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精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
1、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
2、本书所描述的背景是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当时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的风潮。书中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其内在意义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会变得比羽毛还要轻,似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这样看来,人生也是一种媚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
3、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
4、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5、新版本译者是许钧,译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因为正在严肃的问题,是孩子能提出来的问题。只要最天真的问题才真是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路障。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人类可能的局限性,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7、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专业于5月6日下午在G332教室举办了d员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张文超老师和第一d支部的所有预备d员以及入d积极分子参与活动。
8、很多作家的代表作都被解读成带有自传性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故事本身,很难和昆德拉本人联系起来,但是这本书中,糅合了他对作为祖国的捷克复杂的情感。昆德拉蔑视战争,在谴责侵略者的同时,也对历史进行了怀疑主义的思考。
9、北美读者盛赞南美文学;而伯尔(HeinrichBoll)死后,国际文学界普遍认为东德的戏剧小说都强过西德。可见时装、金钞与文学并不是绝对相关的。
10、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1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中,米兰·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升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哑默中含有严酷的真理,雄辩中伏有美丽的谎言,困惑的目光触及到一个个辩证的难题,两疑的悖论,关于记忆和忘却,关于媚俗和抗俗,关于自由和责任……
12、 原本只是想撩一下的托马斯估计自己也没想到,他愿意照顾特蕾莎的脆弱,与她结婚。
13、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4、书中昆德拉奏响了他的四重奏:托马斯,特瑞莎,萨宾纳与弗兰茨。通过各个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主题,重还是轻?政治对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萨宾纳的口说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媚俗!”借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
15、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16、该书的中文译本最早由韩少功、韩刚于1985年翻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许钧重译的版本,书名也变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4年根据最新法文译本再次出版繁体中文译本,由尉迟秀翻译。
17、他并不着力于(或许是并不擅长)传统的实写白描,至少我们在英译本中未看到那种在情节构设、对话个性化、场景气氛铺染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和良苦心机,而这些是不少中国作家经常表现出来的。用轻捷线条捕捉凝重的感受,用轻松文体开掘沉重的主题,也许这形成了昆德拉小说中又一组轻与重的对比,契合了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电影理论中内容与形式必须对立冲突的“张力(tension。或译:紧张)说”。
18、书中围绕着关于六个偶然性而生出的缘分,描述了一个男人游走在性与爱边缘的故事。
19、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20、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21、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22、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总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也许就会永不复存在。
23、昆德拉也写政治和社会,但如果以为他也只是一位“伤痕”作家,只是大冒虚火地发作政治情绪,揭露入侵者和专制者的罪恶,那当然误解了他——事实上,西方有反苏癖的某些评论家也是乐于并长于这种误解的。对于他来说,伤痕并不是特别重要,入侵事件充其量是个虚淡的背景。在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是人,是对人性中一切隐秘层面的无情剖示。在他那里,迫害者与被迫害者同样晃动灰色发浪并用长长的食指威胁听众,美国参议员和布拉格检阅台上的共产d官员同样露出媚俗的微笑,欧美上流明星进军柬埔寨与效忠苏联入侵当局的强制游行同样是闹剧一场。这才是昆德拉。作者以怀疑目光对东西方人世百态一一扫描,于是,他让萨宾娜冲着德国反共青年们愤怒地喊出:“我不是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反对媚俗(Kitsch)!”
24、她的前半生在循规蹈矩中,后半生由她肆意主宰。
25、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昆德拉其人。他1929年生于捷克,青年时期当过工人、爵士乐手,最后致力于文学与电影。在布拉格艺术学院当教授期间,他带领学生倡导了捷克的电影新潮。1968年苏联坦克占领了布拉格之后,曾经是共产d员的昆德拉,终于遭到了作品被查禁的厄运。1975年他移居法国,由于文学声誉日增,后来被法国总统特授公民权。他多次获得各种国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1968年以前),长篇小说《笑话》(1968年),《生活在他方》(1973年),《欢送会》(1976年),《笑忘录》(1976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等等。
26、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27、关于狗狗卡列宁。它乖巧温顺,却承载着整个城市的忧伤。昆德拉用了整个章节去写它,却叫《卡列宁的微笑》。这也算是一种轻与重吧。
28、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29、 1987年1月
30、李欧梵:"昆德拉写的是小人物,但运用的却是大手笔,不愧为世界文学的一位大家,足可与马尔克斯(1982年凭借《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媲美。"
搜索更多
31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