事,接着刘裕派亲兵翻墙前去毒杀司马德文,但是司马德文拒绝喝毒药,最后被用被子捂死。
24、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加九锡一般也就意味着谋朝篡位。果不其然,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距离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刚好过去200年,南朝宋就此建立。
25、刘裕称帝的时候已经57岁高龄了,所以,他看到自己年幼的长子,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交到自己的孩子手中,他不禁对东晋的司马一族进行斩草除根了。等刘裕皇位稳定后,一场腥风血雨开始了,晋朝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
26、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共二十郡。年末加皇帝十二旒冕、天子旌旗。
27、晋安帝去世之后,刘裕奉“遗诏”,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恭帝。逼迫司马德文禅位让贤后,严格禁锢司马德文一家。当时司马德文的妻妾,只要生下了儿子,就会被溺死。等到后来,司马德文被刘裕的部下用被子捂住脸,窒息而亡。
28、从此,躲到偏僻地区求生存,生活虽然艰难,但是过得也算安稳,一代传一代,到刘裕这一代,已经是刘交二十多代的传人了,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是身上留的汉室宗亲的血液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被遗忘。刘裕不同于刘交,他不甘平庸,认为自己是正统的皇室后代,而司马氏得到的天下是窃取汉室的,所以当刘裕有幸登基后,自然不会放过窃取自家皇位的叛徒。
29、新王朝的成立,一定踩着旧王朝的枯骨。从根本上看,旧王朝因为失去了民心而倒台,因此旧王朝的象征性人物--末代皇帝,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号召力了。可是,曹魏、司马晋都能容忍前朝的末代君主,刘裕为什么还要对晋恭帝赶尽杀绝呢?
30、此外还有一些刘姓人建立的政权,但是都比较短期就不列入了,但是这些刘姓人建立的皇朝,大都是遵奉刘邦为先祖,自称复兴汉室,或者再建汉朝,为何真正的汉室宗亲刘裕反而建立了一个宋朝呢?
31、东晋末期,在刘裕等人的努力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局面。然而晋安帝却是位先天愚笨的人,毫无威信,下属臣子各自为政,内乱频发。刘裕派人杀害晋安帝,立晋恭帝司马德文。后晋恭帝被禅位,不过依然被刘裕派人用被子捂死了。有人评说刘裕是为了报复司马氏灭蜀,让汉朝国祚再也无法延续。所以才灭司马皇室后人。私以为纯属无稽之谈。刘备真是刘邦之后就惹人怀疑,事隔几个朝代的人还会对隔朝产生归属感吗?就是同朝皇室还不断操戈,恨不能取而代之,刘裕不可能产生这种为了前朝要报复后朝的情怀。
32、司马氏代魏称帝后,虽然实现了一统,但很快就因为内斗,特别是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把大一统的西晋搞垮了。
33、《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34、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35、刘裕登基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服饰都依照晋朝规制,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36、那么问题又来了,刘裕为何要了一个宋王的封号呢,要知道刘裕当时是权臣,想要什么封号还是要看刘裕自己的意见。
37、刘裕出身行伍,军功了得,从底层庶人变成杀伐果决将军了。对于东晋帝室的颓败,他是亲历者。做为势力权臣,更需心狠手辣。
38、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还可能导致隐患,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39、刘裕“奋起寒微”,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
40、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41、刘裕灭司马氏一为了威慑氏族,二为了斩草除根。
42、在此基础上,南渡的世家大族大多支持容易掌控的司马氏,而刘裕推行的策略,很多还和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相冲突。所以,因为担心这些世家大族会帮助司马氏的后人复国,刘裕决定对司马家族斩草除根,以此断了这些人恢复东晋的念想,从而巩固刚刚建立的南朝宋。
43、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奂的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不过,司马炎自己的后代,却在王朝灭亡之际遭到了刘裕的杀戮。那么,问题来了,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善待曹奂,反而对司马氏赶尽杀绝呢?
44、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弑君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刘裕不需要担心弑君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晋末年,司马炽、司马邺这两位末代皇帝,均被刘聪杀害。而就前赵来说,末代皇帝刘曜于公元329年被石勒杀害。
45、同时,刘裕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赈济穷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又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
46、刘裕斩杀司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换地,彻底开启寒门掌权的新时代!司马德文一死,刘裕用屠杀手段血腥的震慑了高门大户,与此同时又消灭了他们反对自己的武器,虽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说是有效的招数。
47、419年正月,司马德文下诏封刘裕为宋王,刘裕又推辞,半年之后才接受封号。刘裕经过几次谦让之后,7月5日,登皇帝位,改国号为“大宋”。
48、所以,在对司马家族痛下杀手的同时,刘裕也对整个刘宋王朝的豪门们,采取严厉的高压政策:比如他拿赫赫有名的“京口刁氏”开刀,将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几乎杀绝,其财产“令百姓称力而取之,弥日不尽”。与之同时推出的,还有严厉的“土断”政策,迫使豪门吐出大片被侵占的土地,百姓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他在位时间不到两年,但曾经危机四伏的刘宋王朝却幡然重振,接下来步入到“元嘉之治”的辉煌里。
49、司马德文这个傀儡皇帝后来被软禁起来,公元420年刘裕逼迫司马德文退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司马德文被软禁期间还有司马家的忠臣为其办事,这让刘裕跟司马家族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普通人怒气来了,也恨不得杀了对方。更何况刘裕当时刚坐上皇位,各种势力虎视眈眈,稍不留神皇位就会被夺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屠杀司马家族也是有可能的。
50、因此,在豹眼看来,无论是司马炎厚待曹奂,还是刘裕对司马德文赶尽杀绝,无非都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固。
51、对于刘裕的作为,前人早有微词。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就说道:“魏之篡汉,晋之篡魏,山阳、陈留犹获考终,乱贼之心犹未肆也。宋之篡晋,逾年而弑零陵,不知天道报施,还自及也。齐、梁以后,皆袭其迹,自刘裕始。”从刘裕开始,开了一个坏头,以后禅让取得帝王的人都效仿刘裕,将前朝君主杀死,这也应到了刘裕自己子孙的身上,后来萧道成篡宋,就将刘裕子孙杀得干干净净。
52、刘裕是汉高祖弟弟刘交的后代,吕雉诛杀刘氏一族时,刘交幸而逃脱了吕雉的诛杀,也因为刘交原本在皇室中,是属于低调行事之人,默默无闻从来不参与争权夺利。所以,逃跑后并没有被继续追杀。
53、与司马炎完全相反,他把司马家族的收单简直做到了赶尽杀绝。在古代,主要是通过军事取胜,他一开始只是一个草根,并不是什么皇家人物,当时东晋是司马家的天下,可是刘裕从一开始,就有显赫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觉悟,从小兵一直逆袭到了大臣,可以说在当时的乱世显赫的英雄,刘裕就是那种既有能力又可以把握机会的人,他不仅仅在军事上有很强的长处,而且还非常的得民心,很多老百姓对他的拥护都是非常重的。
54、曹魏代汉、司马晋代曹魏,都是皇族与士族达成广泛共识之后的水到渠成。而刘裕是以权臣的身份篡夺了司马晋政权,这顶多代表了刘家及其部旧的利益,而没有在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广泛共识。
55、参考资料:梅毅《华丽血时代》、杨恩玉《刘裕的猜忌心理与用人政策探析》、王永平《刘裕诛戮豪门士族与晋宋社会变革》、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
56、可杀了晋安帝后,刘裕并没有着急改朝换代,而是立晋安帝弟司马德文为帝,以作为缓冲。不久,刘裕改称宋王,所统辖的范围也由十郡变成二十郡,又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57、其当时蜀汉灭亡时,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其目的是在瓦解东吴的斗志,为招降东吴做准备。既然刘禅能够被封为安乐公,作为接受曹魏禅让,以示正统地位的司马氏,对待曹奂在刘禅之上也符合情理。
58、刘裕为什么非要杀掉司马德文?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道德品行的问题,而是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
59、自从陈群对魏文帝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以来,中国的权力便几乎操持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自从刘裕代晋称帝以来,却是打破了这一局势,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刘裕麾下的文武诸臣,比如心腹刘穆之,多为寒门出身。
60、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
61、那个时候后天下官员皆是高门大族家子弟,寒门想要成为士族,可以说难于登天,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东晋的朝廷“王与马共天下”可见世家大族都能和皇权平起平坐,面对这种情况的刘裕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刘裕凭借着战功一步步走向权力的最高峰,但是有司马篡曹、桓楚篡司马的例子在。
62、而宋代表什么呢?宋国其实是殷商遗族,原本是商人后代,在周朝灭商后将殷商后人封于此,而刘裕也是汉室遗族,晋国将前朝遗族的刘裕封为宋王不是很合适吗?而且刘裕看上去也是挺满意的。
63、到了公元420年,风水轮流转,刘裕篡位晋朝。可是让司马家族想不到的是,这位与自己曾经没有任何仇恨的人,竟然将司马家族的人赶尽杀绝。这究竟是为何呢?当时篡位的刘裕已经57岁了,他的长子才14岁。当时的刘裕称帝之后,对自己的寿命知道很多,在古代时期,能够活到60岁已经算是长寿了。刘裕称帝的时候已经57岁了,他的寿命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为了让他的长子顺利即位,刘裕做出了很多打算。
64、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永初元年(420年)的时候,东晋权臣刘裕又篡夺了司马家族的江山,不过刘裕在对待前朝皇族的时候就没那么客气了。
65、形势使然,不杀不行!主要因素如下:东晋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刘裕崛起,是军阀取代门阀,但门阀的势力仍然雄厚(门阀彼此牵扯,任何一个门阀想当皇帝,都会被其它门阀合力拉下来,这从东晋的历史可以看出来,门阀是不希望上面有强势皇帝,希望上有弱势皇帝,实权由门阀共享),刘裕以军事强人的称帝,但反对他的势力也不小。
66、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夺去曹氏兵权,司马懿为了消除后患,几乎将曹氏一族的精英子弟诛杀殆尽。曹羲、 曹爽、 曹训以及外戚何晏等人都被诛杀,夷三族。 后又废杀曹氏两位皇帝,司马家此举可谓是惨无人道。
67、刘裕得知大怒,就另派司马德文褚皇后的兄弟褚淡之前往,以探视为名,派遣亲兵跟随,再次毒杀司马德文。
68、再次,也是比较重要的,刘裕被封宋王,很多皇朝的习惯就是王爵是什么封号,朝代就是什么封号,比如刘邦是汉中王,所以国号汉,曹丕是魏王,所以国号魏,司马炎是晋王,所以国号晋,刘裕是宋王,就国号为宋。
69、当时刘裕称帝的时候已经57岁了,在那个时代57岁的人,已经算是比较高龄的老人了,他很害怕自己活不了多久!而且刘裕称帝的时候,他的长子刘义符才14岁。这个年龄继承刘裕的皇位是很难稳固的。当刘裕看到一边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另一边却是刚刚建立的根基不稳的刘宋朝廷。为此,刘裕苦心孤诣的想着,如何才能把自己建立的政权安全地传到自己儿子手中呢?因此刘裕不得不对东晋的司马家族,进行斩草除根,提前消灭一切不安定因素。皇帝一旦下了杀戮的指令,其手下的大臣很容易就会扩大执行范围,所以司马家族的灾难就难以避免了。
70、说到底还是为了王权。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经历过秦汉两个朝代的发展,已经非常稳固。天下的百姓都以天子为尊,皇上的地位是很多百姓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刘裕能够从一个农民突然变成一个皇帝,能够把握实权,这种蜕变是会让一个人发疯的。而一个疯子如果屠杀了前朝的大臣,没有丝毫的礼节观念,似乎也是可以讲通的。
71、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刘裕是汉以后,唐以前的历史中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72、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朝,已经是门阀世家了。几大门阀几乎统治了东晋。王马共天下绝非虚言,而是实际情况,自司马睿登基开始,东晋皇帝就没有实际上控制过这个国家,一直都权臣不短,从王敦,桓温,苏峻都有过篡位的情况,但这些人都是世家门阀。但刘裕恰恰相反,他是彻底地底层出身,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一代权臣的,灭南燕,平卢循,定蜀中。对于东晋有再造之功,但刘裕的根基很浅,得天下不易。说白了就是穷人咋富不自信,怕得到的会失去(在这一点上和他一个阶层出身的朱元璋差的太远。)
73、也就是说,留着司马德文只有麻烦,而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74、刘裕之所以屠杀司马皇族自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他饱含深意做出的决定。魏晋南北朝以门阀士族为尊,当时比较著名的士族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等。
75、当年晋宣帝司马懿本是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大臣,可是司马氏父子却辜负了曹睿的重托,发动政变诛杀大将军曹爽,篡夺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76、这样一个国穷民困的破烂摊子,如果不能采取断然更革,那么不用司马家族捣蛋,也得分分钟完蛋。于是为了坐稳皇位,刘裕仅仅“务农重积”“恤其(农民)所苦”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向这些腐朽的门阀开刀。所以他针对的,不仅仅是司马皇族,还有所有门阀大族。
77、刘裕受封宋王大半年之后,逼迫晋恭帝禅位于他。东晋正式灭亡。刘裕称帝建宋,开启了南朝时代。晋恭帝退位后,刘裕先是降封他为零陵王,三个月之后,派人毒杀了晋恭帝。刘裕在称帝建宋过程中,除了杀害晋安帝和晋恭帝,同时还杀了很多东晋皇族。有人据此说刘裕称帝后,下令把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78、其实,刘裕本来只想杀一个人,但是,最后变成了灭掉司马一族。刘裕之所以要把司马一族杀光,是因为道理很简单。首先一点,那就是上辈子的恩怨。汉献帝被曹丕逼迫退位之后,刘备就扛起了汉室宗亲的大旗,遗憾的是在刘备去世刘禅上位之后,却又被司马氏给击灭。汉室就此灭亡。这种灭国之恨一直笼罩在汉室后裔的脑瓜子里,
79、刘裕的身世或者连刘备都不如,刘备好歹照样中山靖王后裔,是正经的刘汉宗亲,而“人道寄奴曾住”的刘裕曾叫刘寄奴,听名字就知道身世很差。是以刘裕对世家富家一向有敌意,在即位后鼎力提升寒门后辈,打压那些世家富家。
80、再往后,桓温的儿子桓玄推翻东晋,于公元403年建立了桓楚,但桓玄也没杀晋安帝司马德宗。桓玄被北府军打败后,他带着晋安帝到了江陵;后来直到桓玄失败,都没杀晋安帝,司马德宗最终被刘裕救回。
81、刘裕是个渴望权力的人,他杀逼司马氏的人绝不是为了什么给曹魏报仇,话说回来曹魏不还是抢了人刘家汉室的江山,如果说要报仇,他应当是为他们刘家报仇,怎么也扯不到曹魏去,刘裕逼退司马家的人怕的是将来司马氏的后代像当年刘秀一样以西汉没落皇族自居扯旗造反,名声这个东西在古代太重要了,只要有人自称是皇族后人,身边背后马上就会出现金主捧上金钱来,当年的曹操不就是以汉室皇族为要挟令诸候臣服的吗?
82、此时国家要想有效地对抗外部势力、对抗内部反叛力量,必须要有更多的财税和人口。因此,国家有必要对人口进行直接统治,而不是保留世家大族居中统治。
83、刘裕杀掉晋恭帝和相当一部分东晋皇族,就是在给儿孙们扫除后代。刘裕认为,对刘宋江山威胁最大的,就是东晋皇族。如果他死了以后,一些司马家族的后人,趁太子刘义符根基不稳,乘机联合士族夺权,让江山又回到司马家族手中,这是刘裕绝对无法接受的。
84、因此刘裕很担心自己如果哪天死后,没人震慑了的门阀会借机发难,拥戴司马皇族复辟。因为这样的教训在前朝太深刻了,所以灭掉司马族,就是一种政治正确性,也是一种必要了。
85、自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在到东汉时期的累世公卿,在到后来魏晋时期的门阀大族,朝政大全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就比如魏文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使得世家大族完全掌控了朝政,以至于到了东晋时期,造成了高门无寒士,寒门无士族的局面。
搜索更多
86句刘裕杀尽司马氏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