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句重阳节的古诗四句精选
重阳节的古诗四句
1、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丁巳重阳(唐)司空图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九日小疾不出》南宋·陆游
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5、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6、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九日贾明府见访》唐·戎昱
7、思往事,泪盈眸。共嗟日月去如流。短歌谩寄乡邻友,写入新笺字字愁。
8、《诗境浅说续编》:杜少陵诗“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乐天诗“一夜乡心五处同”、皆寄怀群季之作,此诗尤万口流传。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
9、故宫历历遗烟树。往事知何处。漫山秋色好题诗。吟罢阑干、独自立多时。
10、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唐)钱起
11、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12、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
13、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著名的一字诗。历代多有人续足。
14、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比较有名十首诗句,为便于对重阳节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
15、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唐)宋之问
16、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17、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18、汉末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19、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22、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23、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
24、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25、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
26、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27、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唐)权德舆
28、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九月九日(唐)李治
29、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30、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31、读过99首古诗词,最后我们选一位伟人的作品做为点睛之笔,放眼四海,也只有这一首可以配得上!
32、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后。闲却持杯手。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点绛唇重阳》元·李俊明
33、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重阳阻雨》唐·鱼玄机
34、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35、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唐·杨衡
36、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搜索更多
37句重阳节的古诗四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