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92句胡适的七段爱情精选

胡适的七段爱情

1、此后胡适又来杭州,两人更是形影不离。三个月后,胡适回北京要求与江冬秀离婚。江冬秀威胁胡适,只要离婚就会杀死胡适两个儿子,胡适再也没敢提离婚。曹诚英只得堕胎。

2、她深知,在婚姻里,一味地隐忍和退让,是不行的。

3、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请求胡适担任驻美大使。

4、相传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见,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5、1958年夏天,韦莲司为祝贺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特意定做了一套银质餐具作为赠礼。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

6、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令人向往和陶醉,第一次见面就相互吸引,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才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爱情

7、清代才子纳兰容若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胡适的七段爱情)。

8、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里,有着不同的烦恼,你读不懂我的愁,我体会不了你的苦......

9、从《如梦令》词来看,江冬秀是个很些“女孩儿相”情态的女子。可惜当时胡适一心想要见见她的模样,倒抱怨起“闭门深躲”,心急之斯,可见胡适也有把持不住的时候,哪个少男不痴情,大学者胡适先生也不能免的。“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江冬秀的颇有几分活泼之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爱怜。阕大把“话巴山夜雨时”的“共剪西窗烛”之情景,诗意悠然。《如梦令》是首现代诗歌不多的好词!

10、1949年,胡适不听曹诚英的劝阻流亡到美国,从此两人鸿雁断绝,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曹诚英调到沈阳农学院任教,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1958年退休。

11、江冬秀虽然没有满腹经纶的学识,也不似交际花般的长袖善舞。

12、民国时期出过很多著名伉俪,钱钟书和杨绛是其中一对,他们的故事没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那么错综复杂,也不像胡适和江冬秀,鲁迅和朱安那样包办婚姻,是很多人眼中理想的爱情。

13、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反正还是那句话,我要永远爱你,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在那边的生活如何?大约是很快乐吧?说不定又有了新的朋友。不然,怎么会不理我?我最美的先生,你要再跟别人好,我可饶不了你。等你回来了,咱们再算账!你也许不爱听这些话。可是我就这样儿,你不爱听也得听。你的芳就是这脾气。

14、细细算来,曹诚英与胡适的热恋时间只有三个月,从此再无过多的交集。可对于曹诚英来说,这三个月的时光是她一生都无法忘怀的。

15、“我终于破戒给你写信了!我五天没见你了,两天没你的消息了.

16、订婚后,胡适继续远走出外求学,留了寡母一人在家艰难度日。江冬秀闻讯,抛开自己大家闺秀的名声不顾,跑去胡家帮忙照顾胡适的母亲,且一照顾就照顾了十年。

17、江冬秀脾气暴躁,胡适却性格温和,最知道怎么迅速熄灭妻子的怒火。

18、为了寻求感情上的出口,他跟三嫂的妹妹曹诚英轰轰烈烈地玩婚外情,还让曹诚英怀了自己的孩子,可胡适却离婚未遂,曹诚英只有堕胎了终身未再嫁人。

19、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此时他们都没想到,这次婚礼上的邂逅,注定了他们后来漫长的苦涩恋情。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曹诚英。这次胡适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飞跃性进步。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诗中暗喻曹诚英为恋人使他们的.关系更密切了。之后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复会,胡适回上海出席。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三个月后胡适离婚未遂,曹诚英堕胎终生未嫁。

20、1940年2月25日有如下一段日记,可以看出曹佩声对胡适的钟情与遭遇:

21、作家马德说过:“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22、作为妻子,江冬秀知道丈夫与韦莲司的交往,但她的底线是不离婚,所以她对破坏她婚姻的曹诚英恨之入骨,而与韦莲司却能和平相处。甚至于,1953年,胡适夫妇同访美国,就是在韦莲司的寓所住了将近一个月。

23、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

24、江冬秀当时还抱着2岁的儿子,她转身去厨房拿来菜刀,怒道:“离婚可以,我先杀了两个儿子再自杀,你一个人过逍遥日子去”。

25、当然他表面顺从母亲的安排,但内心也不是没有过挣扎,他想过废了跟江冬透的婚约,甚至还逃过婚。

26、沧海枯,山石烂,不离不忘;夜雨中,寒灯梦,来生重逢。

27、曹诚英堕胎后,由胡适推荐于1934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两人产生了恋情,岂料江冬秀在男方亲戚中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男方单独解除婚约,直气得曹诚英要上峨眉山当尼姑。在其兄曹诚克力劝之下方改变了主意,又兼在美国做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还捎来三百美元资助生活,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曹诚英对胡适,一直是痴情不改,一往情深,鸿雁不断,相互都品尝着苦涩的婚外恋情。

28、她深知政坛太暗黑,勾心斗角太多。而自己的丈夫只是个学者,性格温良,不圆滑,实在不适合官场。

29、这位女友叫萝德芘.洛维茨,犹太人。在大学读书时就很崇拜著名学者杜威,与杜威有着书信的往还。1936年她定居美国,被杜威聘为秘书,负责处理杜威的日常事务。胡适1937年10月6日到达纽约,稍事休整后,他就去看望恩师。这是他与洛维茨的第一次见面。他们一见面,彼此都有亲切感,谈话投机,互相赏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得意门生,更是尊敬和爱慕,几个月后就成了互相约会的好朋友。常常一起喝茶、吃饭、看戏、聊天。从胡适的日记来看,他公务之外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洛维茨。如1938年的7月12日,胡适要到苏黎世出席世界史大会,临行前他与洛维茨一起吃了晚饭后,驾车游览了赫贞江。

30、在此期间,她与胡适仍有书信往来。1934年,胡适推荐她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留学,并写信嘱咐美国的朋友多加照顾。

31、胡适的夫人江冬秀,这是他遵从母命而与之结婚的一个小脚女人。对于这桩婚姻,胡适也很无奈,但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桩婚姻他也只能接受。别看他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青年,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上他没有显示出新青年的“气势”。

32、你看鲁迅先生,虽无休妻之名,却有抛弃之实,他刻意冷落原配朱安娶了许广平;

33、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

34、曹诚英,乳名行娟,又名曹声,1902年生于安徽绩溪。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是胡适异母三哥的妻子。她父亲生前将她与邻村的富户指腹为婚,十七岁时嫁给这家富户的公子胡冠英。婚后,曹诚英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但因曹诚英结婚后三年仍无身孕,胡冠英在母亲的安排下纳一小妾。为此,接受了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曹诚英愤而提出离婚。

35、对付曹诚英,她一招接一招,招招直指要害,因为他们触到了她的底线,她要夺走的是她的一切。

36、韦莲司一生唯一深爱的男人就是胡适,但她却从没想过占有他。她比胡适更要理智,她对胡太太非常敬重,也为胡适能有一个家而感到高兴。胡适曾经问韦莲司为何不结婚,韦莲司说:“我已经结婚了,与我相爱的人,在精神上。”此人正是胡适。

37、他虽然出国留洋受到洋派新思想的启蒙,但在婚姻观方面,他从骨子里其实是认同传统的“父母作主、媒妁之言”的婚姻缔结形式的,他曾用“铁儿”的笔名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婚姻篇(续)》,我摘一段出来:

38、有人认为胡适没出息,是典型的“妻管严”,胡适对此也不辩解,只说他与江冬秀结婚是“占了便宜的”。

39、而被鲁迅用如椽之笔斥责为一条狗的郭沫若,则直接在新婚第五天就离家出走,让小脚原配张琼华为他足足守了一生的活寡,后来他另娶日本女子佐藤富子,生下四子一女,也遭遇了被抛弃的命运;

40、胡适当时正在办一个留学生的杂志,陈衡哲就给他投稿,从实践上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陈衡哲当时也写了很多白话诗和白话小说,这些白话作品使得胡适感到找到了知己。胡适跟陈衡哲之间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通了四十几封信。就在陈衡哲满以为好梦成真的时候,胡适不得不回老家与江冬秀办婚事,陈衡哲万般无奈,只能退而与别人结婚。

41、沈玄庐说我的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的两个“过”字,依他的经验,应该改做“里”字。我戏做这首诗答他。

42、不知道是因为越来越独立。还是越来越心虚。走了这么久。发现唯一靠的住的还是自己。

43、梅兰芳自幼父母早亡,由伯父扶育成人,伯父把他送到云和堂朱小芬处学艺,(朱小芬是他祖父的门下)。在这里,梅兰芳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还刻苦学习昆剧,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史称“梅派”。

44、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可以说,世上所有幸福的婚姻,都离不开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对于胡适和江冬秀这对新文化运动导师与裹脚深闺小妇人的组合来说,能够白头偕老,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他们二人的共同努力。

45、这里面当然有江冬秀厉害的一面,她对胡适任何点滴细微的浪漫都不给予丝毫的迁就。赵元任得新欢请胡适当证婚人,江冬秀就拒绝去喝喜酒,说是看不惯这种孟浪习气。胡适的好友梁实秋想和老婆离婚,另娶新人,江冬秀就把梁实秋的老婆接到自己家里,为她出谋划策,闹到法院里打官司。结果堂堂北大教授梁实秋竟然败诉,一时里传闻沸沸扬扬,丢尽了大教授的脸面。这一切都等于是间接地向胡适做“河东狮吼”,唬得大博士不得不做出种种妥协的举动来。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过于珍惜自己无意中塑造起来的那个合乎旧礼教的“高大”形象。当时,大城市里追求婚姻自主已渐成风气,身为新文化运动干将的胡适依然携着个小脚太太到处跑,不少青年人都感到奇怪,于是有人按照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寻思起来。“大胆假设”的说,陈独秀曾竭力规劝胡适离婚,甚至拍着桌子指责他太窝囊,但胡博士依然不为所动。也有当面向胡适“小心求证”的,说是许多旧人都恭维博士不背旧婚约,践约后又不弃糟糠,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胡适说,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处?朋友说:“这是一件大牺牲?”胡适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最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朋友问:“何以最讨便宜?”于是博士又大发宏论了:“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里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了。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应,真是意外的便宜,……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真是的,当年不要儿子,儿子来了;如今不如意的婚姻,又造成了少有的好名声,这对胡博士来说确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他反而对自己的想入非非后怕了,于是挥刃斩断了与曹??声的情丝,一心一意地当起“大圣人”,结果,应该活着的爱情死去了,应该死去的婚姻却活着。

46、受到新潮思想影响的汪静之,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开始给曹诚英寄情诗,此刻的曹诚英虽有所心动,但有婚约在身,又深知姑侄恋难以修成正果,便以辈分不同婉拒了。

47、出国之前,胡适除了自己的母亲,没有和其他女性有过接触。谁曾想,已有婚约在身的胡适,偏偏爱上了美国大学教授的女儿韦莲司。韦莲司的父亲是耶鲁博士,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教授,她自己又是一个画家,这样的文化背景,对胡适有很强的吸引力。

48、不过,严格地来说,胡适的包办婚姻,说到底还是封建思想的产物,江冬秀是受害者,他也是受害者,尽管他在情感上给了自己诸多向外寻求的出口,却最终都成了无疾而终的往事如烟。

49、虽说父母之命不可违,但感情之事也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尽管两家相隔不远,曹诚英对胡冠英却不甚熟悉,反而是对一同长大的汪静之心存好感。

50、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宓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51、狂狷的韦莲司,也曾给胡适写过这样火热的情书:

52、韦莲司是胡适1914年6月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结识的女友。要比胡适大6岁。1959年,74岁的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建立基金会。为此,她把一间车库改成了自己的家,一个人生活并照顾自己,与社会的唯一联系是到小儿麻痹医院当义工。

53、可是,无论是谁,都没法在江冬秀的“悍妻”之名下活过三招。

54、1953年胡适、江冬秀、韦莲司合影1953年胡适、江冬秀、韦莲司合影

55、她知道胡适这样的文化人,爱面子,惜命。而曹诚英要拿走的是自己的全部。

56、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的母亲》

57、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58、即使说一千遍我爱你,但只要一句分手就可以结束。这就是爱情。

59、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维护多久,因为当时的徐志摩为了想要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于是就和陆小曼分开了,分开的时候还是让自己的好朋友好好的照顾陆小曼的,所以到最后的时候,陆小曼真的是被自己的好朋友一直照顾着了。

60、后来,胡适就回国了,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两个人这一分开就是十分。后来,胡适再次回到美国的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其实早就发生了变化,在胡适离开的时候,韦莲司虽然还是不舍,但是没有什么作用。他们两个就这样一直以书信交往着,在潜移默化中,对于韦莲司是十分痛苦的,爱而不得,但是两人又属于那种十分理性的人,甚至虽然我们相爱,但是其他的东西更重要,所以我只能压抑自己的这份感情。

61、清醒而又理智的女子,“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对她来说仅仅是一个梦。

62、不知在这条坎坷的爱情之路上,曹诚英是否有过后悔呢?

63、她的对策简单粗暴:拿着剪刀,怀抱儿子,一哭二闹三上吊,声称要杀了儿子后自杀。

64、胡适是个热心人,喜欢成人之美,乐于当“媒婆”。他先后为四对名人做媒与证婚,他们分别是赵元任和杨步伟、千家驹与杨梨音、沈从文与张兆和、徐志摩和陆小曼。这四对“鸳鸯”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可见胡适的“媒婆”层次之高。

65、曹佩声,本名曹诚英,小名丽娟,在《胡适的日记》中多以“佩声”或“娟”相称。安徽绩溪旺川八都人。生于1902年,小胡适十一岁。她的姐姐是胡适二哥胡洪骓(绍之)的妻子。1917年,胡适与江冬秀成婚时,曹是冬秀的伴娘,曹在此时结识胡适。

66、最糟糕的感觉,莫过于不知道应该等待还是放弃。

67、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萨特与西蒙?波伏娃的爱情尽管没有附丽于婚姻,但去长达50多年并终其一生。1929年,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的萨特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好友尼让、埃博德组成“三人帮”,如疾如醉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时,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轻、聪颖而清秀的女朗进入了萨特的生活。

68、有相聚就会有离别,但即使偶然的小别,也能让胡适不胜惆怅。对此,他曾在日记里说:“上周四的夜晚,我深感怅惘,寒风吹落了窗前所有的柳条,竟使我无法为一个远去的朋友折柳道别。”“远去的朋友”当然是韦莲司。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胡适与韦莲司的道别让他沿用了中国古代旅行折柳赠别的习俗,让韦莲司在不经意间看透了他身上浓郁而古老的东方情结,也对他开始了发乎情、止乎理的长达五十年的相思相望。

69、像胡适这样的人,在当时是有很多爱慕者的。徐芳在得知胡适家里是一位“小脚女人”后就开始了对胡适的大胆追求。她是这样给胡适写信的:

70、胡适曾在《九年的家庭教育》(《四十自述》一)里,描述过母亲的苦难辛酸:

71、到了后来,江冬秀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目不识丁的深闺小姐,而是成为了胡适工作生活上必不可少的贤内助。

72、同佩声到山上陟屺亭内闲坐。……我讲莫泊三小说《遗产》给她听。上午下午都在此。

73、她手拎一把裁纸刀,直言要么乖乖回家,要么就自杀再杀了儿子和胡适。

74、“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足以表明两人关系并不一般。

75、1910年夏天,胡适考取了第二次庚子赔款留学生,9月去了美国。在那里,他成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信徒,然而在感情方式上,他却仍然沉湎在传统的积淀中,无论西方世界两性交往多么开放,他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在一首《蝴蝶》小诗中,他真切地表达了这种失落感:“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孤单什么呢?还不是生活中少了故乡情、骨肉情!1916年1月,胡适偶患小恙,躺在床上,倍受着清冷的凄苦,忽然邮差送来了江冬秀的信,尽管全部“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却也叫胡适感动得打跌了。这一晚,胡适认真地整理了自己感情的线索,扪心自问:“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我总常念她,这是为什么?”是情爱?为什么苦思中没有亲昵,庄重中没有爱抚?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胡适终于越来越明显地感到:自己对江冬秀的感情,实质上是抱着对母亲尽孝的一种观念来施行的,它既是崇高,也是无偿的。

76、今天游花坞。同行者,梦旦、知行、佩声、复三夫妇……

77、胡适,新文化运动不能绕开的人物,清秀俊逸,温文儒雅。令无数女子折腰的风流人物。

78、胡适的文字大多是述学或政论,写情写景的不多。这一段日记是少有的抒情之作。从中也看到了胡适极少示人的一种哀怨悲戚的情绪,特别让人感到这段恋情在欢乐之中,有着无限的悲苦。

79、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80、她知道那是身为学者的丈夫最为珍视的东西,如果丢失,他定会痛心。

81、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高八斗的辞赋大家,一个是孀居在家的美艳惊人的靓丽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82、胡适和曹诚英的事情,本来被瞒得死死的,可是后来被徐志摩不小心说了出来,结果就传到了江冬秀的耳朵里。

83、从青春年少一直到暮年,曹诚英心中一直为胡适留着一个位置,无奈胡适早已有原配妻子江冬秀,哪怕再两情相悦,两人也只能落得个曲终人散的结局。

84、总之,胡适和江冬秀可以白头偕老,归根结底在于胡适给了江冬秀幸福的可能,江冬秀呢,也十分给力,始终牢牢维系着婚姻的底线,将自己努力成了胡适身边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85、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尽孝之心的虔诚,在胡适西化至深的脑子里,始终有一小块未被开垦的封建处女地,他常常在这块以孝道为特征的领地里,帮着母亲与自己的洋观念打架。由是,在百般批评中国样样不如西方的同时,他竟然破天荒地赞美起中国古老的旧式婚姻来。他说中国女子所处的地位,实在是高于西方女子,因为中国女子的婚姻大事都由父母操心,就用不着再出入社交场合去嘤嘤求偶,人格便有了保证。反之,西方的姑娘为了取悦于男子,从小学习音乐舞蹈,长成后周旋于男性之间,或自献其身而得偶,或不甘自辱以媚人而成了老处女,人格也就堕落了。由此,西方婚姻自由实在是一种罪恶。

86、纳兰的初恋是他的青梅表妹,无奈世事难料,她最终成为了他人的妃子,任西风如何强劲,也吹不倒那宫墙瓦阁。汪静之与曹诚英亦是如此,世事的羁绊使曹诚英无法跨越雷池半步。

87、胡、江两家都是名门,婚姻关系上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程序上也严守规矩,一点儿也不马虎,什么开礼单、送聘礼,热热闹闹地惊动了不少人。可是身逢其事的胡适却还在热衷于砸铜钱、跑火马的游戏。他既于男女之事懵懂无知,当然更不会料到,从这一天起,他已经戴上了封建婚姻的枷锁。

88、唐德刚还认为陈衡哲是胡适提倡“诗国革命”、“文学改良”的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灵感),“所以新文学、新诗、新文字,寻根究底,功在莎菲(陈衡哲的英文名字)”。

89、胡适还认为:“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尊重对方的人格。要能做到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90、江冬秀彪悍的背后,是对人性和婚姻的透彻了解,她活得明白,通透。

91、1919年,曹佩声在父母的安排下,与胡冠英结婚,嫁到了胡家所在上庄,次年曹入杭州“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因曹婚后三年未生孩子,胡冠英再娶。次年,曹佩声与胡冠英离婚。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92句胡适的七段爱情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