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句歇后语的由来简介精选
歇后语的由来简介
1、无神庄不修庙—-名副其实。无神庄村,位于冀州城南偏西25公里处。今属南午村镇。该村明朝末年建村。该村为什么命名为无神庄呢?因为,该村从来也没有建过一座神庙;该村村民均不信神。为什么不建神庙、不信神呢?据传说:该村始创建者,是本县南午村姓周的一条血性硬汉子,一是,父母二老仅一年时间内就先后得病,都是被神汉、巫婆没有看好而早亡;二是,他的家庭总被村里人欺负。因此,他父母去世后,负气携家眷离村出走,选地另立。他选的就是现在的无神庄。他去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一个村庄。因为他是创建者,村里人自然听他的,他规定,不修建神庙、不信神。《冀县志》载,该村以农业为主,尤其是种植的黄瓜远近有名,被称为“线黄瓜”,长1米上下,粗6厘米,重3市斤左右,肉多籽少,鲜嫩,美味可口,风味独特。(歇后语的由来简介)。
2、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
3、《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4、老和尚叫碧空支起锅灶把人参洗净,放在锅里,添水、点火、开煮,老和尚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火候。不一会儿,有人来请老和尚去念佛诵经,超度亡灵。老和尚本意不去,可出家人以善为本啊,只好跟来人去了。临行时嘱咐碧空道:“要用文火慢煮,千万不要掀锅,一定要等我回来再说!”碧空按师傅说的煮了一会儿,锅四遭儿冒圆了热气,满屋里香气扑鼻。他掀开锅弄了一点想尝尝鲜,一尝,感到特别香。不尝则已,这一尝就馋得没法忍受了。于是就又吃了起来,越吃越香,越香越爱吃。他把什么都忘了,只管吃、吃、吃,一会儿就把这棵人参吃完了。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师傅,给师傅只留点汤叫什么话?不如明天再去给师傅找一个回来煮煮吃。想到这儿,他就把一锅的汤泼到了寺的院子里。倏然间,他觉得身轻如羽,在旋转,在升腾,随即,他和竹林寺一起,直往天上飞去。却说那老和尚,人虽在诵经念佛,心思却一直在那锅里的人参上。突然,他掐指一算,说了一声“不好!”拔腿就往竹林寺跑来。待他赶到,寺院已升到了半空,老和尚用手往天上一指说了声“停”!那寺院便在半空稳稳地悬住了。碧空看见师傅,心里一阵内疚,流着满脸热泪向下高呼:“师——傅——!”老和尚也向空中高喊:“徒——儿——!”“哗——”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据说,这雨就是碧空独食人参,心内疚痛而流下的悔恨泪水!竹林寺飞上天去,碧空变成了神仙。之后,每逢阴天下雨之前,冀州上空就布满彩云,竹林寺在彩云中隐约出现,人们还能听到仙境中那阵阵钟鸣。这就是“冀州的竹林寺----天上见啦”的来历。
5、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6、穿着打扮各别;连写字画画都与众不同,也挺各别。
7、记载说舜的两个妻子是尧的女儿,长女曰娥皇,次女曰女英,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两人死于江湘之间,楚人习惯上称之为湘君。
8、有一次,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元佑年间的,即逼其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当老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来的俸钱一千贯,皆为元佑钱文,如何处置?”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9、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出路数,越看越逼真、越爱看。
10、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1、我小时候,四王府的老人常提起“贾宝玉”在营子里喝酒写书的事儿。
12、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他跟随昭烈帝刘备东征西讨,辅佐刘备打下半壁江山。
13、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4、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5、一次皇帝天坛祭天,还有就是惊蛰皇帝奔先农坛耕地,所以给皇帝用的城门必须得盖得像样儿,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说的话,它也就40多米高,也就相当于北京城居民楼十二三层楼那么多,但搁过去这绝对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
16、在怀来县境内,老百姓中流传着不少口头禅,有部分是本地很有特色的歇后语。土木镇二台子村就有这样一句:“二台子放火——人全了”,这句歇后语在当地运用的人还真不少,追问这句歇后语的出处,真正知道来龙去脉的恐怕没有几人。
1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8、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19、有句顺口溜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这不是一句好话,说咱北京人油滑,其实不然,因为咱北京人天生就自带幽默感,比方说咱北京都特别喜欢说歇后语儿,既诙谐又幽默,还能表达出自个儿想表达的意思,简单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坟地改菜园子-拉平儿
20、但是不幸的事儿发生了,在《帝京景物略》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不知何年,有人依塔造屋,后又开酒食店,将肘子挂于塔格,说白了就是有人竟然把这塔给改成饭馆儿了,还把肘子挂在了塔上当招牌
21、成龙女儿割腕自杀,告母入狱: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
22、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3、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24、原指王胖子的身材比井口还粗,跳井,自然下不去。形容难为人,与人过不去。
25、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26、先往纸上泼墨,再拿笔横涂竖抹,最后才勾边,画完了。
27、良心庄的人办事—-亏不了外人。良心庄村,位于冀州城西北10多公里处,南临滏东排河,北靠滏阳新河右堤。今属小寨乡。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于氏、毛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因当时只有两姓,故命村名两姓庄,后以谐音沿革为良心庄。歇后语“良心庄的人办事—-亏不了外人”,是说良心庄的人办事讲良心,必然不会让外人吃亏。
28、五分村的买卖—-小本生意。五分村,位于冀州城西南40多公里处。今属西王庄镇。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原名五镇村。因天灾兵祸村民剧减,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南、闫等姓,村名仍用五镇村。当时交纳钱粮,按村庄大小和耕地多少分为十等,该村属中等,正好五分,五分便成为村名。歇后语“五分村的买卖—-小本意”,是说做买卖,仅有“五分”的本钱,当然是小本生意了。
29、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30、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31、别人喜欢穿合身的衣服,他却常常穿大穿小、穿肥穿瘦,显得有点特别。
32、我们在香山地区听到了一些由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思想品格、秉性爱好所形成的歇后语。
搜索更多
33句歇后语的由来简介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