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句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精选
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
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守仁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
5、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恶莫深於袭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7、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8、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9、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瑄
10、 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长成了大人。——托马斯·萨斯
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4、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人,永远是相互的!你若善良处世,自有善心回馈,你若尊重他人,他人自会尊重你。
2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王守仁名言
22、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23、17744513373(梁老师)
24、“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25、知行合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绝对错误的。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2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27、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粪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粪。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价值的,看到别人的短处,会给自己增加负能量;看到别人优点,能给自己增加正能量,长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2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传习录》
30、翻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31、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3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3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34、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3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阳明
36、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萨迪
37、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38、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40、“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41、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不会走路。——德国
42、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王守仁名言大全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4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守仁《传习录》
45、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4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7、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48、你没有看到这朵花时,这朵花和你都处于寂静无人知的状态;当你来看这朵花时,此刻这朵花的明媚就生动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4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50、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51、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52、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5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4、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55、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5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5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守仁《泛海》
58、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5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0、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6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3、夫学贵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虽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於孔子者乎?
64、 “阳明心学传习班”试听费、单次课程收费 4980/人,3月19-20日在北京三智书院开课,解读《传习录》(上):心即理
65、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66、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67、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6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守仁
70、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7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2、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7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搜索更多
74句王守仁的名言有哪些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