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31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精选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

1、《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

4、王学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他认为“心即理”、“良知”是心之本体。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得学而能的本然。

5、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

7、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最艰难的时候,就要看人的耐力和定力。王阳明他因为秉公直言,得罪了当时的奸臣刘瑾,被廷杖差点残废。被贬为贵州龙场,大太监刘瑾赶尽杀绝,派杀手暗杀他。

8、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9、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0、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11、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12、  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文字寄图片整理来源自网络)

13、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14、经过大彻大悟的王阳明,发现天下万物和人生在世是如此这般的美妙,心态一下明亮起来。可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因水土不服,与其同来的随从相继病倒,王阳明不但要亲自劈柴、打水、做饭,照顾他们,还要开荒种田,解决粮食自给:“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15、  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6、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7、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18、王阳明31岁时,告病回到余姚老家休养,并在家乡的阳明洞中筑室读书,渐悟仙、释二氏之非,开始一心一意专注于圣贤之学:道学。此时的王阳明,已有道学家的人生境界与心性修养,认为只要与天理合就可消除个人私欲,达到“光风霁月”的至乐境界。他的《寻春》诗曰:“十里湖光放小舟,漫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白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那种“乐在哪里,乐在心;有此心,便有乐”的玲珑透彻、脱俗超尘心情无不跳跃于空灵优美的诗章之中。而那首《山中立秋日偶书》:“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则展示了王阳明洒脱澄明的情怀。诚然,此时的王阳明也有过未能脱尽渣滓、脱凡入圣的惶惑。他在《化城寺》诗二中所表达的“云里轩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充满了对“天人一体”的圣贤气象的无限向往,并孜孜以求。

19、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20、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21、知行合就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说要遵守承诺,不得说一套做一套,搞阳奉阴违。知行合一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至理,不得违背天意,个人利益必须自觉让位于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

22、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23、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24、有点像绕口令。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25、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26、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

27、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28、嘉靖六年五月,56岁的王阳明被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前往广西征讨思恩、田州之乱。一纸任命,打断了他安闲惬意的讲学生活。九月初王阳明带着对未满周岁儿子的无限不舍和牵挂,再次披上戎装,踏上前往广西的征途。在征途中,王阳明还时时不忘传经授道,留下了《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德洪汝中方卜筑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等诗篇。到广西后,王阳明很快就妥善解决思恩、田州事件。然而,就在这时,广西的断藤峡、八寨又发生民众暴乱事件。57岁的王阳明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破断藤峡、平八寨,还以此赋诗记录:“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破断藤峡》)、“见说韩公破此蛮,豼貅十万骑连山;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平八寨》)

29、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30、王阳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观点,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说心怀着一个志向,一日未曾实现,一日便会感觉到它刺得人心头发痛。以心痛为喻,这是一种何其强烈的紧迫感,也正因这种紧迫感,王阳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动中去。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31句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内心光明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