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47句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精选

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1、接下来几个网络流行语,在我看来,不仅一点社会价值都没有,还相当恶心人——

2、再提醒一句,两个落脚点代表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千万不要漏掉哦。

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想与西方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语言不再被简单地视作人们用来表达内心想法的简单工具,而是潜移默化地形塑着我们的主体性——意即感知世界和采取行动的方式。因此,语言和历史一样,是胜利者的产物,是社会权力斗争的载体和痕迹。例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里,共产主义始终等同于独裁、暴政甚至是法西斯主义;而女性在传统上总是柔弱的,顾家的,依附于男性的。当然,社会秩序和霸权(hegemony)的维稳不可能仅仅建立在语言符号之上,而是暴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辅相成的结果。

4、据2020年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网民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传统的表达方式不再符合当下青年群体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了娱乐、交往、归属和自由表达舆论的需要,人们往往借助简易词汇宣泄情绪,表达真情实感,体现自由个性,进行“心理降压”。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打工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人自称“打工人”,以一种理性的语调将负面情绪转化为一种貌似轻松的宽慰,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同时表达了想要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某种程度上,“X人”更能直白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5、释义:即我太难了,指说话人遭遇不顺、经历挫折时的沮丧、失落心情,表达了当代人对于生活困境所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

6、  文化现象流光溢彩、变幻纷呈,展现多元化态势。3年的30个词语(博客一词2021年、2021年各出现一次,记作两次),包括电影、电视、网络、法律法规、文化交流等文化现象,表现了受众多元化的文化心态,流行语反应了当年的关注热点。

7、流行机制和流行原因在作答时很可能有相似的答点,此时就考验我们的文字组织能力,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思路清楚,找准侧重点,才不会把自己绕晕。

8、所以,即便我个人并不喜欢“凡尔赛文学”和“人类高质量男性”这样的流行梗,但我依然认为这两个破梗还是有社会价值的——因为这两个词已经丝毫不掩饰现实社会里巨大的阶层分化和阶层差距。

9、教资人,教资魂,考上教资,人上人。(哔哩哔哩)

10、“我爸是李刚”,一语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2010年10月16日晚,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疯狂飙车撞人,并叫嚣“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我爸是李刚”也逐渐成为大众认知富二代的新标签。

11、通过对新兴网络语态下的“X人”进行分析,发现“X人”是一个能够产生大量新词的词语模。词语模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具有新造词语的功能,模标是指词语模中固定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在词语模“X人”中,“X”是模槽,“人”是固定不变的模标,新词的产生主要由于“X”的不定性变化。“X人”依托词根的语义形成独特风格,扩大了“人”原本的使用范围和涵盖意义,转变为特点鲜明的某类新兴群体代表的名词性词组,与之前流行的网络流行语“X族”“Xd”“X粉”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打工人”,最早来源于一个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的社会身份,悄然在互联网走红。“打工人”一词的诙谐感来源于“人”,兼具有“上班族”和“打工仔”都缺少的语言内涵。传统语境之下,“上班族”多指拥有安稳的职业状态的人群,“打工仔”则指在城市务工、工作不稳定且繁重的年轻人。“打工人”一词流露出些许“社畜”意味的负面社会心理情绪,带有大众娱乐消遣意味,将自己从事的职业归结为“打工”,含有对现阶段社会分配不合理、前途暗淡等情境的一种妥协和自嘲。

12、这个段子乍一看挺好笑,但试想一下:倘若你看到夕阳,看到高山,看到大海,看到夜幕下不停翻卷的浪花,看到博物馆里的司母戊鼎和蒙娜丽莎,你心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全部都是:“卧槽,好美!”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件好笑的事情吗?

13、新德益提醒:xx网络语的流行机制及原因是近年来各个院校都很爱考的一类题,而且分值都还不小。具体考察中,本题干中的网络流行语可以替换成xx表情包/xx形象,而且答题落脚点也大多是分析其流行机制和原因,所以本题非常有解锁的意义。四川大学2019年916试卷中“分析小猪佩奇在网络环境中走红的原因”一题,实际上作答思路就与本题很像。

14、释义:在文玩圈,“盘”原义指通过反复摩擦,使文玩手串表面更加光滑有质感;后指表达对某人、某物的喜爱,只想把他捧在手心里反复揉捏,也用来指戏弄、针对某人。

15、这样的政治米姆曾大量存在于中国互联网。欺压百姓的城管、肇事逃逸的官二代,戴名表或“悬浮视察”的领导,这些社会热点都催生过形形色色的恶搞段子和图片。而2008年左右进一步加剧的网络和媒体管控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神兽的诞生,“草泥马之歌”曾红遍网上的大江南北。研究中国媒体的学者孟冰纯把此起彼伏的网民恶搞比作巴赫金笔下的欧洲中世纪狂欢。她认为,这些以粗鄙和搞笑为特点的数字狂欢令草根得以集体嘲讽和玩弄权力,真实世界中的秩序被暂时搁置。网民对时局的隐性批评和集体的身份建构都融入在这些恶搞和文字游戏里。

16、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他们关注的事物不同,使用的流行语也是相当丰富

17、绝大多数网络米姆都是诙谐、搞笑的。但Shifman认为在娱乐的外表之下,米姆实则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的潜能。有着共同主题、形式和观点的米姆可以将个体连结在一起,从而对某一社会热点或公共事务予以关注甚至讨论。她列举的政治米姆包括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时广为流传的“我们是那99%”(wearethe99%),以及“喷洒胡椒喷剂的警察”(pepper-sprayingpolice)。后者主要针对滥用武力镇压抗议者的美国警察;那个向平民喷洒胡椒喷剂的警察被PS到各种图片上,包括美国的建国大会上。

18、举例:什么是五彩斑斓的黑,什么是流光溢彩的白,啊!我太南了!(设计师)

19、   柠檬精与“复读机、鸽子精、真香怪”共称为人类的四大本质。

20、举例:问:你是什么垃圾?答:可回收垃圾。(自嘲)

21、流行语的本质特性是“流行”,因此流行性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流行”是针对“不流行”而言的,时间性是“流行”的第一个涵义。换句话说,流行语都有一个从流行到不流行的过程。流行语的发展前途有消失和被接纳,即在使用中被淘汰;被接纳,进入一般词汇。

22、   同时,此类异化的语言形式往往会导致错误地表达习惯,会弱化儿童和青少年对主流文化中语言的规范使用,也容易激发公众对于相关议题的视角单一化,激化非理性情绪,甚至产生语言暴力。

23、大概15年前,我们是这样在网上聊天的:你好!我是GG,你是MM吗?;我不是恐龙,你才是青蛙呢!

24、这些可都是去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但如果今天再拿出来,我想,你只会感到满满的尴尬。甚至都不用追溯到那么远,就拿年初的:佛系、戏精、diss、油腻之类的词,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

25、语言是承载大众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是对当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套路深”是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趋于利益化现象的嘲讽;“城会玩”表达了大众对城乡差异显著的无奈之情;“拼爹”则是对当今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讽刺。网络流行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社会中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深度挖掘语言的强大力量,如何让网络流行语成为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6、“城会玩”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使用场景多为当遇到新奇、前卫的事情时表示感叹、惊讶等情绪。“城会玩”的出现或许恰好印证了城乡二元对立结构深入人心,以自嘲的口气来自谦是村里人而看不懂,潜意识里仍然是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身份隔离。

27、现实中,网络流行语言不可防备的扫荡我们的眼睛耳朵,如果看而不见,听而不思就随波逐流。如今的主流媒体也借助网络流行语的渗透能力变得具有引导性,让民众享受着“语言盛宴”,蚕食着一些人的思考能力!你试想一下,这些碎片就像垃圾一样堆放大脑的时候,不去清除整理,最后大脑里就没有了搁置自我意识的地方!这便是洗脑的开始。

28、通过以上对具体示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总是在尽可能地简化自身结构,并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出最大的信息量,实现最优化的表达,体现出了语言经济学原则中言语配置最优化的诉求。

29、一个时间段内大家获知的各种语言形式:类似现在有的咆哮体啥啥啥

30、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文本数量特征上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但在2008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很少,仅10篇,约占发表总量的4%,发表的刊物主要是《中国青年研究》(2篇)和《语文建设》(2篇)以及几本大学学报。从2008年开始,相关研究论文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成倍增长。这种数量的增长与2008年中国“正式成为Web0强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与网民对话,并提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及网络媒体在近几年系列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能量密切相关。2008年以来,“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欺实马”、“我爸是李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Hold住”等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迅速在互联网及现实社会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也直接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31、当袁隆平院士逝世时,当河南遭受暴雨洪灾时,居然赫然出现了“今天的微博太好哭了”这样的热搜,足见微博和它的广大用户已经傻逼到了何种程度。

32、但并非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是有意义的,过去如此,现在也是。甚至连无厘头都算不上。

33、第一批90后已经XX;打Call;中年油腻男;小鲜肉;戏精;凉了;diss;小奶狗;绿茶婊;太皮了??

34、由此也不难理解,官方紧接着就祭出“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并不是偶然。

35、“套路”原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现多指某人做事喜欢欺瞒,而且方法极具实际经验。后来更是衍生出“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经典名句。“套路”一词传达出大众对人际关系趋于利益化的不满之情,呼唤构建“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的和谐人际关系。

36、事实上,十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极为严肃的——

37、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特别定制版《阿城文集》~

38、网络流行语首先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首先,网络的普及及网民群体的壮大都要求语言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交际方式。同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成为常态,各种新颖的表达形式也层出不穷,但这些新的表达形式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却能依托于网络开放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而首先出现在网络交际中,这也是网络流行语不断出新的原因所在。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转型的阵痛与复杂的社会心理交织融合,使得社会热点事件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加之网络恶搞的推波助澜,网络语言自然成为了大众调侃、娱乐或表达个人爱憎的不二选择。

39、网络流行语往往引发类推效应的产生。一个经典流行语的背后往往追随着一系列类似的用法,从而形成一个词族或语族。比如人们在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的基础上又造出了“很傻很天真”等新的流行语;从“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类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等。类推性使网络流行语不再只是为了表达某一特定感情而造出来的新成分,而是成为一个所指宽泛、具有极强实用性的语言,从而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

40、这道题答案的开头到底要怎么写,实际上题干已经告诉我们了,就是以案例引入,来看看胖虎的例文吧。

41、人的情感本来很细腻,表达方式也可以很独特。用用流行词可以潮一阵,但创造你自己的话语,才愈见你独特的灵魂。

42、一个热词过气了,同样也是这些人,率先将其抛弃,并嘲笑、揶揄那些还在使用的人,来获得信息差的优越感。

43、如果是这样,那我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网络流行语的诞生,绝大多数时候就是有特定场景的,比如那句“真的吗?我不信”,便来自鲁豫的灵魂采访,之所以能成为热梗,多少是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讽刺鲁豫式的不合时宜(低情商)提问。

44、数字、字母谐音语言。数字谐音是将那些本无任何关系的数字人为地组合在一起,并赋予不同数字组合以一定含义的一种构词表达方式,在构词中,数字并不代表任何与数量有关的意义,而是作为一种符号,以数字组合表达新的意义,是利用某些数字的读音与普通话、方言或外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来表达新的特殊的意义,比如“1314”代表“一生一世”,“886”代表“拜拜了”等等。字母谐音与数字谐音类似,是利用英文字母或者单词的某些读音简化和替代原有词汇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CU”(Seeyou)代表“再见”,“3Q”(Thankyou)代表“感谢”,“Me2”(Metoo)代表“我也是”等等。

45、第一种前途说明流行语是一个历史范畴,昨天的流行语不等于今天的流行语,甚至连今天的一般词汇都不是,换句话说,已不属于现代语言的词汇系统,只具有历史词汇的身份。比如北京话的“盖”,上海话中的“阿飞”等。

46、多读书是很重要的,只有多看一些书籍,才能让自己的文化水平比较好,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让自己看起来是很有收养的。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会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而不是特别的浮躁。网络流行语是一些新型的词汇,并且总是在不停的变更,根本不需要去记,即使不理解也是没有关系的。这只是一种没有用的东西,是对于传统文学的一种扭曲,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7句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