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句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精选
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1、一种已经从意识对立里解脱出来的客观化行动,就很近似于可以一般当作思维本身的那种东西了。但这种行动不应该叫做意识,意识自己包含着自我与其对象的对立,这种对立,在那种原始行动中,并不存在。
2、科耶夫所探讨的仅仅是《精神现象学》中的黑格尔的哲学,它从自我意识之分裂这一唯心主义角度被理解,并被束缚于从感性直接上升到绝对知识的暗喻之中,而这一暗喻的核心在于主奴辩证法。这是因为与他者交锋的形式主义具有身处危险和死亡气氛中的诗意效果:这一黑格尔在马尔罗这样的革命浪漫主义者中,甚至于在超现实主义者中博取到了听众。巴塔耶(Bataille)和布勒东(Breton)都会承认科耶夫对他们的影响。
3、(3)自身的内在差异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学基础。
4、参考《小逻辑》81“直接的感性意识,因为它同时包含有思想的成分,所以局限在质和量的抽象范畴。这种感性意识通常被认为是最具体的、因而同时也常被看成是最丰富的的。但这仅是就其材料而言,倘若就它包含的思想内容来看,其实可以说是最贫乏的和最抽象的。”
5、黑格尔仍然是一场无休止的冲突的焦点。因为只有对他内在分裂的深入理解才能对马克思/黑格尔关系的思考中同时防止我们走上唯心主义-浪漫主义的偏道和科学主义-学院派的偏道,并最终防止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单纯的憎恨。(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6、(2)差异着的事物、要素、性质和关系等必须共有一个共同的维度,才能测量事物和性质是否具有两极性,叫做共维。一张填好的某某人体格检查表中有许多项目,填表人的出生年月与他的身高体重的差别找不到一个维度使它们构成两极性。
7、(2)马克思在1853这样写道:“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的思辨哲学家(黑格尔),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定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在他看来,‘两极相逢’这个朴素的谚语是一个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所离不开的公理,就像天文学家离不开开普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15)(AmostprofoundyetfantasticspeculatorontheprincipleswhichgovernthemovementsofHumanitywaswonttoextolasoneoftherulingsecretsofnaturewhathecalledthelawofthecontactofextremes.Thehomelyproverbthat“extremesmeet”was,inhisview,agrandandpotenttruthineverysphereoflife;anaxiomwithwhichthephilosophercouldaslittledispenseastheastronomerwiththelawsofKeplerorthegreatdiscoveryofNewton.)
8、在本世纪上半叶,黑格尔对于令某种马克思主义适应我们思想界的需要起到了唯心主义中介的作用。接踵而至的是权力无限的科学主义传统的反攻:站到讲坛上的是博士们的非政治性马克思,黑格尔则消失于辛酸的幕后。
9、(1)黑格尔自己本来说得很清楚:“在近代自然科学里,最初的磁石里所发现的两极性对立(oppositionaspolarity)逐渐被承认为浸透于整个自然界的普遍自然律。”(14)所以对立或矛盾关系中的对立的首要条件就需要它有两极性,两极的差异性(这时差异达到最大值)而不是非两极的差异性。
10、毛主义的目的在于与这种轮换和这种规避决裂。但是,我们看到了什么?新哲学家们跑来将黑格尔主义变成幽灵,变成国家的理性怪物。这种做法,由于他们对辩证法所怀有的憎恨,拉进了他们和阿尔都塞的距离,不同之处在于,阿尔都塞想要通过这一阴影的效果为马克思带来更大的光辉,而其他人的目的则在于将再次被画上等号的马克思和黑格尔归入思想大家的范围,这些思想大家被视作一切罪恶之源。
11、(3)差异必须组成某种极性或两极性。典型的特征是事物性质、作用、倾向的某种相反性,表达为数轴上的两端点,数轴上的差异点是无限的,它包含了相对有限的极点。
12、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对黑格尔哲学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对于他的部分作品的出版和再出版主要分两个阶段:
13、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14、黑格尔辩证法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15、吴宏政:推进黑格尔研究,最重要的是需要确立对待“思辨哲学”的形而上学态度,这是对哲学本性的尊重。哲学是需要面向现实的,但哲学决不是以经验的、感性的、直观的方式面向现实。在这方面,黑格尔强调的“概念的认识”仍然是需要坚持的思辨哲学的基本原则。怎样以“形而上学”的方式面向现实,在“概念的逻辑”中把握现实的本质,是哲学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另外,黑格尔开创的思辨逻辑的哲学道路,需要后来的研究者“接着黑格尔往下说”,而不应该对黑格尔“置之不理”。对待黑格尔哲学,应该用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坚持的方式即“扬弃”的态度。
16、(2)差异不能还原为矛盾,矛盾却可以还原为差异(一种最大的差异)德勒兹说“并不是差异预设了对立而是对立预设了差异。这不是通过追查差异到它的“根基”(对立)来解决差异,相反,对立背叛了和歪曲了差异的解决。我们认为,不仅差异自身不是“已经”是矛盾,而它不能还原为矛盾,因为后者并不比差异深刻,而是差异比矛盾深刻。”(DR,p51)
17、总之,辩证思维是一种解释力非常强大的思维方式,但我们也需要警惕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很容易把辩证思维当成一种诡辩的工具,甚至合理化现状,这也是很危险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18、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础主义的,即他们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即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
19、当事物向一个方向运动的时候,反方向的作用力也会逐渐加大,直到最终彻底改变方向。
20、举个例子,在《庄子·秋水》篇中说:“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用差别的眼光来看,顺着事物大的方向去观察,事物没有不大的,顺着事物小的方向观察,事物没有不小的。
21、不过,1950年8月,斯大林对语言有一个当时是新的看法,他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有一段对话。“问:语言是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否正确?答:不,不正确”。“语言和上层建筑有原则上的不同,但和生产工具,比如说,机器就没有区别,生产工具和语言一样。对各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也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8)“语言有‘阶级性’的公式是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公式”(9)由此斯大林逻辑推出,语法学、语义学也是没有阶级性的。于是一些苏联哲学学者再向前推演,主张形式逻辑也没有阶级性,所以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也是可以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服务。
22、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唯物的形态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黑格尔提出的自由国家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辩证法发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扩展资料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
23、(2)从今天标准分析的高等数学的观点看,在某一个时刻t,虽然时间只在那一点上,空间也只在那一点上,但它却有一个瞬时速度:
24、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25、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也使用"辩证法"这一概念。J.邓斯·司各特称辩证法为关于"存在"的专门学说,P.阿贝拉尔则把辩证法叫做区别真理和谎言的艺术。
26、前面说到黑格尔认为,差异与多样性的东西,只有相互被推到矛盾的尖端,才是活泼生动的自己运动和生命力的内在脉搏。”(《逻辑学》下,第69页)其实,情况正好相反:
27、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28、一般说来一种极性确定了,它的对立面也就确定了。但是某物的对立面並不是他物。他物是某物的补。有无限多的他物,他们只是与某物有差别的事物。张三与李四就是如此。“关于"差异就是矛盾",毛泽东与艾思奇有过爭论,不过其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看,艾思奇在《哲学与生活》一书14页中写道:“差别的东西不是矛盾,例如笔,墨,椅子不是矛盾。但如果懂得推移和变化的原理,就知道差别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矛盾,倘若某两件差别的东西同时同地在一起并且发生互相排斥的作用时就成为矛盾了。”毛泽东批注道:“‘差别不是矛盾’的说法不对。”“差别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具体的矛盾。艾的说法是不妥的。”接着1937年9月,即写完矛盾论一个月后,他写了一封信给艾思奇说,“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你看,他们讨论问题多么客气!现在看来他们两人都认为,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才是矛盾,这个条件就是我们上面反复说的差异成为矛盾的三条件。可见差异比矛盾普遍,是不能得出“故差别就是矛盾”的。据我所知,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科书中正式提出“差异就是矛盾”这个命题的,首推毛泽东的《矛盾论》。当时被斯大林圈定为苏联标准哲学教科书的是米丁等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他们都只说到这一步:“德波林描绘着一个完全机械的表式,根据这个表式,我们首先遇到简单的差异,然后发现对立最后才见到矛盾。他们不了解,在每一差异中都包藏着矛盾。”(29)毛泽东在参考这本书写《矛盾论》时加上了这一句:“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30)现在需要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根源在于黑格尔混淆差异与矛盾。所以乌杰曾经说过黑格尔误导了许多哲学家三百多年我们并不反对对立统只是认为它不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規律。差异统一或差异协同比它更普遍,对立统一只是差异同一的一种特殊形态。在我国,时任包头市长的乌杰1988年提出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表示支持(刊登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二期上)。在距离思想解放的80年代渐行渐远的几十年间,哲学家们和意识形态家们几乎没人理会,我想现在应该到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29、。1969年,奎因写了《自然类》(23)一文,针对两个确证悖论进行分析,他将顾德曼想要说的话说了出来:解决两个悖论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制定一个自然类的理论,由此来确定什么是自然定律,凡能投射到自然类和自然定律中的证据才是真正的确定证据。他特别指出一个可投射谓词的补(逻辑学上的complement)与该可投射谓词相比,是不可投射的,因为可投射谓词的补里没有一个固定的自然类,或者说有各种各样的甚至无限多的“类”例如,“乌鸦”与“黑色”对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陈述可以算是可投射的。它符合投射理论,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是已被证据支持,未被证据否证,尚未被证据穷尽,而它的谓词是已被投射了的,从而对于“天下乌鸦一般黑”来说是可被投射的。但是一片绿叶或一朵红玫瑰对于“天下不黑就不是乌鸦”从而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命题是不可投射的。因为句子中的谓词“不黑”,“不是乌鸦”是可投射谓词的补,所以是不可投射的;“‘绿’与‘叶’是可投射的。绿叶算作投向“所有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以及“所有绿的东西都是叶”的可投射谓词。所以只有黑乌鸦能确证‘天下乌鸦一般黑’,它的黑乌鸦的补是不可投射的(thecomplementsnotbeingprojectible)”奎因这个可投射概念比顾德曼的可投射概念更加简单明了。并且它切中某物-他物论题的要害。
30、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一些哲学家围绕世界的本原问题进行了争论,产生了辩论的方法。
31、(4)非P由(3)(4)运用选言三段式,得出:
32、乐极生悲、盛极而衰、福祸相依都体现了这种智慧,这里的关键是,不是“乐极”了才“生悲”,而是在快乐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悲伤的种子,矛盾双方是并存的,而且是一起发展演变的,这是道家思想辩证法,也可以称之为“自然辩证法”。
33、王南湜: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需要打破哲学各个二级学科的界限,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并通过对话交流以期达到视界的融合和深化。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应当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特别是与中国哲学精神的建构关联起来,而不是局限于单纯的学术讨论。
34、一般认为公元前6世纪的赫拉克利特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35、所以如果自相矛盾被看作是正确的辩证法,则可以为任何论题做出辩护,说“江青是迫害老干部的杀人犯”是对的,而说“她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的旗手”,也同时是对的。“放屁是正确的”这是对的,同时“放屁是错误的”也是对的。所以P&P从形式逻辑上看是个永假命题。为了避开这一点黑格尔和他的继承者必须向形式逻辑进攻。前面说到恩格斯主张常数数学以及研究静止状态时运用形式逻辑,而高等数学以及研究生命与运动状态时运用辩证逻辑。不过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概括得最为简练。
36、亨普尔归纳确证悖论和顾德曼新归纳之谜的启示
37、第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别要注意出发点的确定,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并不是人为加在客观事物上的。
38、黑格尔矛盾辩证法有两个论题:(1)运动的本质就是矛盾,“某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2)存在的本质就是“某物”(Something)与“他物”(Others)的对立统一。因此Something和Others可以归纳入对立统一的概念中,从而使对立统一成为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或普遍规律。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的观点看,第一个论题完全违反数学哲学的公认的点、线、面等理性抽象原则,并导致任何命题都是真的那种诡辩论。第二个论题混淆“差异”与“对立”的概念,陷入亨普尔归纳悖论,顾德曼蓝-绿悖论不能自拔。这两论题是黑格尔的致命伤。由于许多年轻教师同时教授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分析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39、辩证法研究思维的过程,主要研究过程中概念之间的矛盾,所以辩证法逻辑与形式逻辑不同,而这种矛盾是概念间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40、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41、一时之间孤立无助的知识分子被迫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来认同,并从这一再次认同出发重新定义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第一个任务导致了对于知识和知识性的绝对崇尚,亦即结构主义运动。第二个任务,经过一场猛烈的颠覆,将马克思不是视作一个以他人和劳动为对象的形而上学家,而是变成一个研究社会结构的学者。在两个任务中,他们都大张声势低与黑格尔一刀两断。
42、但是辩证思维正好相反,辩证思维兼容矛盾,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3、由此,与30年代开始的进程完全相反,这一次是为了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服并让我们承认它的丑恶,人们才再一次操纵我们哲学核心思想这个谜:黑格尔和马克思在辩证法问题上的相互印证和分裂。
44、在我们来看,科耶夫(Kojève)在三十年代开设的学术讨论会标志着对黑格尔的参照开始以某种非纯学院的方式参与到时代的意识形态忧虑中,从这一刻开始,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黑格尔形象,这一形象经过三十多年才开始摆脱——并且这远远没有完成。
45、关于第一个问题,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S1)又在另一个地方(S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运动是不需要时间的,即:
46、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47、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各派论争之风盛行,哲学家们都比较注重争论的技巧和方法,这时,人们把论证或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辩证法。
48、《中国社会科学报》:贺麟、王玖兴、王太庆、王造时、杨一之和朱光潜等前辈学者,在翻译黑格尔著作并使黑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梁志学、杨祖陶等学者对于黑格尔著作的翻译,使我国读者能够更为全面、系统地领略黑格尔哲学的面貌。此外,一批青年学者也推出了从新的视角开展研究的论著。您如何评价我国学者在黑格尔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
49、从定义上讲,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是相对的。逻辑思维基于因果推理,追求逻辑一致性,排斥矛盾。
50、恩格斯总结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为三个原则: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我们可以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用道家的辩证法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
51、我们现在首先来研究一下对立(相反)与非对立的差别的区别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黑格尔等人的矛盾辩证法是怎样使用对立的概念的。
52、(1)他们对于什么叫做静止没有做出概念的分析,就使用它来做出种种推论。其实,所谓静止,指的是无论怎样短的时间间隔里物体质点只在一个地方。所以,说“某一个时刻在某一个地点”不能说它是静止,而在“另一个时刻它又在另一个地点”不能说这表达的是静止的总和。在黑格尔的时代,微积分还没有建立在极限论和实数连续统的基础上,至少对于黑格尔来说,情况是这样;他不知道无穷数列可以收敛到一个极限点,他才犯了这个错误,至少在科学上是这样。
53、黑格尔辩证法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54、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
55、(1)差异必须处于统一体中并发生现实的相互作用。我与慈禧太后有差别,但不处与统一体中并发生现实的相互作用,所以不组成对立物,尽管我是男人她是女人,在这一点上有本质差别。。
56、让我们来阅读毛泽东在《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段话,他说:“上面说了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与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两种对于世界观上面的斗争,就形成了思想方法上面形式论理与辩证论理的斗争。(注:logics一词原来翻译为‘论理学’现在翻译为‘逻辑学’)
57、就像在寒冬中会孕育春天的希望一样,就像一个人膨胀的时候,其实他的风险也在膨胀一样,当这种风险达到一个临界点,事情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58、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
搜索更多
59句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