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句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精选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2、大賦的作者以巨大的时空意识,在赋作中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秦王朝短期速亡,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客观世界的恢弘气度,洋溢着令后人不断惊叹回首的大汉气象。要说汉大赋道德主题的价值,应该说正表现在这些方面。
3、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汉官吏、学者。
4、B项正确,《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孝王之时。
5、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6、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7、班固自幼聪明早慧,年九岁,能写文章,诵读诗赋。所著《汉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中为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立有专传。史家之外,班固也是汉朝一位重要的赋家和赋论家,其赋今存有《两都赋》、《幽通赋》、《竹扇赋》等,赋论主要体现于《两都赋序》及《汉书》有关赋家的传论中。
8、 是汉代大赋的最高成就者之世称为“赋圣”和“辞宗”。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也是众多文人争相模仿之作。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当年司马相如在还是一贫如洗时,以《凤求凰》示爱卓文君。文君倾心于他,并愿当垆卖酒。司马相如与司马迁被称为是西汉两司马。
9、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0、班固受汉明帝赏识入朝修史时,洛阳正修造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顾,建都长安。班固对此持有异议,遂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此赋在萧统《文选》中位列第一篇,开创“京都大赋”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
11、《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12、C项错误,《两都赋》是班固的作品,“两都”指洛阳和长安,东汉时期都城位于洛阳,但是当时很多人主张迁都长安,于是引起辩论。《两都赋》的目的就是为继续定都洛阳制造舆论。
13、汉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多为抒情作品。
14、作为辞赋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15、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第一个给大家介绍的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他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为景帝不好辞赋,,然后司马相如称病免官,来到梁国。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蜀郡,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然后两人私奔同归成都。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16、代表作:《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典引》《应讥》。
17、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18、 其代表作品为《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张衡的《二京赋》被称为汉代大赋的绝响。张衡在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19、(多选)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有( )。
20、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21、张衡,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22、代表作:《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
23、班固(32—92),东汉前期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永元四年因窦宪事件牵连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24、汉赋确实有其致命弱点,如堆积文字,辞句艰深。但是,汉赋善于铺陈夸张,想象丰富,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形象的描绘,有些篇章相当感人。
25、张衡,我想大家在课本上都了解过这个人物,他去所创建的地动仪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虽然被称为古代科学家,但是他在文字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也是汉赋四大家之文字功底自然不需要人们怀疑。他同时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全才,在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让人对他的天生聪慧感到羡慕。而他的晚年也比前三位更加的平和和顺利。
26、第三个给大家介绍的是班固班固是东汉名儒和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父亲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父亲病逝,然后班固着手整理《史记后传》。他的代表作品有《两都赋》、《班兰台集》、《幽都赋》、《竹子扇赋》等。
27、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28、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前期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班彪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永元四年因窦宪事件牵连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29、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30、 公元78年-139年;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31、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3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33、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34、张衡,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35、汉赋用词贴切,讲究语言的音调、节奏,一些篇章颇具音乐美。这些都是汉赋的艺术贡献。
36、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落,抒发情感、抒发志向的孝府开始兴起。汉赋的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
37、扬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38、司马相如,成都人,西汉辞赋家。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赋圣”“辞宗”。
39、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40、A.《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41、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他的代表作《两都赋》,由于萧统编纂《文选》列于卷首,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42、班固,陕西宝鸡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是“前四史”之一。
43、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44、(单选)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
45、(单选题)“汉赋四大家”指的是司马相如、张衡、扬雄和( )
46、B项错误,《蜀都赋》是西汉时期文学家扬雄的赋作,赋中极尽言辞,以写成都之壮美秀丽。该赋后承张衡之《南都赋》,对西晋左思《三都赋》中《蜀赋》的创作也起到了很大影响。
47、班固受汉明帝赏识入朝修史时,洛阳正修造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父老仍希望朝廷西顾,建都长安。班固对此持有异议,遂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此赋在萧统《文选》中位列第一篇,开创“京都大赋”一体,对后世影响较大。
48、张衡(78—139)东汉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板桥镇)人。生于官僚世家,父早亡,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永和四年(139),积劳成疾而卒。
49、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代表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竹扇赋》是班固代表作,而非扬雄作品。
50、杨雄,四大家之这位大家不善言辞,很多思想都是在心中进行碰撞产生的,他的谨言慎行还是没有躲过被他们牵连最后坠楼而亡。
51、A项错误,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司马相如和扬雄生活在西汉时期,班固和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
52、第二个给大家介绍的是杨雄,杨雄年少时好学,博览多识,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不慕富贵。他40岁后,开始游京师,被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后来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杨雄的代表作品有《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等。
53、解析:《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54、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55、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默而好深湛之思。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不慕富贵。扬雄早年酷爱辞赋,尤其仰慕同乡作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其作品著有《甘泉赋》、《羽猎赋》等。40多岁时,扬雄被推荐为汉成帝的文学侍从,期间写了一些描写天子祭祀、田猎的赋作。扬雄的辞赋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其后来却认为这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不再写赋,而埋头于撰写时人并不懂的学术著作,以求传之后世。扬雄仿《易经》写《太玄经》,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仿《论语》写《法言》,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另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因扬雄的重要影响,《三字经》将其与老子、庄子、荀子、文中子(王通)并称为“五子”。
56、《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57、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中国汉赋四大家,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幼居蓬州(今四川南充蓬安),大赋《子虚赋》名扬四海,为求爱卓文君所赋《凤求凰》流芳百世。
58、班固所著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等四十一篇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班兰台集》,传于今。
59、汉大赋所铺叙和歌颂的西汉中期,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文化的强盛期,经济的繁荣期。
60、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
61、 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西汉辞赋家、文学家。
62、《法言》《太玄》《解嘲》《逐贫赋》《酒箴》。
63、(单选题)下列关于汉赋四大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64、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65、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其语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结合,表现手法为抒情言志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期。
66、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67、“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这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
68、《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69、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完成了《汉书》,不仅为后世同类史书奠定了规模,而且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的独特地位。班固除给后世留下巨著《汉书》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典引、诗赋、铭、颂等文章,在范晔(刘宋)写《后汉书》时尚存41篇,除《后汉书》中保留的三篇外,其余大多散失。班固的地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书》中,尤其是《汉书·地理志》中。
70、扬雄:《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蜀都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云集》。《隋书·经籍志》有《杨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搜索更多
71句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