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61句30篇精美古文欣赏精选

30篇精美古文欣赏

1、古诗文是修饰过的语言,特别是古诗,讲究平仄,因此读来朗朗上口;古诗文,特别是诗词,又是一种音韵的语言,配以音乐,往往能动人心弦,感人心魄。针对这样的属性,今天的三堂课上,老师们都非常合理地运用了媒体,将古诗文转化成音乐或影像,甚至还让学生在教学中伴着音乐吟唱……我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会觉得学古诗文真有情趣,真好玩。

2、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30篇精美古文欣赏)。

3、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了。

4、   印刻书院中国古典美文系列所选篇目,皆为几代人诵读的文学经典,篇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教育部指定新课标必读书目。大家名作,经典绘图,赏读解析,全面提升孩子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品味,给孩子地道的传统文化熏陶和纯正的美学涵养。

5、   除了修辞的用法外,袁宏道写满井之春,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这几个典型事物来以点带面,这也是我们写游记类文章必须学习的一点。

6、《人民日报》点评:此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7、译:蝉儿长久不断地叫,没有穷尽。猿猴长久不断的叫,没有停止。

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9、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pìn)鸡,母鸡。

11、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12、他以真题和模拟题作为重点,帮孩子迅速抓取考点知识,综合了小学古诗文常考题型:默写古诗词、根据要求写诗歌、读句子写意思、写人物称号或是以阅读题的方式等……提高孩子的诗词理解和运用两大能力!争取做到不丢分,不扣分!

13、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4、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15、《人民日报》点评:本诗开头,回顾身世。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1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7、《人民日报》点评: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意味深长。

18、   正夫曰:人言陶渊明隐,渊明何尝隐?正是出耳。(施德操评《桃花源记》) 

19、专业领航赏读,让孩子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语言特色以及艺术价值,习得古人超凡的优秀品格。

20、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12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1、鱼龙混杂: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对象不能只是坏人。

22、本文为原创,引用或转发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2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6、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7、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

28、可以说,如果孩子们把这套书烂熟于心,无论是应对考试、写作,还是日常的交流和表达能力,都会上升好几个台阶。全部掌握,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真的就没问题了!

29、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30、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像棋子一样排列,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适用于空间范围较大的地方。如,这片土地上有着最美的风景,湖泊星罗棋布,植物生机勃勃,动物欢快奔跑。

31、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32、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3、译:(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随水漂去。

34、《人民日报》点评:《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

35、为了让孩子真正做到“读有所感、忆有所获、学有所用”,全书从诵读、背诵、翻译、理解、知识拓展、考点难点等多方面,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深刻把握。

36、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7、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8、  我们有没有想过听听古人对于古诗文的评点呢?

39、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0、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41、品读传统文化精髓,与大文学家对话,提升古文阅读、遣词造句、写作、鉴赏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42、译: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之处,有时偶尔漏出(一丝一线的)阳光。

43、   作者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鱼都是他厌弃官场,欣慕大自然的主观感觉的折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随着草木向荣,禽鸟的欢叫,春风的鼓荡变得更浓更深。情与景、主观与客观便浑融到一起分不清孰宾孰主了,这就是游记类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法的范本,值得孩子们好好研读和学习。

44、甚嚣尘上:甚嚣,十分喧闹。尘上,地上尘土飞扬起来。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的忙乱状态。后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

4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6、⑴坻(chí);⑵篁竹(huáng);⑶清冽(liè);

47、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4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9、“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50、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51、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52、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5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4、   第二段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鱼的动静之态,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表现游赏的乐趣。作者因改革受挫,被贬远方,内心充满愤懑和凄凉。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55、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5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7、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

5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9、6册书按照年龄进行同步教材编写分册,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协同性和科学性。

60、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61句30篇精美古文欣赏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