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句谦让的意思精选
谦让的意思
1、很多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宝贝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自己的宝贝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宝贝谦让就说不过去。
2、谦让是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谦让,并且很少会做到谦让。谦让行为一般是指当孩子因共同喜欢或需要某种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的亲社会行为。(谦让的意思)。
3、释义:假如韩信能够学会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那么就可能不会发生(被处死)这样的事情了。
4、谦谦有礼:意思是指谦逊、谦虚很有礼貌的样子。
5、和这个问题一样有意思的可能是如何翻译这个问题。
6、例句:承蒙各位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7、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是由中二班刘方方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关于优秀品质——谦让的讲述。方方老师通过生活范例进行讲述,同时邀请小搭档高祥睿为小朋友们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的故事,高祥睿小朋友自信大方的讲述,加上方方老师出示的形象直观的故事图片,孩子们很快掌握和了解了谦让的含义与意义。
8、谦让是美德,但不要教宝贝无原则地谦让。教育宝贝谦让的前提是对方遵守规则,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客主,无关乎强弱,无关乎面子。
9、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10、 晨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令孩子们欣喜的。由教学主管岳琦老师宣布本周当选的礼仪天使名单。被评选上的小朋友将成为本周身边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习的榜样。当老师们为小朋友们佩戴礼仪天使的胸牌时,孩子们脸上洋溢起了自信的笑容。
11、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12、面对萱萱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单独说服教育,讲道理: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萱萱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地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13、出处:《公主的女儿》二:“确实仰赖余院长的推荐和安排,也是承蒙余小姐对爸爸的督催。”
14、明施耐庵《水浒》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这鲁智深也不谦让,也不推辞,无一时,一壶酒,一盘肉,都吃了。(2)
15、宝贝“谦让”,是胆小害怕,还是美德?与同伴相处就该谦让吗?大的一定要让着小的吗?明明知道不应该让自己的宝贝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宝贝谦让就说不过去,这时父母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16、教宝贝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宝贝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17、17世纪的荷兰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是哲学这个以不厚道著称的圈子里少有的厚道人。岂止厚道,简直就是公认的道德圣贤。凡是你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经常听到字眼,诸如安心本职不计得失清心寡欲安贫乐道之类,尽管用在他身上,基本不会有争议。但是,这个厚道人偏偏做了一件非常不厚道的事情——跟自己的亲姐姐争遗产。
18、嗯,我心里真的觉得他不应该,因为我俩以前都不这样,现在他这样了,我觉得他变了。虽然我很清楚,从人之常情来讲,人都有脾气、都有性格。我能有脾气,人家也应该有脾气。而且我受的累,人家也在受,就搬东西一趟一趟,他真的很辛苦,第一天人家工人搬了,第二天我们自己拿小车拉了两趟,都是他自己搬的。
19、文质彬彬: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20、县尉听了,感到很为难,但是这是县令的意思,他不敢违抗,只好把县令的话转告给了老百姓。百姓们更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既然这是县令的命令,他们不敢不照县令的意思去做。
21、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即能天宽地阔,消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纠葛。——卡耐基
22、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我们中国人历代相传,都以谦让为美德。”
23、主要是他干,他也累,因为他搬了三天东西,累的那个脊柱又开始疼了。
24、孩子之间的谦让不是一味地“让”,而是一种合理的、适度的“让”,要因人而异。因为对某些占有欲较强的孩子谦让,恰恰会助长他私心的膨胀和贪心的滋长。而对一些平时性格懦弱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适当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培养其竞争意识。上面案例中的蓓蓓平时是个强势的孩子,遇到失败就会哭闹。蓓蓓的家长应该抓住机会让孩子学会谦让,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不良的性格。
25、你前面说过他以前对待你的方式,所以你这个结论属于什么样的认知歪曲啊?
26、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27、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家长微课堂,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使孩子学会理解和谦让。
28、彤彤和蓓蓓都报名参加市里“才艺宝贝”大赛,但幼儿园只有一个名额,在胜负难分的情况下,老师说:“你们两人能不能互相谦让一下呢?”彤彤很不情愿地说:“那让蓓蓓去吧。”家长知道这件事后,引起了“孩子该不该谦让”的争论。爷爷奶奶说:“让就让吧,孩子懂得谦让也是一件好事。”而彤彤的爸爸妈妈却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为什么一定要谦让呢?
29、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宝贝: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是客人就要让——下次我到别人家做客,也要主人让着我。
30、小班孩子刚入园时,有的一早到幼儿园来,就占住自己喜爱的玩具,不肯和大家一起玩;有的幼儿一手拿着图书,一手玩着积木,眼睛还盯着别人手里的娃娃;有的坐椅子要挑好的,说“这椅子是我坐的,不是你的”;有的洗手时把别人挤到一边,说:“我要先洗!”吃点心时,没等老师说完“请”字,大的点心已拿到手了;分豆浆时,还要看看自己比旁边的小朋友多还是少,等等。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成人世界的真实映照。在社会上,一部分人把谦让看成是懦弱、吃亏,他们经常争先恐后地挤公交车、挤电梯,甚至为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而争吵……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模仿成人的行为,接受成人的价值观念。
31、用餐时,德国泡菜的清香和大蒜的气味互不谦让。
32、文质彬彬: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33、⑵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34、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35、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36、“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
37、这种说法固然很温馨,但是且慢,容我问一句煞风景的话——你凭什么说,这三尺是“让”出来的?
38、许多家长在教育宝贝养成美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宝贝的内心秩序。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在宝贝的角度去考虑宝贝所面对的问题。大人往往认为自己高宝贝一头。站在大人的角度认为是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
39、一个名医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家担心,怕他们吃亏,劝他们早点撤诉,但叶家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40、楚国边境的百姓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向县令报告了,县令听后很高兴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楚国朝廷。
41、于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就在每天夜里前去,偷偷地浇灌楚国边境的百姓的瓜田。楚国边境的百姓早晨到瓜田里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就这样,在梁国边境的百姓的帮助下,楚国边境的百姓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楚国边境的百姓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知道原来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干的。
42、基于被同伴认可的需要,孩子常常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当孩子表现出争抢时,家长应及时抓住机会,纠正孩子的行为。例如,家长在游乐场领着孩子排队玩游戏,梓桐、萱萱都抢着想站前面,萱萱生气地说:“我站在这里的。”梓桐也不甘示弱,使劲地想挤到萱萱的前面去。梓桐的妈妈看见了说:“男孩怎么可以跟女孩抢呢?其他小朋友会鄙视的哦。”梓桐停止了争执,并站到了萱萱后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梓桐很在乎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孩子有着强烈的归属需要,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不喜欢被同伴排斥,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被同伴所接纳的。
43、一个人在睡的晚、也累的情况下,再遇到媳妇那么挑他的茬儿,你觉得他会那样说话?
44、奇奇没抢到司机的位置,哇哇大哭起来。哲哲妈闻声走过来,了解原委后劝哲哲,“你让给弟弟吧,他小一些啊。”哲哲很不高兴,闷不做声,坐在那儿没挪窝。哲哲妈试图再劝,我阻止了她,之所以阻止他我有我的道理。
45、我说:“是哲哲先在这里当司机的,如果奇奇想当司机,必须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和哲哲一起商量,然后再等待。所以,你不应该劝说哲哲让出。”
46、例句:有人说,礼让是一种谦让的美德;有人说,礼让会使每个人活在幸福中。
47、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48、同时,楚王对梁国人能暗中忍让感到非常高兴,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境的老百姓道歉,并请求与梁王交往。楚王时常称赞梁王最讲究信义。楚国与梁国关系融洽,是从宋就妥善处理边境瓜田事件开始的。
49、⑹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50、意思:承指在下面接受,托着,承受。蒙指蒙受、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51、⑴谦让是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它是一种适合大家的素养,更是一种修养。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需要有谦让精神,也应该具备谦让精神。
52、谦让可制止争端,柔和大爱可转祸为福。扩展资料近义词:
53、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54、给humility补上“让”,比如declineoutofhumility/modesty,可以表达出“谦让”的意思,但并不适合文中的“谦让”。根据《韦氏词典》,humility相关释义为freedomfromprideorarrogance,而这里的“谦让”并非出于不骄傲、不自负,而只是一种礼貌的行为,重心在“让”,而不是“谦”。实际上,declineoutofhumility翻译出的“谦让”是“谦虚/谦逊”比重很大的“谦让”,或者需要特别强调主语“谦虚/谦虚”时的“谦让”。一般生活中,“谦让”行为重点其实都是“让”,并不适合同humility扯上关系。
55、张英、张廷玉父子,一般称之谓“大小张相”。对张廷玉我了解较多,对张英只知其大概,知之甚少。南方归来,查看了资料得悉,张英安徽桐城人。康熙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为官勤细谨慎,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他的家教是“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看看这段小传,确是和上述拆墙礼让的事迹相吻的。
56、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57、他们两人唇枪舌剑,互不谦让,吵得四邻街坊不能安睡。
58、谦谦有礼:意思是指谦逊、谦虚很有礼貌的样子。
59、衍义:引申指“闪避”。如:让开、当仁不让。
60、看看,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到了宝贝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宝贝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道,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
61、家长无原则地教宝贝谦让,往往忽略了宝贝的内心秩序,起初带给宝贝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这是因为他们不能站在宝贝的角度去考虑宝贝所面对的问题。
6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叔敖谦让再乃受命为令尹。”
搜索更多
63句谦让的意思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