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87句共同克服困难的成语精选

共同克服困难的成语

1、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例句:我们应该集思广益,试着想想出更好的办法。

3、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4、甘贫苦节:甘:自愿;贫:穷苦;苦:尽力地,有耐心地。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5、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6、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7、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8、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9、川流不息: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侧重指同一方向。

10、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

11、轻而易举——轻:轻松。举:托,向上托。形容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比喻做事情毫不费力。

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13、人的意志并不总是万能的,因为笑声和泪水会随着那产生这些东西的激情接踵而来,最真诚的人最不能控制它们。

14、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15、1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16、10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17、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

18、扬汤止沸: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有备无患: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20、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出于自己的努力。

21、统筹兼顾:统筹:通盘筹划;兼: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22、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明。比喻太平盛世,也比喻胸怀坦白,品德高尚。

23、1喜新厌旧: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形容爱情上的不忠贞,也形容对事物的喜爱不专一。

24、窃窃私语:私下小声说话。也作“切切私语”。

25、燃眉之急: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26、荆棘丛生: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27、夙夜匪懈:日夜勤奋,不怠惰(夙夜:早晚;匪:不)。同“夙夜不懈”。

28、振振有词: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29、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30、釜生鱼:釜:锅,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鱼来。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31、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32、1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33、人生如一条漫长的道路,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有美丽的鲜花,也有布满荆棘的陷阱。在这段路中,你跌倒了,不要指望别人将你扶起;你失去了,不要指望别人帮你寻回;你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才能让生命更加美丽。

34、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35、困难是讨厌的,但战胜困难带来的成就感让人愉悦;如果困难无休止且无法战胜,那就战胜自己,带来的愉悦会更大,当然难度也更大。

36、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37、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38、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39、1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40、释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4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42、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极其高兴得意的神态。

43、倒悬之急: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44、德輶如羽: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同“德輶如毛”。

45、急人之危: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46、1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47、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48、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49、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50、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51、10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52、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53、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54、②凡经历过这场劫难的人回首往事,痛定思痛,都感慨万分。

55、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永恒地_________在浩瀚无垠的天空”可知,该空需要体现出时间的长久性,而且后面搭配的是“浩瀚无垠的天空”。D项“凝聚”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与“浩瀚无垠的天空”矛盾,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A项“镌刻”指雕刻,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56、念念有词:僧道方士等行法术时,口中默念经咒,以通神灵。后指迷信的人小声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57、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58、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59、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60、0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61、九转丸成:转:循环变化;丸:指金丹。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62、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63、1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

64、随心所欲: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65、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66、牧豕听经: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67、弹尽援绝:作战中xx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68、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

69、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个样。比喻作品、言谈内容重复,老一套。也比喻机械地按一个模式办事。

70、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多用作形容词,与“精神”搭配。

71、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72、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73、原释义: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也指有交情的友人。《诗经·秦风·无衣》中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74、螳臂当车:阻挡。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75、心慕力追: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努力追赶。形容竭力模仿。

76、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77、四部:翰林别苑39号(国家电网旁)           13613407568

78、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79、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

80、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81、孜孜不息:孜孜:勤勉的样子。指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82、背道而驰: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83、10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84、译文: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85、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86、造句:我们需要民主、共和两d同心合力帮助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87句共同克服困难的成语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