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句爱默生随笔集精选
爱默生随笔集
1、当你不爱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假装关心他,那样你只会更加伤害他。
2、我不奢求伟大的、遥远的、浪漫的事物,不追求意大利或阿拉伯的成就、希腊的艺术,或普罗旺斯的吟游诗歌。
3、我有三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第不要阅读当年出版的新书;第不要读名不见经传的书;第不要读自己并不喜欢的书。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做一件无法从中体会到乐趣的事情是不会从中受益的,也就是要去学最让你感兴趣的东西。”
4、卡莱尔是英国思想家、历史作家。他和爱默生各自在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34年起,远隔大西洋的两人开始了一段长久的友谊,成就他们长达三十余年精神对话。(爱默生随笔集)。
5、但在继承“二性说”的同时,超验主义对其也做了重要修正,爱默生改变了人性与神性的关系。如果说在《新约》中人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那么在超验主义思想中人性的地位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因为爱默生认为人人具有神性,所谓人性就是神性的不完美体现,但人性的最深处仍是神性,实现完美的人性就是恢复本来就具有的神性。而在《新约》中,只有耶稣一人具有神性,他的使命是引导人类脱离充满原罪以及其他各种罪的人性,从而获得全新的神性。
6、 即便是最拙劣的故事,孩子们也爱听,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故事充满了乐趣。成年人通常希望阅读小说,这样他们便有几个小时能够从现实人生中抽离出来。年轻人渴望读诗,而愚蠢平庸之辈只会去剧院看场电影。一个人,假如没有智慧和思想,那么在我的眼里,他就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赤裸的、颤抖的生物而已。智慧和思想,是一个人的外衣,能够带给人温暖与美丽。
7、我想永远放弃快乐。因为他已不在这里分享我的生活。
8、 然而,尽管大学里都没有藏书量巨大的图书馆,可是却没有专门的教授去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去读书,而在我看来,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9、一切著作是否能经久不衰,那不是人们的好恶所能左右的,而是由它们自身的比重,或者它们的内容对永恒的人心所表现的内在的重要性来决定的。
10、法国著名的散文家蒙田曾经说过:“书籍可以带给人们愉悦,那是含蓄而渐进的。”但是,我发现有一些书是极具生命力,极富感染力的,它们不会让读者在原地停滞不前,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更有思想的人。我很乐意阅读这样的书,也非常愿意把这些好书列出来,即使我自己要因此去撰写大堆的入门书、语法书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这会对我们那些学识还并不十分渊博的读者朋友十分有益,他们也会对此心存感激的。
11、一切创作最终都与一种原始动力有关,这就解释了一切最高级别艺术品共同的特点——它们都能被普遍地理解;它们给我们恢复了最简单的心态;它们都是宗教性的。
12、第一是个人的神圣性。作为超灵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声称自己的神圣。第二是个人的特殊性即个性。爱默生把人的个性定为“现代社会的特点”。第三是个人的无限潜力。爱默生把个人视为社会和历史的中心,他说:“世界不算什么,人才是一切;你自身中有一切自然的法则……你该知道一切,你要敢于面对一切。”第四是个人的自足和个人的自治权,爱默生的自立说是对这两者的确认,并同时提供了如何实现自我和如何与外在世界相处的方法。
13、 第超验主义继承了基督教中新教的民主观。超验主义重视个人对“超灵”的直接感悟,认为这种交流不必经过宗教组织的干预以及宗教权威的认可。而新教同样重视个人与“圣灵”的直接交流,认为人仅凭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这就是新教中著名的“因信称义”观点。但不同的是,在实践上爱默生本人真的做到了不建立任何世俗组织,他本人也拒绝成为任何形式的权威,更不接受任何信徒,而新教仍保留了教会这一组织,在新教内部仍有各种形式的权威掌握着思想与信仰领域中的绝对权力。
14、爱默生坚持做一个只靠自己的人,晚年他还是在坚持说自己的信念为“无限的个人”。而这一立场,与他大半生同加尔文教进行竞争的基本观念一致。
15、归根结底,除了你自己心灵的完善外,没有什么神圣之物。
16、虔诚的牧师爱默生居然开始“亵渎”神明,他扬言:
17、爱默生在《论自助》中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istheaboriginalSelf,onwhichauniversalreliancemaybegrounded?”(2)74-75(世界万物普遍赖以存在的那个本真的“自我”究竟是指什么?)爱默生回答说,就是“Spontaneity”和“Instinct”(“自发性”与“本能”)。他认为最根本的智慧就是直觉(intuition),即人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所获得的启迪,而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仅仅是“教诲”(tuition),即从外部得来的训导。这种智慧居于人自身的最深处,是任何理性的分析所无法抵达的。爱默生还指出,真正的信仰应该归因于人在无意识中获得的感知。
18、我喜欢你,就算你脾气不好,说话那么难听,我还是喜欢你。
19、在图书馆里,数以百计的亲爱的朋友围绕在我们周围,只是他们被那些皮革的盒子以及纸张中的“巫士”所囚禁。而那些思想家们是知道我们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等待我们两百年、一千年甚至是两千年了,他们渴望与我们沟通,向我们表露心声。
20、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无忧无虑陪着自己心爱的人与世无争。
21、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纵然每日不倦地阅读,也无法将所有的好书都一一阅过,所以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年轻人可以从法语协会和英语协会里借到一些辅助读物。这些机构都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研究范畴。所以,在这类文学俱里,学生们能够得到那些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业人员的帮助。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再将这些成果拿出来共同分享。这样一来,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苦读就不再是难题一桩了。
22、童明.美国文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89
23、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将自己给自己。
24、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25、本书著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作者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分析了人类组建政府的一般原则。书中强调的许多思想后成为北美人民的战斗纲领,并被《独立宣言》所吸收。全书行文酣畅淋漓,以如椽之笔批判了包括英国在内的各种君权制、世袭制,大声疾呼、主张独立;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政体方面为新的政府指出了方向——走向共和。
26、第四位作家是柏拉图。关于是否应该谈到他,其实我一直都有所犹豫。因为我害怕,一旦开了头就会难以收住了。
27、真的,在一切国度,人们都留下一部分权威给命运!
28、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在肯定个人自由和权利方面和他的前辈是完全一致的,但它具有心智和超验的特点。它超出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范畴,进入道德、哲学和形而上的层次,或者说,它是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时代精神中孕育出的清教精神与世俗个人主义的结合。
29、首先,超验主义继承了基督教的“二性说”。在《旧约》中上帝是绝对的统治者,是人间绝对皇权思想在宗教中的映射。而《新约》中的耶稣则是人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实现超越的主动愿望。“基督二性说”即耶稣兼具人神二性的观点,在基督教教义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继承了基督教的思想,他认为人也具有“二性”,即兼具人性与神性。
30、将您的录制的mp3文件及该作品文字内容的word文件发送至邮箱pslibrary@yeah.net并在邮件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录音筛选通过后,我们会联系您。
31、你们尽可占有古代和未来的世界,让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
32、第一位便是荷马。尽管有蒲柏以及其他众多的博学之士存在,但荷马却可以堪称是其中真正具有智慧与才华的人物。他的作品语言简洁生动,非常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口味。但与此同时,他的著作也是希腊文化的真正源头。正如历史是无法被更改的一样,荷马作品的重要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他的作品,贯穿在了整部古希腊的文学史之中。
33、爱默生不喜欢当时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数的中国人像个不可区分的整体,唯唯诺诺地听命于一个皇帝。爱默生觉得自己如此珍视的个人价值、个人权利等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个性和个人主义惊人地欠缺。
34、我们对友谊的格调要求越高,当然,跟有血有肉的人要建立友谊就越不容易。
35、即便是最拙劣的故事,孩子们也爱听,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故事充满了乐趣。成年人通常希望阅读小说,这样他们便有几个小时能够从现实人生中抽离出来。年轻人渴望读诗,而愚蠢平庸之辈只会去剧院看场电影。一个人,假如没有智慧和思想,那么在我的眼里,他就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赤裸的、颤抖的生物而已。智慧和思想,是一个人的外衣,能够带给人温暖与美丽。
36、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处女作《论自然》。他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方面。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
37、“法国思想之父”伏尔泰称赞本书强烈影响了法国的民族个性,造就后世法国人思想上的幽微内省与形容精确。拉罗什福柯认为,人的思绪就像滑溜的鳗鱼,不管条理如何分明,逻辑如何清晰,都会从人的思考中溜窜逸逃,除非以简洁优雅的字句将之纪录下来。于是,他便选择以格言体,写下他对人性的分析与观察。
38、本书选译了古希腊圣哲柏拉图的七篇对话,全书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美的哲学著作,亦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整个西方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和取之不尽的宝库。
39、爱默生不是通过思辨,而是进入一种境界来领会东方哲学的真谛。在东方思想的含混框架中,爱默生最欣赏的是其对精神和超验的天然倾向:宇宙的整体性、自然与人的和谐、人的整体性、伦理型与审美型的思维,沉思的气质,直观的认识方式。
40、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伴你度过寂寞、孤独以及沉默的那个人。
41、诚挚就象王冠和权威,是最高级别才获许享受的奢华。
42、要知道自怜是独立精神的毁灭者,请相信你自己才是惟一可以随时依靠的人。
43、李晓芳.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源于同归于同一(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44
44、全书只涉及一个具体的题材,不像爱默生的散文那样暧昧、松懈、思想肤浅,是一本生动的作品。
45、刘宏.19世纪美国文学基督和上帝形象的变异与超验主义(J).北方论丛,2010(2):58
46、 第爱默生认为超越还意味着人应该超越事物的表象,寻求人与事物的内在连接。爱默生并不否认物质层面或者世俗层面上的生活的客观存在,但是他指出人看到的或经历到的一切本身都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途径,其真正目的在于让人感悟到万物深处的神圣之灵,从而唤醒自己的内在之灵。这本质上仍旧是借助外物而实现内在的回归。在其散文集《论自然》的序言中,爱默生说:“Whyshouldnotweenjoyanoriginalrelationtotheuniverse?Whyshouldnotwehaveapoetryandphilosophyofinsightandnotoftradition,andareligionbyrevelationtous,andnotthehistoryoftheirs?”(3)7(我们为什么不恢复与天地万物的本真联系,并欣欣然于其中?我们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真知来理解诗歌与哲学,却依赖传统的成见?为什么不接受天地万物的启示来形成自己的宗教,却迷信别人的陈词滥调?)他还说:“Nothinginnatureisexhaustedinitsfirstuse.”(3)28(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不能仅凭粗浅的接触来解读。)在散文《论美》中,爱默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肉眼所见的美并不是最高境界的美,美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灵魂(3)
47、历史怎么读,怎么写,都要根据这两种事实,也就是说,心灵为“一”,自然是他的伴随物。
48、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在浩如繁星的古希腊作品中,有五位作家的书不可不读。
49、即便在美国清教的世袭领地新英格兰(新英格兰是英国殖民主义者最早开发的美洲地区之相对于英国的英格兰而言取名新英格兰,包括如今马萨诸塞州等美国的六个州——编者注),人们也感觉到正统的加尔文教过于僵固空洞,而改良的唯一神教又“冷得像具死尸”,人们在渴望着新思想的萌生。迅速扩展的西部虽然孕育着美国民族的独特之处,但它毕竟过于粗糙和骚动不安,难以用语言来自我界定。况且,新思想若不是从东部现存秩序的内部产生,亦很难受到认真对待,更不可能有机会理直气壮地得到发展。
50、一个能够让你停留下来的城市,那里一定有你的爱。
51、天空好阴霾,眼皮好重,精神好差,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却没有带伞。
52、平民个人的崛起无疑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最本质的特点,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文明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53、 因此爱默生格外强调人们的自信、勇气与力量。他说:“Trustthyself.”(相信你自己。)“Godwillnothavehisworkmademanifestbycowards.”(2)63(上帝不愿意让自己的杰作由懦夫来展示。)他告诫人们,一旦选择成为不服从者,整个世界都表现出敌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应该畏惧,因为群体所表现出的刻毒的神情与其甜美的神情一样,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原因;这世界上唯一神圣的法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除此之外再无神圣的法则,人们应该认识自我,积极地肯定自我。在这里,爱默生强调人必须在心底里拥有强大的力量,形成一个充满力量的自我。他说:“Powerisinnaturetheessentialmeasureofright.Naturesuffersnothingtoremaininherkingdomswhichcannothelpitself.”(2)79(在大自然中,力量是衡量万物的秩序的唯一尺度。大自然绝对不能容忍无法自立的东西存在于自己的王国之中。)
54、蕴藏在他身上的力量实际上非常新奇,因此除他而外,谁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本领,而且不经过尝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55、当精神力量被引向外在的事物时,它就是一种思想。
56、人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57、赵慧珍,刘晓辉.从基督的二性看爱默生的超验主义(J).基督教研究,2000(3):11
58、你的生命不再只属於你自己,而是属於所有爱你的人!
59、疏远的原因,大概是我需要你的时候而你正好不在吧。
60、爱默生用以重新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便是个人的活的灵魂:
61、一种比我们的意志法则还要高的法则控制着种种事件;我们辛辛苦苦既没有必要,也毫无结果;只有在我们从容的、简单的、自发的行动中,我们才是强有力的,只有甘心服从,我们才会变得神圣。
62、我可以因你的一句我爱你,为你付出整个过程。
63、如果有一天我变的目中无人,请记得曾经也没有人把我放心里。
64、以适合你生理和心理的方式生活,别浪费时间以免落于他人之后。
65、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制订如何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所定的计划一定不要太过于渺小,也不要过于妄想,别以为自己要求的太少。记住,贪婪是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66、一定要远离那些浅薄而毫无益处的书,尽量去回避新闻界中那些琐碎的闲谈和小道消息,也不要去读那些在街上或者火车上不用问就能够知道的东西。琼森说,他经常出入高档商场——有头脑的旅行者会选择最好的旅店,因为尽管他们会多花一点钱,其实并没有花费太多,这样他们却会因此有机会结识到好的、层次高的同行者,也会获得大量宝贵的信息。
67、但是到了爱默生的时代,两个世纪又过去了。曾经让17世纪那些心思单惯于克制的苦行僧般的农民心悦诚服的加尔文教早已显得不合时宜了,19世纪的新英格兰正在生产着全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品。在一个完全变化了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甚至连路德和加尔文的神学所使用的基本隐喻也丧失了魔力。
68、人是观念的囚徒。爱默生说:“在生命与真理之滨,我们却悲惨地死去。”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之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观念革命是对既定价值的一次全面再评判,它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69、在《论补偿》中有一段话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过程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过程。这段话并不是从传统的理性道德角度出发,而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与人相接触的本质,即相融合或者相排斥的过程:如果人们凭着纯真的本性相接触,人就会像两股水或者空气一样融合在一起,可是纯真的本性一旦被破坏,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排斥(2)10从这段话的比喻中可以看出,爱默生认为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可以被衡量、被计算或被规定的理性形式,而是超越了理性、在本性意义上的交融;同样,倘若人与人之间出现排斥,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理性意义上的表面是非,而是在于双方纯真的本性受到破坏,人与人无意识中相互不接纳,甚至相互冲突。
70、精神性与超验性。爱默生激烈地批判历史基督教的形式主义,批判它缺乏真正的精神。东方宗教与其哲学一样,常常强调精神,因而较少注意形式礼仪,最典型的就是汉化后的佛教——禅。禅宗强调印度佛教教义中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它不是通过经院式的钻研和复杂的思辨来认识真理,而是通过一种迅速而完全的启蒙——顿悟。以直觉和顿悟的方式达到精神升华显然与爱默生的宗教观是一致的:内在光明是宗教的本质。
71、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72、R.W.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美国伟大的哲学家、演说家、神学家、散文家和诗人,美国超验主义的旗手,在十九世界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推崇精神和直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呼吁当时的美国人摆脱传统的束缚,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被尊为“塑造美国人心灵的”一代思想宗师。代表作有《论自然》、《美国学者》、《论自助》、《随笔》等。
搜索更多
73句爱默生随笔集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