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句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精选
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
1、“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也许你现在和这位诗人的处境一样,和家人分隔在不同的地方,与家乡相距千里,但是思念没有距离,一句问候,一声祝福,是你在这个不能归去的中秋对家人最好的安慰!写关于月亮的作文,要求托物言志月亮
2、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词作品《卜算子咏梅》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6、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7、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词语解释)迥:远。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古诗作品《墨梅》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10、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燕归来》作者:仇远
11、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12、这首诗是王安石被罢相后退居钟山所作,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赞美梅花的品格和风度。
13、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4、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5、(作者):李商隐(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16、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18、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唐)王勃《咏风》
19、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意来揭示梅花的冰晶玉洁,又因“暗香”点出梅胜于雪,以此喻梅花,来彰显说明人的坚强高洁的人格,和具有的坚强魅力。再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头句写石灰石不易,次句“烈火焚烧”是说烧炼石灰,“共等闲”三字,不仅在写石灰石,还象征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三句“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个字,又使我们联系到,其中可能富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正直,救灾赋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于谦因议立景帝,被复辟后的明英宗,诬告被投冤狱,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0、这些平凡的诗,描写的都是花、草、竹、石之类的小物小件,但在这平凡中却折射出了伟大的光辉!
21、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2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4、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本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5、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26、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云泉》(唐)白居易
27、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28、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29、(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
30、注释(诗文解释)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31、 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融混,寄托遥深。七句仍用比体。喻高洁的品性,“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32、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33、赏析: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34、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5、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搜索更多
36句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