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63句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精选

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1、  其实,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

2、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3、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4、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5、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7、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8、此后,他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卡门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年仅二十八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9、林俊德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爆破事业而奋斗。

10、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11、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12、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在他出生的那个乱世,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才能够用实业救国。1929年,钱学森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第七批庚款留美学生。

13、后来实验证明,确实只有青蒿叶子才含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占大量份额的坚硬茎秆并不含青蒿素。屠呦呦顺藤摸瓜。1971年10月4日,编号为第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1971年底至1972年初,在猴疟模型上也获相同结果——确证乙醚中性提取物是青蒿抗疟的活性部位,这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一步。(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14、达尔文很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15、叶企孙先生在老多爸爸心里也是一座山,他是父亲的恩师。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科尤其是量子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从清华走出国门,又回到清华,从此穷尽一生教书育人,他的弟子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可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以及中国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甚至包括抗战时期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中国造高能炸药,这些学科和科学技术的背后,都闪耀着叶企孙先生光辉的身影。现在关于叶企孙先生事迹的书很多,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买来读。

16、 老多爸爸之所以能走上科学之路,成为中国地震科学最早的一个建设者,就是因为受到叶企孙先生的举荐,叶企孙先生的他的伯乐。叶企孙和老多爸爸非亲非故,怎么会举荐呢?下面听老多讲故事。

17、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18、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19、抵达美国后,他放弃了之前的专业,于1934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先后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20、 老多写这两篇小文,是想说,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是为全人类带来文明的,但是,科学技术就不一定都会带来文明了,科学技术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而从老多看到的这几位科学家,从这两幅字吹来的清风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老一代科学家无论他们是在中国学习还是在外国留学,他们学到了可以带给人类文明的科学思想,他们不但是开创中国某项科学事业的大科学家,他们还都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21、                     赵九章先生笔迹

22、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

23、  学成归国   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46至1957年,研究圆薄板大挠度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建筑史、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10)    1946至1948年,参加了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美援面粉等进步运动。(15)    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15)    1950年,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16)    1951年,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并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17)    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缅甸、印度。(7)    1954年至1958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8)    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    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委会主任、波兰科学院院士。(20)    195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7) 1957至1976年,从事飞机颤振、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的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高能电池、三角级数求和,以及变分原理中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研究。(10)    1964年,他曾独立推得广义变分理论,投递给《力学学报》,但因当时他的身份问题而不予发表。(5) 

24、 1920年9月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的叶企孙来到马萨诸塞州,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学博士。从芝加哥出来,叶企孙就和实验干上了,而且他选择的研究题目是“用X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这个实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冲击当时物理学的最高峰,是一个极端前沿的实验研究。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常数是打开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一把金钥匙。但是,在叶企孙之前,普朗克常数的精确数值还没有测定出来。叶企孙在这个勇攀高峰的实验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改进和修正实验方法,实验得出了当时最准确的普朗克常数,他与合作者《用射线方法重新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报告得到全世界科学界的赞赏。叶企孙证明:中国人灵巧的双手不光是拿来琢玉的,中国人的手也可以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叶企孙成为当时全世界物理学界的骄傲,他是获得物理学这个殊荣的第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

25、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是拿着庚子赔款到美国读书的海归。1911年叶鸿眷考入当时刚刚从‘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的留美预备学校,不过由于发生辛亥革命,刚刚开学不久的‘清华学堂’被迫撤销,1913年他又以叶企孙的名字再次考入恢复后的清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从清华学堂毕业,踏上了5年的留学之旅。”摘自老多《贪玩的人类2》

26、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炸药的震动波性质相同。一枚当量为100万吨TNT的核弹在爆炸时会即刻摧毁6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筑。冲击波直接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各种直接冲击伤。

27、——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8、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牛顿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29、世界伟人毛主席!以及为解放全中国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30、1600年2月6日,宗教裁判所判处布鲁诺火刑,布鲁诺以轻蔑的态度听完判决书后,正义凛然地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最后,52岁的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31、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32、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邓稼先的家受到了冲击。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邓稼先进京汇报工作,终于见到了梦牵魂绕的妻子。然而,清秀的妻子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显得清瘦而疲倦,14岁的女儿也被下放到了内蒙古。邓稼先争取到一个出差机会,赶往内蒙。女儿整个儿变黑了,头发黄黄的。女儿太小又受了太多的苦,曾连着吃了一个星期野菜糠窝窝头。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带去的肉罐头,邓稼先强忍着酸楚,把泪水咽进了肚里。

33、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ChristianismRestitutes)一书,在此书中,他用一元论的观点,并阐述了上述有关肺循环的看法。

34、  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的杨振宁,突然收到有人专程乘民航从北京送来的,邓稼先经请示周恩来总理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35、 “从1905年废除科举到1913年发布《大学令》这8年的时间,中国的大学终于艰难地地从传统中走出来,而这时已经是如今80后的爷爷们开始闯世界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近很近。

36、(图为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系85届毕业合影)

37、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38、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39、  后来,因为资金等多种原因,“天水科技馆”始终没有建起来。大概是2000年左右,由于秦州区合作中路拓宽改造,天水市科委的大门也随之进行了重建,天水市科委随即决定将钱伟长的题词“天水科技馆”中的“馆”字暂时取掉,以“天水科技”的字样悬挂在单位大门上。

40、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41、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42、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和极高的学术地位,冲破美国反华势力设置的重重阻力,历经磨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一众高技术人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很短时间内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弹一星”,为新中国赢得了无比宝贵的发展空间与时间。

43、1944年赵九章先生从西南联大来到中研院气象所,中研院气象所在重庆北碚,那时候老多爸爸也在北碚。很有意思的是,老多还在爸爸日记里发现一篇写他和赵伯伯聊天的故事。

44、这位称老多爸爸“善邦兄”的叶企孙先生是谁呢?“叶企孙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也许根本就不认识,没听说过。可是,这个名字在众多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心里,却像一座山!”老多《贪玩的人类2》

45、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

46、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9千米、2千米和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47、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48、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49、看完话剧演出后,南京大学大一新生张添桢直言,尽管身边的同学中也存在追明星粉爱豆的情况,但这与科学家们所表现出的国家大义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想我有些明白当国家有需要时,个人爱憎并不重要是什么意思了。能急国家之所急,才是我们大学生应有的青春本色。”她说。

50、钱伟长: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奠基者之杰出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是他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生动的诠释。

51、毛主席曾说:“美国人把他当成5个师,但他的力量远比5个师大得多,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52、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53、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状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54、青蒿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肘后备急方》中的描述,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

55、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青蒿素享誉世界,让一株寂寂无名的“小草”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药”,成为中医药带给世界民众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而在研究过程中,屠呦呦所体现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令我们备受鼓舞。

56、  而且,生活对邓稼先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1973年父亲病故,1976年岳母病故,没几天,周总理逝世,邓稼先的身体本来就因为长期的核辐射变得异乎寻常地衰老,经过这些打击,他彻底垮了下来。

57、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58、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59、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

60、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61、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62、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63句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