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句本杰明富兰克林作品精选
本杰明富兰克林作品
1、大部分人书读过也就放下了,但富兰克林读过之后一定会实践。他在16岁的时候碰到一本倡导素食的书,从此决定吃素。这不但让他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因为饮食节制反而头脑更清楚,领悟更敏捷。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让他对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着了迷,并且在辩论中进行实践。阅读了沙夫茨伯里和柯林斯的著作,让他对自己的宗教教义的很多观点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批判。《论计划》《论行善》对他从事公益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杰明富兰克林作品)。
2、亲爱的朋友,上次在芍丽磨坊,举行游园会的那天,我们玩得很痛快。那天良辰美景,到会者个个是风雅仕女,可是你也许还记得,我们在散步的时候,我曾经在路上停留了一会儿,落在大家后面。原因是园里有很多蜉蝣的残尸——所谓蜉蝣,是苍蝇一类的小昆——有人指给我们看了,而且据说它们的寿命很短,一天之内,生生死死好几代就过去了。我听到之后,信步走去,在一片树叶上面,发现了这种小虫有一群之多。
3、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4、“如果你不想一死就被忘记,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作品)。
5、TheAmericanizationofBenjaminFranklin,byGordonS.Wood
6、富兰克林听说那个人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很奇特的书,于是他便给那个人写了一个便笺,假装很诚意的想看那本书,并希望他能把书借给自己几天,以便自己能细细的品味一下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果真不出富兰克林所料,那人看过便笺之后,立刻派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了回去,并特意附带一封信,强烈的表示了对那个人的谢意。
7、“别为财富卖掉美德,也别为权力卖掉自由!”
8、实验者模仿18世纪时使用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大风筝和木板棚架。把风筝在天气晴朗的海滩上放飞,在飘扬的海风中,虽然完全没有电闪雷鸣,但空气中的电荷和风筝和风筝线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电荷已经可以使风筝明显地带上静电,风筝线上挂着的钥匙在吱吱响。第一件事很容易地验证了。
9、本杰明·富兰克林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10、通过对本杰明.富兰克林提高写作水平的论述,我们明白如何系统化地精进自己的写作水平:自己去设计练习方法。
11、因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回去之后,富兰克林把论点写了下来,誊清后寄给约翰,双方交换了三四次信件。碰巧这时父亲看见了他的信札,于是趁机和他讨论文章体裁问题,父亲说他虽然在正字和标点方面胜过论敌,但在措辞的典雅、叙述的条理清晰方面远不如对方,并举了几个实例来使他信服。富兰克林从此以后更注意文章的风格,决心力求改进。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文章写作技巧的改进之后,富兰克林的论辩能力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2、上面那本破兮兮的Almanac是什么鬼?还有富兰克林自传被傲娇的欧洲人认为是第一本能被称为文学作品的美国书。。。由于富兰克林经历过于丰富,必然要下期再讲啦!
13、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衔很多: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慈善家、记者、作家……应是一枚典型的“斜杠青年”,且大写加粗。
14、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等我。可不,昏暗的灯光下,《穷理查的历书》(PoorRichard’sAlmanac)挤在一堆陌生的旧书中间又一次向我张望。这秋雨飘忽的阴冷的下午,它似乎鼓足勇气悄悄地对我说:带我去吧,我会在你沉郁的日子里为你撑起一片阳光的天空。
15、作为一名天才的科学家、作家和思想家,富兰克林的大名在法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穷理查年鉴》是法国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他在电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避雷针的发明)连法国科学院院士也自愧不如,他的民主自由学说跟法国启蒙思想如出一辙,在法国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当中更是广受追捧。
16、比起他有名的《自传》和《对年轻商人的忠告》,这些经他笔削的格言、俗谚丝毫不乏隽永闪烁的生命。它们是我最最珍视的东西。尽管梅尔维尔讥他是“格言贩子”,济慈挖苦他是“一肚子吝啬克俭格言的哲学味的老费城人”,在我,这薄薄的小册子却是富兰克林赠予我的生平最有意义的礼物。
17、今天被广泛运用的避雷针就是富兰克林发明的。他还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18、他开始读《旁观者》,在每个句子下都写下简短的注释。几天后,他拿出那些笔记,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每个句子。写完后,他又将其与最初的文章比较,发现一些错误,然后改正。
19、中庸:避免任何极端倾向,尽量克制报复心理。
20、节俭:不得浪费,任何花费都要有益,不论是于人于己。
21、有目的地练习,或者说刻意练习,其标志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处在你舒适区以外的任务。
22、创立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是值得推崇的,哪怕是真的从零开始。
23、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近代闻名海外的“斜杠青年”。
24、在不断地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剖问题,从而迭代升级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在练习中,可以迫使他有条不紊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25、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7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26、他找来从某一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那些没有顺序的线索、材料,按照他认为最符合逻辑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
27、辩论与写作的相互激发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本学期读书会的孩子们参与了三场辩论赛,第一场的辩题是“电子书能不能取代纸质书”,第二场的辩题是“合作更重要还是竞争更重要”,第三场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准备辩论稿的过程中,孩子们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综合提炼观点,理顺思路。以论辩为媒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8、为了探明真相,著名实验帝《流言终结者》在第4季第5集里复制了这个流言。他们试图证明三件事:风筝能否吸引电流,并且通过长长的风筝线传递到钥匙;流入钥匙的电流量是否足以电到富兰克林的手指;那股电流是否足以让放风筝者心跳停止。
29、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30、然而James并没有意愿发表弟弟的文章,肯定是嫌他太嫩了,看不上呗。于是乎16岁的富兰克林就改变了自己的笔迹,并用了假名(pseudonym),瞒过了哥哥,在哥哥创办的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不仅用了一个叫SilenceDogood的假名,而且完全虚构了这样一个人物,SilenceDogood是一个住在乡下的,守寡的,在和牧师约会的老妇人。16岁的富兰克林凭借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个和他不搭边的人物,然而他通过这个勇敢坚定的老妇人的论述,表达了自己对暴政的厌恶之情(aversiontotyranny)。SilenceDogood写道:“Iamamortalenemytoarbitrarygovernmentandunlimitedpower.” “I’mveryjealousformyrightsandliberties.”
31、▲著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雷电实验,在欧洲影响巨大
32、我劳碌一生,别无乐趣,惟有想起世间众生,无分人虫,如能长寿而为公众谋利者,这是可以引为自慰的;再则听听蜉蝣小姐蜉蝣太太们的高淡阔论,或者偶然从那可爱的白夫人那里,得到巧笑一顾,或者是清歌一曲,我的暮年也得到慰藉了。
33、该书是在读者如饥似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
34、“文章”的本质就是人的大脑通过“思考”以后的产物,通过表象去看本质。透过“思考”,把“本质”看透了,你写文章就顺畅了。
35、因为我了解,或是自以为知道何者为对、何者为错,那么为什么我要受传统戒律的支配,不允许我做这件事而非要我做那件事情呢。但不久以后,我发现这个计划难以兑现,因为有许多我没有想像到的困难。当我小心谨慎防备着某一缺点时,却出乎意料地冒出来了另外一个错误。
36、开始“仿写”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可以写出相似的文章,之后就要用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简练。
37、为了突破这个瓶颈,他就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日记,留意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还通过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以此来增广见闻。
38、老蜉蝣说道:“我们的哲人学者,在很久很久以前,以为我们这个宇宙(即是所谓芍丽磨坊),其寿命不会超过十八小时的。我想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自然界芸芸众生,无不倚赖太阳为生,但是太阳正在自东往西地移动,就在我的这一生,很明显的太阳已经落得很低,快要沉到我们地球尽处的诲洋里去了。太阳西沉,为大地周围的海洋所吞,世界变成—片寒冷黑暗,一切生命无疑都将灭亡,地球归于毁灭。
39、▲《穷理查年鉴》中充满智慧箴言,例如“玻璃、陶瓷和名誉都很容易破裂,而且永远无法弥补”
40、 共图共享的读书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头脑”
41、备注:本篇文章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42、虽然“仿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写作水平,但是碍于自己灵感和词汇量的不足,遇到了瓶颈。因为灵感和词汇量的不足,无法在写作的时候做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43、拧亮台灯,沏起淡淡的珠茶,在秋雨击打着窗玻璃的絮絮之声下,我迫不及待地端详起它——
44、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在他的阅读教学革命中,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概念:在原有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增添一种新的阅读思维,即关注作者“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其实,这种思维富兰克林早就用上了。
45、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46、久已成为经典的《大伟人乡行小记》(LittleJourneystotheHomesoftheGreat)的著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对“经典”(classics)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界定——
47、本杰明.富兰克在他早年的自传和《穷查理年鉴》中,描述了他年轻的时候怎么致力于提高写作水平,根据这些论述,我来总结一下他的写作精进之道。
48、为了解决词汇的瓶颈,他要通过“迭代升级”,自己创造新的词汇。开始的时候,通过写诗迫使他想出大量不同的词语。
49、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美国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还曾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他的《穷理查历书》包含了大量关于勤俭致富与为人处世的精彩箴言,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自传》更是以其所包含的人生奋斗与成功感悟,以及对善与美德的褒扬,而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50、科学的贡献,静电学(最早提出了电流的理论,发明静电发生器、避雷针等,用风筝引雷电也是这个人提出的设想);数学(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热学(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光学(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发明了摇椅,避雷针,改进了路灯;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近代牙医之父;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 整一个“BT”!
51、1780年11月,富兰克林在巴黎观看了无人驾驶的气球升空表演,蔚为壮观。他不禁联想:气球升空目前仅仅是一种娱乐,如同磁和电的第一次实验一样。但它将来会如何发展呢?他在日记里写道:气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普通的载人交通工具呢?它的用途之一恐怕是可以用来让统治者信服,战争是何等愚蠢,因为它可以使得不管多有才干的统治者的领地变得防不胜防,因为它可以使一支军队从天而降。五千只气球,每只可载两人,所需的费用也不会超过五只军舰——要知道,还要过3年人类才搭载热气球升空、航空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还要过整整200年之久!富兰克林的睿智和前瞻性由此可见一斑。
52、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了再次把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行一个“质”的飞跃,就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法,进行逻辑思考。
53、要提高文章的总体结构能力,很多的书籍都提到《金字塔原理》和《结构思考力》,通过学习提高总体的结构来提高文章的逻辑能力。
54、事实上,在布里伦夫人之外,富兰克林在巴黎的风流韵事和私情谣传可谓数不胜数。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他与美丽动人的爱尔维修夫人的交往——据说爱尔维修夫人与富兰克林突然公开的私情,一度令法国上流社会倍感震惊。爱尔维修夫人是王后安托那内的远亲,也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爱尔维修的遗孀,以每周二举行的哲学沙龙而闻名,此沙龙延续长达50余年,女主人的风采可以想见。富兰克林通过这一媒介,又相继结识了爱尔维修夫人沙龙朋友圈的名媛,如阿比·莫莱列特、阿比·德·罗吉、乔治·卡班尼斯等,并时相往来。与此同时,他和法国以外的女性朋友如凯瑟琳、波莉、乔治安娜等也通过书信往来保持着一种秘而不宣的亲密关系。
55、越是成功的人物越会读书,但他们绝不只是两脚书橱,而是“卓荦观群书”,是融入自身经验的阅读,是“师事”阅读,将书当作实践的宗师。最崇拜富兰克林的查理·芒格酷爱人物传记,号称“日读一传”,在一只眼睛失明的情况下,还是凭借自己求知若渴的精神,通过坚持不懈地自学,建立了自己多学科的思维模式——思维格栅模型,并将其成功地用于投资领域。“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将《论语》彻底融入了自身的经营哲学中,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语与算盘》一书。
56、“用信仰看事物的方式就是合上理性的眼睛。”
57、来来去去之际,有的就不翼而飞,不免使我怅惘良久,似乎它从来不曾有过想随我而去的愿望;有的干脆纤尘未动地静守在那儿,我知道这一回它非属于我不可了。我不能辜负它苦苦等待我的一片深情。而这些又恰恰是上面哈伯德所指的那类人称“经典”的书。
58、富兰克林改进写作的另一个特点也需要留意,那就是他很勤奋。当时他正在他哥哥开办的印刷所里当学徒,繁重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早上上班前他开始练习写作,下班后他继续练习;星期日,当印刷所里没有人的时候他也继续练习。作为一个清教徒,他在礼拜天没去教堂,而是反复的进行练习。
59、法国著名思想家杜尔阁将富兰克林誉为当代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名言“从天空抓取雷电,从暴君夺回权力”——进一步激发了法兰西民众的虚荣心和好奇心。正因为如此,富兰克林在法国构筑起脉络深广、实力强劲的朋友圈,他的外交生涯也由此步入巅峰时代。
60、富兰克林的13条道德准则有其时代的背景和个人实用性的考量,但是个人量身定做一份适用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准则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
61、据统计,法国在战时对美国经济援助的金额高达4亿美元。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的大力援助,客观上加快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正如历史学家比米斯所说:“与法国结盟对美国的独立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驻法全权代表、寓居巴黎长达十年的富兰克林堪称厥功至伟。
62、在不断地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大脑回路就会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还可以在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63、出于稳妥,我建议您也许可以选择李自修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先生是山东师大的老教授,山东作协成员。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是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都一定水准保证。
64、同时遵守13项美德难度很大,富兰克林做了一个13x7的表格,每个星期专注于培养一个美德的习惯,然后监督其它美德的违反情况,这样周而复始,一年可以完成4个13周的循环。
65、“经典”是那些永远占据着你的书架又永远翻读不完的书。
搜索更多
66句本杰明富兰克林作品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