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69句论语警句精选

论语警句

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警句)。

2、(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大范围推行,“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语文将深刻影响其他各科,而名著阅读又是新高考语文的最大趋势。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10、(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1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论语》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21、(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2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2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27、(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8、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0、在路边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不加考证,就到处传播,这是无德的表现。现在上网方便了,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流言蜚语更多了,就更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在没有辨别真伪之前,不要四处宣扬。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33、(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34、(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5、(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36、(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0、(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

4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2、同样为大家提供本期的可打印电子版,后台回复“论语”即可下载哦~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4、(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警句摘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52、“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论语》

53、(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55、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5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8、(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5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61、(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3、大意: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6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6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66、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8、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69句论语警句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