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56句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精选

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

1、中唐后期:重现繁荣昌盛,代表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元稹、刘禹锡、李贺,出现的流派有:新乐府诗派(领导人:白居易、元稹)、韩孟诗派。

2、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3、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最妙的就是一个“酥”字。“酥”是浮在热牛奶、热羊奶表面的那一层油,是最纯正的奶油。奶油在古代是很精贵的,所以韩愈说“小雨润如酥”,一是指春雨的色泽;二是强调雨滴之细小,就像浮在土壤表面,没有积水;三是颜色,早春冰雪刚刚消融,雨水又稀少,植物还没长出来,土壤很容易变成类似盐碱地的白花花的样子,所以雨水落在地面,也显得白花花的。

4、应该说,诗到杜甫,已是登峰造极,很难逾越。韩愈对杜甫自然是无限景仰的,他的诗有的模仿杜诗,有的袭用或化用杜诗。如《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有似杜诗,而其中《井》诗云:“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则全模仿杜诗《江南逢李龟年》。甚至个别用词,也步杜甫后尘而用之。

5、创作中,韩孟诗派的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

6、⑰转引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148页,汇评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但与柳宗元诗相比,在风格上有不尽相同之处。如果说,柳诗多沉重内敛,淡泊简古,刘诗则昂扬外扩,雄浑朗丽。

8、中唐前期:低潮时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李益(边塞诗)。

9、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10、这可能要说到诗人韩愈的心态了。除了老年人的清淡无争,还有一些他的一种桀骜在。

11、韩愈诗歌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下笔“奇险很重”,不仅表现在意象的选择方面,也体现在动词的刻意搜寻方面,更体现在运用赋体的堆垛写法上。上引三例都是韩愈诗歌里最显特色的诗句,第一例写鲜妍的秋花和红艳的果实,用琐列的星星和黄色朱红斑驳的色彩加以描摹,遂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第二例描写华山女道士卸妆的情景,她抽出金钗脱下银钏解下环珮,呈现出金玉辉映青荧闪闪的珠光宝气,烘托出这位迷恋道术的女道士空虚的内心世界。第三例是最典型的韩愈诗句,描写的是陆浑山原自燃的一场熊熊山火,所引诗句描写火神祝融会聚其部属的情景,其意义难晓,或许如樊泽之所言:“当告休之时,和尊卑而更酌,喧钟鼓,盛旃幢,炎官热属之徒,皆颓胸垤腹,缇颜帓股,以肃其前。霞车縓盖,言车舆之设也。红帷赤幕,言脤膰之罗也。衁如池,肉如屯,以巨壑为颇黎盆,五岳为豆,四瀛为罇,嚼酬喧杂,雷震以助其威焉。此其义也。”⑧韩愈描写的是想象的神话世界,与火神相关的红色衣服、旗帜、车舆、器具铺排在一起,形成独特怪诞的“火”的宏大盛筵,被程学恂称赞为“大奇观”⑨。严格地说,堆垛臃肿是描写山水景物的弊端,谢灵运创立的“遇景辄书”和“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向来为诗家所诟病,因为山水诗的正宗是王维、孟浩然那样的空灵娟秀、韵味悠长,但是对于像韩愈这样穷尽笔力的“堆色”描写,应该辩证地看,一方面要批评他的晦涩艰难,不易理解,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勇于开拓、求新探险的艺术追求。

12、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皮日休为苏州从事,陆龟蒙是苏州人,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这是皮、陆并称的一个由来。

13、江右三大家,即清朝中期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蒋士铨、袁枚和赵翼的并称,三人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三大家造诣主要集中在诗及散文创作上,诗论(文学理论)也有独到之处。

14、特点:其追求空灵的情调,形成纤丽的风尚;其追求形式的精美,着力于词句的琢炼;其擅长献酬饯送之作,抒写流连光景之致。

15、韦刘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16、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

17、④(清)沈德潜《古诗源•例言》,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页。

18、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9、小李杜是晚唐最为杰出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合称。他们对诗、赋、文都颇为擅长,以诗影响最大,二人并称,堪为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因有别于盛唐的李白、杜甫,故称“小李杜”。

20、(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21、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但其情调与以往不尽相同,所表现的为一种冷冰冰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一种乱世身穷的绝望所致,人生的空幻淹没了希望。这种绝望感与空幻感在杜牧、李商隐、许浑、张祜、温庭筠、刘沧等不少诗人的笔下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杜牧的怀古咏史诗尤为突出。杜牧的代表作主要有《早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登乐游原》、《赤壁》等。许浑的代表作主要有《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登洛阳故城》等。

22、韩愈,韩昌黎作为一代文宗,其诗歌也一样继承了其文气,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23、第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

24、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然风格不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

25、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26、⑮(美)宇文所安著,陈引弛、陈磊译,田晓菲校《中唐文学文化论集》第3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27、开元盛世,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王、孟、高、岑等共同把诗歌创作推向一个高峰。杜甫要超越同时大家,必须创新,开辟一条自己的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的“语”,实际上就是指诗歌创作。诗怎样才能“惊人”?杜甫追求的目标之就是“奇”。怎样才能达到“奇”?杜甫主要采取了三种手法: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探索新的体式和句式。

28、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重视诗歌的“美刺”功能;叙事合于事,写景切于景,抒情贴于情,每能于平中见奇、浅中见新;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

29、中唐以来,要以韩、白为大家。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唐代第二次统一以后,社会毫无疑问地仍然有矛盾,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仍然存在,但不像“安史之乱”搞得面儿那么大。皇宫内部的权力逐渐集中到宦官的手中,甚至有好几个皇帝都是太监立、太监废,但还不至于使全国人民大翻个儿。当时朝臣与太监的矛盾与东汉时一样,是封建统治阶级争夺权力必然的规律。但人民生活有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文化也重新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不过与盛唐时代是不同的了。

30、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帝使之大怒,而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31、发出毒气流出黄膏的海鱼和欢噪愁叫的野兽,给人惊悚刺激的震撼,产生神奇怪异的不适感,也体现出韩愈以丑为美的艺术观,这些海鱼在李白杜甫王维诗里可是雄奇伟丽的形象⑤。可以说韩愈诗歌开辟了新的意象世界,作出了新的贡献。

32、白居易将平生所作诗歌分为“杂律诗”、“讽喻诗”、“感伤诗”和“闲适诗”四大类。《秦中吟》、《新乐府》属“讽喻诗”,这些诗歌作于元和前期,元和十年(815)后,其创作主要是“感伤诗”与“闲适诗”两类。在“杂律”、“讽喻”、“感伤”和“闲适”四类诗作中,白居易自己虽然最看重“讽喻”与“闲适”,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但“讽喻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来履行其“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主张;“闲适诗”也有议论说教堆积之弊。其实,“感伤诗”与“杂律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亚于前两类,其中除了分别代表“杂律”和“感伤”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一些写景短章往往妙语天成,不失为佳作。

33、用颜色词语来描写客观世界的事物,是人们认识宇宙自然和认识自身的意识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诗歌本身由朴素向绚丽演进过程中不断踵事增华的结果。自从谢灵运、谢朓大量创作山水诗以后,诗人们对光线与颜色的敏感逐渐增强,将颜色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着力表现。特别是杜甫,他呕心沥血、惨淡经营诗歌的艺术境界,将颜色词语纳入到炼字与炼境中来,形成他独特的美学追求。他喜欢将颜色词放在句首醒目的位置,如:

34、2022高考语文题型归纳:结构思路类(信息性、小说、散文)

35、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因此,欧阳修《六一诗话》品评道:“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36、这首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当时韩愈已经56岁,身居吏部侍郎,一生的政治沉浮已然尘埃落定,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只剩下一年时间,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

37、总的来看,白居易是毫不费事,举重若轻;元稹的诗就比较费劲,不如白诗好懂。白居易诗中的口语化程度又比韩愈进了一步,韩愈偶尔还有古奥的语言,白居易是能不用典就不用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长恨歌》只用了一个典故“小玉双成”,而清代吴伟业的长篇歌行中却是满篇典故。将复杂的事情轻松地写出来,这很不容易。语言是共同的财富,要用各种水平、各个地方的人都懂的书面语言写出来,才好。

38、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39、2022作文素材:青春、匠心、初心、大国工匠

40、韩愈诗歌继承了杜甫炼字炼句的技巧和李白想象新奇的特点,又刻意追求力大思雄,意欲笔补造化,以雕隽的人工美来弥补自然美的不足。红酸枝是一种珍贵的木材,长在大自然里餐风饮露,绿叶纷披,那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但是一旦加进人工的雕琢,打造成精美绝伦的红木家具,它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地实现。韩愈的诗歌就给人红木家具般雕刻精美的印象。韩愈诗歌注重选择动词,强调力量感,他往往在炼字琢句的时候结合颜色词的合理搭配。

41、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42、(3)意境:将烟、水、月、沙溶成一幅迷朦中透着冷寂,清丽中微露哀伤的秦淮夜色图。

43、柳宗元在散文.上与韩愈志同道合起发动了所谓“古文运动” 在诗歌上却与刘禹锡一样不入任何流派而各自独树一帜。

44、(1)体裁属七绝。(2)首句用了互文手法;

45、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也可以称为中兴四大家,但经常称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

46、中唐诗歌,是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大历、贞元前期的政治处在相对稳定时期,诗风也与大历相近,但向往中兴成为士人们的普遍心态,产生社会变革思潮,促使诗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发展,直接启示了元和诗风的到来。诗到元和体变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此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

47、(4)“秦淮”:秦淮河;“商女”:指歌女。

48、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49、①本文是丁放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诗学研究”的子课题“唐诗艺术学”的前期成果。

50、这就奇怪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风景,谁说不漂亮呢?而且比早春来的更浓墨重彩。

51、具有刚傲性格的刘长卿似乎天生带有浓重的悲观色彩,即便在青年时代的作品也见不到盛唐人惯有的那种慷慨意气,预示了他日后诗歌创作总体的情绪基调。而面对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时代创伤,则又在他的心灵身处投下了一块巨大的阴影,加上遭遇坎坷,命运多舛,更使他难以体察盛唐时代文人的那种自信与激情,而出现了对“盛唐气象”的深重怀疑、对唐政权的无比失望,

52、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53、三四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这里韩愈笔锋一转,把前面的早春之景与想象中广受赞美的“晚春图”对比,用“最是”、“绝胜”两个词去赞美早春。

54、  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②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前),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⑥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

55、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56句韩愈的诗歌创作风格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