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44句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精选

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

1、让一些东西消失,对楚国来说,这是扩张的需要。可公子燮想凭这一件功劳就想竞争令尹这个职位有点异想天开。楚国现在的令尹叫子孔,曾经立下一次灭掉六个背叛楚国的大功。

2、楚庄王自然知道伍举所指,于是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后不久楚庄王展露心志,逐渐收复王权,铲灭权臣、问鼎中原,致使楚国春秋称霸。(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

3、楚穆公看不上这两人,一个在他国太久,政治审核难通过,一个立功尚微竟想当令尹。但不用就不用吧,楚穆公还把这两人安排为自己儿子的老师。颇有点废物利用的感觉。

4、如果邻国关系紧张,边境吃紧;如果国内各利益集团斗争很激励;如果天子对国内的控制力度不足;如果当下还有其他紧急重要的事需要解决,那么最高领导人很可能就没法抽身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四战之国”没有未来的主要原因,不是君臣不贤能,而是因为总是在疲于应付当下的难题,没有精力做长远的安排。

5、小红平时学习默默无闻,期中考试成绩却一鸣惊人!

6、周襄王的儿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商臣死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楚庄王。赵盾趁着楚国正忙着料理丧事的时机,召集了宋、鲁、陈、卫、郑、蔡、许七国诸侯,重新订立盟约,晋国又做了盟主。楚国的大臣不服气;三番五次地请楚庄王去争霸,以便让楚国扬眉吐气、楚庄王不采纳这些意见。他白天出去打猎+晚上花天酒地,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就这样胡闹了三年,大家都非常痛心,都认为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其实,他自有他的主张,他早就认为楚国令尹的权力太大。现任的令尹斗越椒更是大权在握,势力太大。楚庄王深深知道,仅凭他自己两只手根本于不了大事;而在楚国的大臣当中,他一直没有发现谁有本事、有胆识,可以重用。所以他干脆饮酒取乐,不问朝政。也有几位大臣劝告过他,然而他们的话,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他连听都不想听。后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张贴在朝堂上,说:“谁敢再多嘴,就定死罪!”吓得大臣们噤若寒蝉,都不敢说话了。楚庄王大失所望,难道就没有一个不怕死的大臣吗?他觉得心寒意冷,只好再多喝几杯热酒,暖暖身子。

7、宁波慈溪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林汉达先生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颇丰,涉及面广,影响了一大批读者。

8、事情到了这一步,两位败局已定。成嘉与潘崇迅速回师,围攻成嘉。眼见前些日子加固的城墙也守不住。这两人灵机一动,挟持着楚庄王杀出城,准备逃到楚城商密另起锅灶,成立流亡政府。

9、  从此以后,齐威王开始努力管理国家大事,令齐国国威大振!在《田完世家》里就记载着,一鸣惊人的齐国,国家声威震慑时长维持了三十六年之久,真的是“不鸣则已,鸣则一鸣惊人”啊!  

10、我们也总是习惯“先做着试试看,走一步看一步”,但试错是要成本的,掌控的资源越多,试错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而结果往往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11、个人可以停下来观察、思考,但民众要生活,管理团队要维护,国家还要正常运转,政事也还要处理,怎么办?把政事托付给大臣,维持现状不变,自己抽身出来,做长远的考虑。那么就又面临两个新的问题:

12、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13、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是在韬光养晦,因为当时楚国并不稳定,楚庄王的权利也受到权臣的制衡,楚庄王便用了三年时间来了解楚国局势,最终得以爆发。

14、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2003年10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汉达。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15、只是在一片欢歌笑语当中,君王突然发出一声难以察觉的轻叹。

16、而北方颜色较为单一的素色长袍到了南方,也呈现更为鲜活的色彩,形式多样,颜色不拘一格,夺目的大红是流行色。南北士人俱有高冠长缨。北方的冠形式简洁单体现出士人严谨端庄的气质,而南方则流行一种模仿獬角形状的獬角冠,又或者是一种高得夸张以至被称为切云冠的高冠。屈原就是这种高冠的忠实拥趸。至于佩饰,南北一样,俱爱腰挂长剑,带附佳玉。而南方的楚国,却又流行一种用花草制成的佩饰。

17、(1)国内、国外的政治环境允不允许国家最高领导人把政事托付给大臣?

18、但现代企业往往很短视,考核非常频繁,考核周期非常之短,即使是高管,往往也只有三个月的过渡期,之后就要明确战略方向,半年没效果,很可能就会被撤换,从上到下,所有职员都疲于应付考核,缺乏长远的规划。

19、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表示他已经有了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20、又是一个来劝的。楚庄王冷笑两声,目光如刀般望向苏从,“你果然是不想活了,我早就下令,谏者死。你明知故犯,岂不是太傻了?!”

21、他在班里一直默默无闻,成绩也是很一般,可这次他竟然考得全班第真是一鸣惊人啊!

22、(释义):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23、楚庄王听出了伍举的话中之意,便回答说:“此鸟,非同一般,它三年不展翅,是为了丰实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时差民众的现状和态度。虽然现在没有飞,但会一飞冲天;虽然现在不鸣叫,但会一鸣惊人。你放心吧,我知道了你的意思了。”

24、 注:以上故事的诵读文本出自《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25、楚庄王和齐威王在位时期都不理朝政,甚至导致国家局势变得混乱动荡,两位君主的举动就如同鸟不飞不鸣,最终两位君主展露心志,认真治理国家,让国家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甚至使得国家称霸一时,两位君主的举动就如同不鸣的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两位君主的作为也让文武百官出乎意料,刮目相看,一鸣惊人也有着出乎意料的喻意。

26、据史料记载,楚庄王熊旅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局势不稳,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为了应对这复杂的局面,楚庄王故意作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样子。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

27、(举例造句):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28、你想要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平常得加倍努力才行。

2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争鸣,思想发展空前活跃,齐国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公元前356年,齐桓公田午之子田因齐即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威王,成语“一鸣惊人”就是说齐威王的故事,通过这个历史典故让即墨之名彪炳史册,也让即墨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行政首长——即墨大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楷模。

30、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31、汉代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战国时齐威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诸侯都来侵伐,局势混乱,国家危旦夕,无人敢向他规劝。淳于髡得知他爱猜谜语,就想用谜语的方式劝说他。

32、一鸣惊人这则典故有两个历史出处,不过都是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另一说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33、另一个公子燮则是要求进步不果,这位仁兄理想远大,想当楚国的执政官。他倒也不是无名之辈,曾经率楚军灭了一个叫蓼的国家。这个国家很小,但有独特的地位,是上古高阳氏八大贤人之一庭坚后人的国家。公子燮把这个国家一灭,等于庭坚这位先贤以后就收不到纸钱吃不上腊肉了。

34、这两位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楚庄王登位的第一年。

35、楚庄王带领楚国北上和晋国争霸,又在邲之战后问鼎中原,还有围攻宋国、联齐制晋等举措,使得楚国称霸诸侯,楚庄王先后的重大转变,使得楚国国力强盛,“一鸣惊人”也成为形容楚庄王的固定成语。

36、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37、    晋成公(?-前600年),姬姓晋氏,名黑臀,晋国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人,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异母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为周王室之女,春秋时期晋国第25任国君(前606年-前600年)。

38、运动会上,平常少言寡语的李伟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三项冠军。

39、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可是却不愿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时侯。

40、过了半年,楚庄王开始亲理朝政,废黜无用的制度,重兴有利的制度,除掉了一些奸佞的小人,启用了一些有才但不出名的人士,重振朝纲。后来还兴兵伐齐,之后又大败晋国,最终取代齐晋两国成为新一代号令诸侯的霸主。

41、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国期思邑(今河南信阳市淮滨县)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

42、后来,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灌溉百万亩的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4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世事纷纷扰扰,先是有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其他国家也竞相发展经济,力图在中原取得霸权。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44句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