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句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精选
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这种路线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方略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明面上说要攻打曹操,但未尝不可东取孙吴,最终划江而治。只不过碍于孙刘联盟,这种路线明白就好,不好说出来。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州的“借”与“要”展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要债的快被逼疯、欠债的一味耍赖,不管做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对刘备显然不利。
3、无私援助往往可拉近心灵距离,增进彼此友情友谊。而“借”与“还”却常常伴生着尴尬、无奈、冷漠和背叛,许多事实都一再证明这个不是规律的规律确有实在的现实性。(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4、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年余激战,最终夺取荆州城。
5、就在此时,曹操出兵消灭张鲁、占领汉中,益州门户洞开。大敌来临,刘备急忙与孙权讲和。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商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孙刘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虽然保住了南郡,但实际上吃了大亏,以此换取孙权出兵攻合肥,迫使曹操回师救援。
6、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刘备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7、刘备认为,自己在赤壁之战中是出了力了,作为“战利品”,理应该获得荆州的部分土地。所以在刘备方面来看,不存在“借”这一说。“借”的说法,只存在于东吴孙权一方。
8、孙权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个战争年代,谁有地盘谁就拥有战略的纵深,刘备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得把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这四个郡,还有江夏郡纳入了自己的口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给孙权呢?所以,赤壁之战以后,面对战利品的分配问题,孙刘两家结下了梁子。
9、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其实借的只有南郡,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是借,而是给,对此史籍上的记载是:“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就是说曹操听闻孙权给刘备土地使其成就大业,惊得手中的笔都掉到了地上。
10、刘备的优势在于,早先他曾是刘表亲手指定的荆州新任之主。《魏书》记载,刘表垂危之际,自知儿子们不成器,于是对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但刘备怕落下不义之名,坚决未接受。刘表是汉朝之后公认的荆州的实际主人,他的遗言,是刘备拥有荆州的最有力证明。
11、面对颇具战略重要性的荆州,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了。
12、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13、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14、刘备的举动让孙权也吃了一惊,但又不能拒绝。刘备于是到了京口,开门见山说出来意,孙权没有思想准备,让刘备先别急,他和属下们商量商量。
15、赤壁大战中曹军大败,随后孙刘联军乘胜而进,围攻南郡。曹操败走许昌,临走前留下曹仁、徐晃镇守南郡。周瑜率领联军与曹军在南郡进行了反复拉锯,最终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因军粮耗尽,被迫放弃了包括江陵在内的南郡大部,撤回襄阳固守待援。于是孙权趁机接管了南郡,并以周瑜为南郡太守。由于襄阳本是南郡的一个县,但到此时已经无所隶属,曹操只好将其与周围若干县拿出来,成立了襄阳郡。
16、最后,也是最实际的原因,荆州百姓不认可孙权,而刘备在此地的威望极高,只能他来治理。
17、事情说到到此,可以说刘备与孙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借与不借之说,只存在一个协议,甚至可以说孙权在借刘备的地盘。
18、但“借荆州”的说法多是来自于民间传奇故事以及正史中孙权一方的说法,实际上蜀汉并没有承认。
19、刘备收取四郡,引来了盟友孙权的巨大不满。孙权认为,赤壁之战中,东吴出力最大,功劳也最多,但是最后只得了大半个南郡,这岂不是便宜了刘备?所以,孙权强烈要求刘备将得到的地盘让出一部分,作为赤壁之战时东吴出力的回报。
20、如果蜀汉能同时据有两川和荆州,那么完全就可以以荆州为战争中心,通过长江,将益州富饶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至荆州地区,而川内易守难攻的地形,也并不担心会受到攻击。
21、据《三国志·甘宁传》: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其实都是想要划江而治。
22、普京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这句话在这时的刘备身上,也是很贴切的。
23、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围绕着荆州,孙刘两大集团可谓明争暗斗许久,最终爆发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吕蒙袭荆州之役,由此又引发了关羽被害、蜀吴夷陵之战等一系列对中国历史影响颇深的事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荆州这一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地盘真的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吗?
24、《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为了巩固和刘备的盟约关系,孙权主动把妹妹嫁给了刘备,由老刘的子侄辈一举成了刘备的大舅哥。
25、后来,刘表逝世,没有将荆州交给长子刘琦,反而是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26、出自《三国演义》:孙刘联合抗曹,以东吴力量为主,周瑜设计谋火烧赤壁大胜曹军,诸葛亮却趁机夺了荆州。
27、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28、但有意思的是,《三国志》中每当孙权提及此事,都不说给,而是借:“(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三国志.吕蒙传》)因为孙权很清楚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他不愿放弃对荆州的话语权,说成是借,就为自己日后插手荆州事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29、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30、首先,曹操虽然兵败,但并不是孙刘任何一方可以抵抗的,孙刘联盟还必须保持住,暂时不能散伙;
31、另一派意见以鲁肃为代表,认为应该答应刘备的请求。《汉晋春秋》记载,鲁肃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让之上也)。
32、油江口听起来总是一个小地方,不适合把荆州的治所放在这里,刘备便改油江口为公安,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县。但公安毕竟太小了,刘备想自己这个州牧手里至少也得有一个郡吧,他决定亲自去面见孙权,当面提出把南郡的其它地区也让给他。
33、建安十四年(209)冬,刘备上表,荐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资治通鉴》载,孙权回应刘备“以备领荆州牧”。
34、当孙权分地给刘备的消息传到曹操耳朵中时,他正在写字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三国志·周瑜传》载:
35、有曹仁坐镇江陵这一仗并不好打,孙刘联军前后攻了一年多。看到江陵城一时难以攻克,周瑜便指挥人马去占江陵上游的夷陵,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在夷陵大破曹军,此战中年仅30岁的年轻将领吕蒙脱颖而出,被孙权任命为副军长(偏将)。
36、鲁肃的理由是这样的:曹操虽新败,但其实力仍在。待其重整兵马再度来犯之时,依旧是强劲的敌人。目前刚刚涉足荆州土地,我们应该给刘备一部分使其立足,也是安抚其的绝佳方案。目前不是树敌的时刻,而是要持续地保持这个联盟的长久性。
37、要解答上述疑问,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那就是荆州到底是哪里?它在最初是属于谁的?
38、周瑜占据南郡,原本是作为攻击益州的跳板,因此虽然有这么大的压力,但是却不愿意放弃南郡。可是不久周瑜就因为旧伤发作去世,攻取益州的计划也被搁置,这么一来南郡对于孙权来说就成了鸡肋。加上鲁肃主张加强和刘备的联盟,刘备也急需更大的地盘,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将自己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巩固了孙刘联盟。
39、我们暂且不论荆州是否真的由刘备“借”来,反正得到荆州是一个妙棋,其后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好处。许多精通棋道的人都知道,常常一个妙,活了一盘棋。刘备的此举,无疑就是如此。
40、这一事件的关键就在于,刘备得到荆州到底是不是“借”的。刘备没有“借”荆州,更不用“还”荆州什么是“借”?将所拥有之物暂时给予他人,这才是“借”,孙权一方其实并没有荆州的所有权,那么何谈“借”呢?
41、再到后来,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升刘表为荆州牧(刺史只掌一州监察权,当然乱世之中有些刺史兼管了本州军政,朝廷也奈何不得;州牧则掌一州军政大权)。由此可见,到了这时,荆州正经的“主人”是刘表,他不仅有汉朝中央政府的任命,更是一直都在荆州上班,这和刘备那个有名无实的“豫州牧”是完全不一样的。
42、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得此消息,立即表示要收回南郡。但是,南郡对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若无南郡,被南郡隔断益荆联系的荆南四郡如同鸡肋,更无法实现《隆中对》里孔明提出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构想。
43、“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44、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45、周瑜欲扣押刘备,鲁肃不同意、且劝孙权分荆州之地给刘备——这两件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孙吴的长远而考虑。只是,周瑜的建议放在当下,并不成熟。可见,鲁肃还是比周瑜的筹划更长远。
46、东吴派人来要荆州,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借口暂借荆州,等谋取西川以后就归还。但夺取西川以后,却一直让关羽守护荆州,并无归还的意思。扩展资料易中天提出“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要不了,孙权也给不了。南阳和南郡的一部分在曹操手上”,认为“刘备借的只是南郡,而且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即江陵,所以,这不叫借荆州”,也觉得不能叫做借江陵,引用了赵翼的说法,点出“按照继承关系。
47、《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48、眼下不能和孙权弄僵,联手抗曹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刘备赶紧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为了不与程普争锋,把自己原来驻扎在夏口一带的人马也全部撤出。《江表传》说,孙权和周瑜给刘备指定了一个叫油江口的地方,让他在这里驻扎。
49、刘备和孙权都是赤壁之战中的胜利者,作为孙刘联盟的双方,对无主之地荆州显然都拥有获取权。但战前双方并未就荆州归属问题有过协议,因此对荆州归属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双方在荆州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50、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51、为此,刘备使出“拖”字决。孙权气不过,遂派吕蒙率军开向南郡,命鲁肃牵制驻守江陵的关羽部。刘备则亲率益州之兵数万救援荆州,双方隔江对峙。一时间,两大盟友竟剑拔弩张起来。
52、刘备继续忍耐,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主动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这时刘琦因病去世,孙权作为回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53、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由刘表控制着。孙吴虽然屡次进攻荆州,最终也仅获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在刘表死后,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防止遭受迫害,则带领荆州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夏口镇守。曹操南下之后,刘琮投降,荆州六郡(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名义上都属于曹操的统治之下。而赤壁之战的争夺,则是被曹操、刘备(刘琦)、孙权一分为三的江夏郡。
54、结下梁子另说,单说孙权得到的这个南郡。从图上可以看出,南郡不仅地方小,而且还处于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战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在时,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而周瑜病故后战略家鲁肃接任,他选择了继续跟刘备结盟。顺便送了一个人情给刘备,就是把南郡这个易攻难守的山芋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愿意加强两家联盟,于是礼尚往来刘备同意攻取益州后就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主权交给孙权。其实这算起来孙权非但不亏,而且还赚了很多地盘,一郡换三郡,不动一兵一卒,孙权实在是赚大了。
55、这样一来,孙权一方自然要极力鼓吹,荆州本来就是他们的战果,只不过借给了刘备而已,实际上是将“南郡”偷换成了荆州。
56、所以在《三国志》之《蜀书》部分中,是只字看不到“借”这个字眼的。而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却有这样的记载:
57、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58、徐庶字元直,刘备最初的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派兵征讨刘备时,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被曹操调查侦知,假冒徐庶母亲的名义,用计赚走徐庶,徐庶明白情况后,不好意思再返回刘备处,遂留在了曹营中,但暗中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所以,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59、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规划当中,“三分天下”的主人公是曹操、孙权和刘表,进军的路线是先灭刘表取荆州,再灭刘璋取益州,最终和曹操二分天下,完成一统。
60、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61、但即使是“借”,当年“借”出去的也只是半个南郡,而后来夺回去的却是数个郡,刘备亏大了。
62、“借荆州”一说,应仅仅出自吴方,无非是认为赤壁一役他们应居首功,从而在舆论上将刘备集团的贡献几乎一笔抹掉。其实针对于此,我在之前也分析过,刘备虽然出力少,但是有形的、无形的贡献也都是有的。另外,他自己也有一部分军队,立足于荆州之地发展,凭借的也是自己的实力。从大局上说,既是联盟,那么取得胜利就要分享胜利果实,刘备占据荆州并没有毛病,这是他应得的“报酬”。
63、既然是荆州牧,那就得有像样的治所。但偏偏,荆州原本的治所——襄阳,在曹操手里牢牢捏着!而荆南四郡的位置,做治所又不太合适。
64、刘备则占有零陵、武陵、桂阳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65、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66、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67、此役过后,曹仁奉曹操命向北撤退,由此南郡便为东吴所有,周瑜即刻成为南郡太守。另外,孙权命程普为江夏太守,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
68、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即“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以致家喻户晓。
69、这句话我们来看,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孙权为什么要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岂能是轻易能交予别人的?
70、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71、刘备在荆州逐渐丰满了羽翼之后,便把目光瞄准了西面的益州。益州的主人刘璋,和刘备同宗。那么,刘备这样一个公认的仁义之君,将如何一步步夺取同宗室人的领地呢?请关注后文。
72、三思而后行,不啻是谨慎处事、大胆创新的法宝。
搜索更多
73句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