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18句老马识途文言文精选

老马识途文言文

1、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过:过错。

2、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3、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在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4、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欲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老马识途文言文)。

5、D、就算你有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也有不知道的事,我们要不耻于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6、短文讲述齐桓公讨伐孤竹返途中“迷惑失道”时管仲求教于老马,遂得道;“行山中无水”时隰朋求教于蚂蚁,遂得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贤之人,遇到困难要不耻下问,经验是靠自己去一点一滴地去积累起来的。只要细心体会,我们常常可以从生活中、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大。

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9、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10、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2、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辅佐齐桓公,齐国大治。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14、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6、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不耻下问。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是的,这个故事就是“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的出处。

17、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18句老马识途文言文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