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句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精选
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3、(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5、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11、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13、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4、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20、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21、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22、(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23、(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2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27、今天再看,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学校光是教知识是不够的,要知道学校最重要的教育是德育。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一点需要全社会去推动。
2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30、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31、(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32、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3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35、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38、(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9、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0、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41、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43、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44、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45、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6、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47、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48、(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9、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50、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译文: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51、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52、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53、(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5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5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56、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7、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58、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59、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60、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6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6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6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64、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6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搜索更多
66句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