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77句儒家经典名句精选

儒家经典名句

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儒家经典名句)。

3、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论语》

10、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11、(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2、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1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6、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17、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

19、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次韵戴成叔孔子儒家文化典故诗词《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

21、(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22、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23、(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4、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2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论语》

2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29、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注: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1、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

32、“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33、(解读)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34、(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5、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论语》

37、注: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38、(《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3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0、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4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

44、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45、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6、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7、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9、(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50、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论语》

51、(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5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论语》

5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7、①突出强调诗歌的抒情特性;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从第二段到第五段依次说了这三点)(每点1分,概括表达1分)

5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论语》

61、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62、(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63、注: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6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论语》

66、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67、点评:这是一道很有价值的,考查学生能力的题。既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又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文本内容去解决问题,这应该是以后命题的方向。白居易新乐府诗对传统儒家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两点:

68、万心春熙熙,百谷青。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69、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7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71、(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72、(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论语》

74、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75、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6、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77句儒家经典名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