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句孔子说的关于谦让的名言精选
孔子说的关于谦让的名言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2、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孔子说的关于谦让的名言)。
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4、(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孔子说的关于谦让的名言)。
5、(释义)孔子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6、(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不尊重大人物,戏侮圣人的言论。”
7、(释义)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9、(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0、(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1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赠给我一颗桃,我会回报你甜李,指互相赠答、友好往来。)
12、我们从小就接触到孔子思想的教育,孔子有哪些名言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希望喜欢!关于孔子的名言及翻译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13、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4、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15、你知道他都会以哪些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吗?一起来瞧一瞧吧。
16、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7、(译文)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18、(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19、(译文)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1、(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3、(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5、(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28、(译文)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30、(译文)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31、②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不属于你的,就不应该去可惜,即使是应该属于你,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32、(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33、(释义)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乞求苟全生命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仁道。”
34、(译文)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35、(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6、(译文)孔子说:“道听途说就是道德败坏。”
3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3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39、(译文)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40、①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当好心不得好报时,要豁达。当有人颠倒黑白时,也无须在意。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4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6、(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47、(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48、“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二来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谁还会放心任用你?所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49、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50、(释义)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1、(译文)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2、(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5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
54、通过以上真题,不难看出,在常识判断部分,与孔子有关的试题考察的大都是孔子的名言或者孔子的整体思想。总体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但需要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宏观把握,并熟记孔子的经典名言及含义。
55、要让家人对你放心,上级对你放心,下级对你放心,朋友对你放心,也要让敌人对你不“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56、(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57、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58、(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59、(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60、(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61、(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62、(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6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4、(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6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6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6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69、(译文)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70、(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71、C. 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7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7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4、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7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76、(译文)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
77、(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78、(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7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80、(释义) 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1、(译文)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82、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83、(译文)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84、(释义)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5、(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86、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7、(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88、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9、(译文)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0、“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关于谦让的名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
91、(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9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93、(译文)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94、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95、(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9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7、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高宗宪
98、(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谈简洁,要行动敏捷。”
9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0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1、(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搜索更多
102句孔子说的关于谦让的名言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