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74句七堇年小说精选

七堇年小说

1、她就像猫一样地笑,鼻梁上挤出媚人的小皱纹,有时候往死里拍我,有时候再回嘴开涮我两句。

2、仔细翻看目录章节名“爱在第三杯与第七杯之间”“风眠湖”“查尔斯河的月亮”“火夏”“刀锋与丝绒”“你是我心底的青苔”;有了樱花划入残雪的春天、蓊郁盎然的夏天、风起叶摇的秋天、低音鼓一般的冬天;有了铺着薄雾的清晨与鲜艳的云朵被晚风撕碎的黄昏……这些极其富有诗意的名字是属于七堇年的小巧思。七堇年带领我们走进了她的私人博物馆,将她收集过的四季一一展览。(七堇年小说)。

3、七:想法挺久了,这本书写到的是斜杠青年。斜杠是现在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是现在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可能更强调独立自主性和自我认同的确定性等。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所以会勾画出这样两个有个性、酷一点的年轻人放在书里面。

4、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河的第三条岸》跟霍桑的《韦克菲尔德》之间非常有趣的共通点,就在于都讲了一个人跟家庭的关系,通过这种叙事的距离,它把小说的张力表现出来了,也把生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在阅读时反思自身。

5、很多年之后,她说,耀辉,你是唯一一个与我一起吃饭却是我付账的男人。(七堇年小说)。

6、但是我心里却清楚,子君不一样。我患她所不患的,哀矜她所不哀矜的,只愿留给她相见欢娱的朝朝夕夕,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7、我爱着她的年月,一直都做着她的知己。不爱她的年月,一直都做着她的情人。

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dee4e0100knhh.html

9、我黯然走到阳台上去,雨都停了。夜色渐渐褪淡。凉风习习。我百无聊赖抽了支烟,看这暗夜下的寂寂市井。灯火深处,楼下的街衢缝隙间走过失魂的女子;转角处的小天窗透着一豆光亮,那是谁人又无眠。我沾了一身夜露,再进屋的时候,她已经沉睡过去。我坐在床边看她安恬无知的睡容,只觉今宵梦寒。

10、可以说,七堇年是“80后”作家中难得地赋予成长的主题以美感的人。这样一种姿态,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有极为精彩而形象的表述:

11、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每天戴着耳机,在录音机的陪伴下行走坐卧,那台小小的录音机成了他身体的器官。奇怪的是,没有了绳索的束缚,刘恪并不感到轻松,相反,他时而觉得有一股压抑感缠绕着他。录音机不过是暂时的解药,儿子依旧生活在一个不能说话,没有声音的世界里。想到这些年一家人受的苦,他不禁悲从中来。自此,他患了严重的失眠症,白天昏沉,晚上清醒。他怕这样下去,身体会扛不住。他不能生病,他一生病,儿子就毁了。

12、下课时她把笔记还给我,道谢之后,又请我吃饭,说是感谢帮她喊到。

13、在七堇年的作品中,写于十六岁前后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虽多少显得幼稚而有点虚张声势,但就其在她的创作历程上的意义看却不可不提。这是作者早年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远镇》、《蓝颜》等常被评论者提到的作品,共计17篇。

14、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15、这一次,七堇年呈现给读者的又是怎样一部灵魂之作呢?

16、全书围绕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在友情、爱情的历练中,在与性格迥异的挚友的交往中,他逐渐化解人生的种种迷思,最终与自我、母亲以及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17、一句“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更是让七堇年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众多少男少女追捧的偶像。

18、七堇年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擅长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时代感的塑造,人物素描清淡却又回味悠长,现实主义风格浓烈,悲喜剧交织,笔触轻盈而内容沉重。

19、里面有青春期的叛逆与成长,有年少岁月的荒诞与无羁,有美好年华的友情与温暖,优美文笔,唤醒我们正经历或曾有过的心灵悸动。

20、《无梦之境》将人物设置在未来时空,借以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

21、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22、这一段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尝试与过去的影子告别,与青春分手,准备以另外一种姿态开始新的征程。

23、后来才知道,那时她甚落魄,与家人决裂,离开学校,住在一个已婚男人给她的房里,甘做笼中鸟。生活只剩下白日昏睡,夜里看碟,一整日一整日躺在床上吃酒,抽烟……唯一有所等待的,便是他来与她做几场爱。那男人心胸窄,怕她和别人搭上,不许她出门,也不给她什么钱。几乎是禁闭。

24、七堇年的小说应该是很现实了,完全是根据生活描摹的缩影。写的应该说是不相同的年代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虽然也是片面强调病态的人生。但是至少完全建立在现实背景上,而不是像安一样在时空上与现实完全脱节,只用词藻堆砌。七堇年的散文更好一些,是实实在在的散文,词句有很多哲理,简短唯美透彻。

25、在《大地之灯》中,作者在简生和母亲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淮”的形象。这是一个在年龄上几可以做简生母亲的女子,但她和简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而有暧昧的关系。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功能人物,她充当的是简生母亲的替代和补充,以帮助简生顺利地成长。

26、过去是这样伤心地看她那笑颜啊,那又如何。子君。我又不能悲伤地坐在她身旁。初见她,便觉得她已有太多往事,眉眼之间粉饰太平,她已忘记,她不提起,但我却心疼,舍不得她不快乐。只是奈何我错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否则,我会给她安平的一生。

27、她又埋着头无谓地说,那种年龄上,心里有点事的女孩子,大都要写点儿什么的吧。过了那个年龄,就没那么多心思了。

28、她犹豫了一下,淡淡笑了起来,说,耀辉,我不住学校。你陪我在这里等等吧,朋友马上来接我。

29、这里讲一个插曲,我读过骆以军两卷本的小说《西夏旅馆》,这部小说有很多拗口的长句,他把想象中的西夏王朝和当代台湾的城市生活结合在一起,后来我听讲座才知道其实骆以军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文字风格跟他的阅读障碍有关,他上学时读书特别慢,有阅读障碍,那怎么办呢,他去抄书,他居然把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抄完了。他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作品,也是用抄书的方式来阅读。这是很有趣的文学影响的案例。骆以军通过抄书来解决他的阅读障碍,而且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影响到他后来的写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骆以军的《西夏旅馆》,或者《遣悲怀》,或者其他的作品。这个作家长得特别像一头笨重的熊,体量特别大,所以他才能写出像《西夏旅馆》那样的上下卷的、格局非常大的作品。

30、《游隼》的作者16岁结束了学业,之后一直饱受病痛的困扰,观鹰其实是对他生理和心理的一种解放。

3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教育孩子这门事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一个任务,而父母这么深沉的爱有时候往往会导致让人遗憾的结果。

32、刘恪以为像往常那样,儿子清朗的声音水一样流淌出来,但是,什么也没有,没有唐诗,也没有宋词,什么也没有。

33、而新书《无梦之境》围绕主人公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了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

34、从《远镇》到《大地之灯》,以至后来的《灯下尘》,原生家庭与少年成长的主题在七堇年的笔下不断出现并深化。

35、几天之后她与那男人分手,之后她就和我的一个朋友在一起了。三人还出来吃过一次饭,彼此心知肚明,抬头嬉笑泛滥,低头就黯然无言。

36、我的公寓还是那幽暗模样,陷在一片嘈杂的市井中像一块渐渐下沉的安静荒岛。

37、成长中遇到很多的可贵,开始念念不忘要去祭奠那些人和事,于是找到成本最为廉价的表达形式,即写作,去防止自己向时光和记忆倒戈。

38、我错过了你的童年,少年。你已成了有故事的女子,泅渡而去,心里这样衰老。我们的生命相隔了整整一条长河。我只想给你一副昭然若揭的干净怀抱,但这亦成了幻念。

39、是在大学里碰上兰子君的。刚进校时,公共课多如牛毛,没完没了叫人厌烦。我们同系不同班,却被排在一起上那恼人的课。她从不来上公共课,却仗着系花的资格,总有一堆男生排队替她喊到。这也是她命好,名字无所谓男女。关于名字,我后来问过她,她只是说,老辈子一直认定是个男孩,父亲又爱养兰草,出生前名字就取好了,兰子君——君子兰。出生时爷爷得知是女孩,拉下脸转身就走……她兀自低头轻轻说着,说完又切切地笑。兰子君言行之中自有一番别样的分寸,与人群里那些艳丽得索然无味的女孩分辨出来。

40、我接下来讲的第六个小说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些研究者提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跟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有一个相像之处。唐吉诃德读了太多的骑士小说导致精神错乱,想象自己是个骑士,要战胜邪恶力量、拯救公主,他带着桑丘·潘沙这个随从不断上路,发生一系列故事;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里,包法利夫人因为年轻时读了太多浪漫主义小说,所以整个头脑整个意识都是公爵、贵妇人的贵族生活,浪漫爱情。不幸的是她嫁给了包法利,包法利是个乡村医生,是一个非常无趣、没有激情的人。包法利夫人无法忍受这样的丈夫,因为现实和她接触的浪漫主义观念产生了冲突。

41、《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6期选载林培源短篇小说《神童与录音机》(原题《神童与磁带》,发表于《广州文艺》2019年4期)。他也参与本刊策划的当代青年作家问卷。今天分享的文章里,林培源列出了影响他的十部经典小说。

42、母亲性格很强势,对她要求很严格。七堇年最初开始写作,她的母亲并不认可,觉得写作是不务正业。可倔强的七堇年,偏偏靠自己的才华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即便如此,母亲仍然不以为然。

43、我听着卫生间里哗哗的水声,心里忐忑而又落寞。将她扔在椅子上的包和裙子收拾起来挂好,又去厨房给她盛了一碗莲子粥。

44、子君——我默默地想——这是难言的世味。我本以为我有心一辈子为你担当,隐忍无言地给你感情。我也一直这样执恋你。但我终究累了。心里在老去,不愿做一个可怜人。你不属于我,我亦不属于你。

45、我反复看这一段,心里动容得疼痛,忍着热泪,提笔在纸上抄写下来,于凌晨出门,跑了两个街区,找到一个墨绿的旧邮筒,寄给了她。一个人慢慢走回来的时候,天都亮了。我一边走,路灯就一盏盏熄灭了下去。好像世界因我失却了光亮。我心里说,子君,不会再有人像我这样执恋你了。我也再也不要像这样执恋你了。

46、时空辗转,写到少年时代的简生与淮的故事,而似乎在每个少年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女子,带给你温暖,明亮的阳光。这与《西西里美丽的传说》的女主和少年不同,这无关情欲,只给你最温暖的关怀。 “她的身体没有与他游戏,只是希图告诉他,人与人应当如此。”

47、选自《收获·长篇专号》2018年冬卷、《收获》2019年第2期

48、十年间,七堇年相继推出了《澜本嫁衣》《平生欢》等长篇作品。2018年,她站在长篇小说创作的第十个年头,隆重推出了第四部长篇小说《无梦之境》。

49、那些间隙中的一块块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大地之灯·后记》)“黑暗”不会因为“灯”的存在而“消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地之灯》正是这“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而《澜本嫁衣》则是留给自己咀嚼和“消融”的“黑暗”。

50、七堇年热衷于书写成长的诸种疼痛与记忆。她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始终都在围绕成长的主题展开。这是七堇年的小说最明显的精神标记,也是她有别于其他“80后”作家的地方。虽然说,很多“80后”作家都在写成长之痛,但成长于七堇年而言,仍有不同一般的意义。

51、全书围绕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在友情、爱情的历练中,在与性格迥异的挚友的交往中,他逐渐化解人生的种种迷思,最终与自我、母亲以及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这一切何尝不是作者自我心境的重构与释放呢?

52、创作状态也是很简单,就是自己在书房当中,有时候会放音乐。

53、七堇年2002署名发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并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并于2007年首次出版,获得瞩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澜本嫁衣》;其后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出版、再版。

54、而新书《无梦之境》围绕主人公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了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

55、今天七堇年向我们推荐的这本《游隼》,它的作者,便是将这种翱翔寄托在鹰的身上。

56、然后我在想,如果那样一个状态,一个陌生国家的、完全不说你语言的中国姑娘坐在那陪伴你,那大概是一种非常孤独的感受。

57、我不开口,把莲子汤递给她,她接过来埋头就喝。喝完她便说,我累了,想睡。我知道她酒力不好,便关了灯,帮她脱了鞋,抬起她的脚放床上。她躺上床去便闭上眼睛。我抚她的额头,低头吻了她的发。

58、我低头笑,她亦笑。医生出了屋子,她便低低地说,耀辉,谢谢。

59、福克纳还有其他的小说,比如《我弥留之际》,讲的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带领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的人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里用了不同的视角转换,让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讲故事。《我弥留之际》的写作手法跟《喧哗与骚动》是有联系的,只不过《喧哗与骚动》限制的人物有四个,通过四个人来重复讲一个家族的故事,从而完成一个作品,但《我弥留之际》借助了十几个人,分五十九段来讲故事,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福克纳的写作手法影响了很多作家。福克纳在我的阅读史、在我的大师的排行榜稳居前五位。我201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父之名》也分了四部分,有点借鉴《喧哗与骚动》的意味。只不过福克纳用了四个人物,都是第一人称讲故事,但我在《以父之名》里,统一用第三人称的视角。

60、本书将人物设置在未来时空,借以反思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光明与阴影、冷漠与温情。在炫酷的时代表象下,呈现对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爱情与婚姻、人性善与恶等充满悖论的命题的哲性思索。

61、我们知道,福克纳和海明威两个人是同时代的,两人的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就相差一年,但他们好像从来没有见过面。福克纳给海明威《老人与海》写过评论。后来好像因为一些事情两人之间闹得不太愉快。福克纳的写作是一种比较繁复的、做加法的写作,他的《喧哗与骚动》跟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跟英国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还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些小说,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但我觉得对意识流写得最精彩的是《喧哗与骚动》。

62、在七堇年的笔下,成长不仅仅是噩梦,还是自我的反思和救赎。在“80后”作家中,七堇年是为数不多的写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反思的作家。七堇年的成长叙事充满了辩证的理性之光。《大地之灯》(2006)是七堇年写的第一部长篇;连同2008年出版的《澜本嫁衣》,截至目前,她的长篇只有这两部。

63、他不知道,如果就在树荫下歇息,影子就消失了,足迹也就没了,真傻呢。

64、当然也有对上一辈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对时代苦难的自我理解,《远镇》、《大地之灯》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七堇年的作品多给人以沉重悲剧的色彩,家庭环境导致七堇年比同龄人更加早熟。个人文化积淀与经历在作品中有很大的体现。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内容关注生死、宗教、信仰与情感。

65、在任何一个大城市打拼,每天上下班高峰这种规律生活当中的我们,其实也需要自己的一方天地,冷静地思考,理智地规划,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66、但七堇年也知道,这样的想象,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在稍后的《澜本嫁衣》中,她放弃了这样的想象,开始直面成长过程中残酷甚至残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灯》的纯净与希望,《澜本嫁衣》则弥漫着血腥和绝望。风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细细读来,仍能看出两书之间内在的精神上的关联。

67、这一切何尝不是作七堇年自我心境的重构与释放呢?

68、以不同年代出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主角:父,子,女,影射了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巨大疏离,和拒绝沟通的交流枷锁,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却各怀心事,内心悲怆宁肯独自承受或者与陌生人分享却不肯与至亲之人坦白相对。细腻呈现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痛苦的挣扎。

69、七堇年说:到现在记忆很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的时候,去土耳其。

70、《变形记》是一个小说集,包括卡夫卡的《变形记》、《地洞》、《在流放地》、《乡村医生》等,这些小说有种巨大的魔力,一下子就把我吸引进去了。那时候我还住校,每天晚上要上夜自修,我就利用夜自修下课到熄灯之前的那段时间在宿舍读。有时一个故事比较长,没法在熄灯之前读完,我就在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我那时候住8人间的宿舍,室友中有好几个熄了灯还躲在被窝做作业、复习。我很少开夜车,有一天,一个室友发现我也躲在被窝看书,隔天问我:“你不是不开夜车的吗?怎么也躲在被窝看书?”当时我不敢告诉他我在读卡夫卡的小说,被他一问,有种难以启齿的羞耻感,所以我就讲,“跟你们一样,我也在看教材。”好多年后,回想起这样一段经历,其实蛮有意思的。

71、我扫一眼她的抄写,倒也流利自如,把那简略内容几乎都还原了回去。

72、陈伯走后,刘恪泡了杯茶喝,陪儿子听录音。他冒着险将儿子手里的绳索解下来,没想到,儿子不但没反抗,反而安安静静的。刘恪找出一条耳机线插上,将耳机塞进儿子的耳朵里。儿子对耳机很好奇,不停将耳机取下,又戴上,他沉浸在自己的声音里,服服帖帖的。如此一来,那个声音的世界,就只属于他一个人了。

73、我在书桌边看了会儿书,天就亮了。上午第一节还有专业课,我要回校。走之前下厨给她做好了早餐放在桌上,随手撕下一张便条纸想要留言,捉着笔俯身颤抖良久,却无话下笔,把纸揉成一团扔掉,回头看到她还在沉睡,安恬如婴。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74句七堇年小说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