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27句关于物候的谚语及意思精选

关于物候的谚语及意思

1、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地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

2、我国民间还流传着“小雪对小暑”,“大雪对大暑”的说法。意思是说小雪前后出现的天气与小暑前后的天气相对应,如广西有“小雪落了雪,小暑有干旱;小雪下了雨,小暑不干旱”等等。

3、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该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初霜到终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4、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5、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6、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7、立夏以后,是华南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一般为:华南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华南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75至100米。华南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8、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9、还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清柳,七九八九河开口,到了九九遍地走”。

10、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11、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12、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13、志愿填报|2020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大汇总(28篇)!转发给你身边的高考生及其家长,他们会感谢你的!

14、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立夏前后,只有华南南部跨入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在“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南方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华南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15、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16、(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17、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18、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

19、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20、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21、  实用性。如“蚂蚁搭桥,大雨泼瓢”能预报天气。

22、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23、   自然类。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蚂蚁搭桥,大雨泼瓢”、“霜前冷,雪后寒”等。

24、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初夏)(黄梅时节就是春末夏初。)

26、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27句关于物候的谚语及意思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