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句雨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精选
雨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十九年孤岛流亡,成就了雨果。海浪击打礁石,昨日风流倜傥的文学天才、爱情的浪子沉思了,默想了,他成了一个孤独的自由思考的人。他有了彻底思考人类命运前途的机会。
2、(岛上的中式家具和装饰在两人去世后,被雨果的挚友,保罗•莫里斯PaulMaurice从朱丽叶的外甥手中买下,从海岛搬到了巴黎,1903年捐给了巴黎市政府,安放在今天的雨果故居。一段时空穿越的故事。)
3、正要步入下一个客厅时,靠窗墙上的一幅小肖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4、“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5、这种神秘的震撼,我想也只有真正孤独过的人能懂,能感受到这份神秘,这份神秘就如写诗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是挡都挡不住,想要高歌。李白其实也是孤独的,他写很多诗,都看出了一种孤独与寂寞,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所以说雨果的语录,道出了一个天才的特征,值得现代人好好学习一下!
7、为什么要写作家的恩怨?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懂得仇恨。雨果说过:“文学仇恨是最真切的仇恨。政治仇恨简直不值一提。”作家拥有滔滔的文笔,更善于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表达各种想法。而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表达也更具有娱乐性。再现他们当时的智慧火花、钩心斗角和相互蔑视的场景,以及他们的谎言和欺骗,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用我们的视角审视这些受人敬仰的作家,真正理解他们内心的得失(无论我们感到可笑也好,惊讶也罢),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透过“文人”迂腐僵化的表象,发现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变化,同样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8、故事中的主角冉阿让在被主教感化后洗心革面,看似一直在在拯救别人,实际上他自己也一直在被拯救。在这部作品中雨果赋予了冉阿让极为浓厚的宗教情结,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圣徒的化身,既是在行善,也是在赎罪,用自己的爱跟宽恕去回报那些爱他或是恨他的人,并最终使这个角色超越了宗教的范畴,也超越了现实,成为了人类终极精神跟信念的化身,实现自我的“救赎”。
9、见证了社会巨大变迁的雨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高举浪漫主义大旗的少年,此时的他更注重人道主义关怀,他在书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
10、格温普兰的妆容更值得大书特书,如今的小丑形象便是脱胎于此。导演在电影前半段一直在刻意地隐藏他的真实样子,总是在用围巾围着或者用一些物件挡着,而铺天盖地的演出宣传和观众们趋之若鹜的疯狂,更加吸引到电影观众的好奇心,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直到第23分钟的时候,格温普兰的真实样子才展现在银幕上,但是好像并没有演出宣传单中的那么搞笑,在背景音乐的带动下,竟然有一种悲伤的感触。格温普兰的嘴咧开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使用深色唇彩勾勒出笑脸,却让我们心生怜悯。
11、少年雨果是浪漫主义者倡导者,他极为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雨果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他的这些观点表现出了巨大的革新精神,它追求理想、崇尚自我,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2、雨果80岁后精辟地表达他的信仰:“我发现自己已享受到永生。我像一片树林,经过多次砍伐,而新长出来的枝条,不但比旧有的更有活力,而且高耸入云。艳阳给我热力,土地供应我丰富的浆汁,天堂给我亮光,让我预知未来的世界。你说灵魂毫无价值,它完全受到身体的辖制;那为何我的体力日益衰退,灵命反倒更加光明,这又当作何解释呢?
13、“维克多先生,今晚来我的住处吧,我对你的爱将
14、我很幸运,我童年时代的文学启蒙自《悲惨世界》开始。
15、这部作品虽然名字叫做《悲惨世界》,但它的主旨不是悲惨的苦难,而是光明的“救赎”。在这个故事里既有无耻卑鄙的恶贼也有高尚完美的圣人;既有悲壮的战争也有甜蜜的爱情;既有恢弘的历史背景也有渺小的人物描绘,伟大或低劣,肮脏或纯洁,各色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却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光芒,书中的各色人物,也都是人类极致情感的化身。
16、我说过一句话,在玛尼家里赢得了高度赞赏:“波德莱尔?他就是在夏朗东的贝朗热!”
17、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18、是的,他不仅是大作家、诗人、画家(他的黑白速写画令很多现代派画家汗颜),他还是出色的室内设计师,心灵手巧的木匠!
19、革命斗争中,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并写诗哀悼那些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20、在外漂泊十九年后雨果于1870年重新回到了巴黎,本以为世人早已将他遗忘,没想到故国却将他视作英雄。
21、在《悲惨世界》中,雨果描绘的或者是表达的重点绝不是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大潮,也绝不是人世间的悲惨故事,而是那一个个或高贵或卑贱、或整治或卑鄙、或博爱或自私、或英勇或懦弱的人,还有他们人生的悲喜剧。
22、“雨果的创作技巧不同凡响,对他的天才并无妨碍。”(法国作家于勒·勒纳尔评)
23、《笑面人》全片充满了欢声笑语,却也无时无刻不让观众为格温普兰揪心,为他的善良而心动,为他的苦难而扼腕叹息,为他敢于反抗的精神而备受鼓舞,为他和蒂的真心相爱而感动落泪。一个不得不笑的人,当他哭起来更为震撼,这部电影不是喜剧,而是用笑脸唱的一首悲伤的歌。和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不同,康拉德·维特在这部默片中不能通过声音进行角色塑造,只能用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去表达情感、传递情绪。
24、这些才能,可以说是与我们工作不相关的才能,比如说弹钢琴、写诗词、玩游戏、户外活动、画画等。这些才能虽然跟我们工作不相关,也没有给我们人生带来任何收益,但我们不能就因为工作太忙了反放弃。
25、“1851年12月,她救了我的命。为了我,她忍受了流亡。她的灵魂无时不刻跟我同在。愿爱过我的人都爱她,愿爱过我的人都尊敬她。她是我的未亡人。”
26、1957年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布勒东在《神奇的艺术》中写道:“在这个领域内,最后决定意义的画应该属于一个非职业画家,此人先于兰波,已经借助画笔和钢笔墨水‘固定眩晕’,探求自己的潜意识……
27、雨果临终前写诗说:“主啊,我求你,一天也别让我等了,请你快快召唤,快快把我召去吧!”他在日记中写道:“人间的萧条叫人凄凉,听力在减弱,视力在昏暗,主啊,请迎接我的灵魂吧。”他并无遗憾地说:“雨果看来是要去见神了。”
28、走上这四百年前宽宽的楼梯,上二楼,我们从高高的“神灵”居处回到“人间”。
29、若没有米里哀主教当初做的这个伪证,芳汀可怜的女儿珂赛特也不可能获救,或许这个小女孩将永远在小旅馆里暗无天日地长大直到无声无息地死去。
30、雨果的文学作品大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因为其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使得作品中有很多其貌不扬却心地善良的主角,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和《笑面人》中的格温普兰。保罗·莱尼在导演技巧上深受莱因哈特的影响,莱因哈特是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导演,曾经在布景、灯光、人物调度方面有重大突破,更趋向于电影这一现代化艺术形式,而不再拘泥于舞台剧的狭小范畴。
31、朱丽叶于1883年去世,这幅肖像画于她去世前不久。
32、什么样的进攻?举个例子。巴尔贝·多尔维利认为梅里美的文风过于枯燥乏味,曾作出这样尖酸的评价:“他的腿像孔雀一样,只是他没有孔雀的尾巴。”那么,多尔维利是否喜欢雨果略显啰唆的《沉思集》呢?绝不可能。“它简直冗长不堪!”他对左拉的评价又如何呢?“左拉就是大便一样的米开朗琪罗。”
33、人必须监视、约束,限制自己的肉体,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屈从,即使这种屈从,也还可能是过错;不过,这种过失是情有可原的。这是一种堕落,但是落下来双膝跪地,结果可能成为祈祷者的姿态。
34、首先是人物塑造上,雨果最喜欢塑造“伟人”。
35、几天后,朱丽叶也逃到布鲁塞尔,皮箱里装着四分之三的《悲惨世界》的手稿及其他未来得及发表的作品手稿。
36、1851年12月她冒着极大风险,给雨果搞到了一本假护照。化名工人“朗万”,雨果逃到了比利时。如不逃走,一旦被拿破仑三世的军队抓住,他是“背叛皇帝”被枪杀的下场。
37、故事深深打动了雨果,他搜集了大量材料,并在书中一遍遍描写眼中的巴黎,这里有脏乱的下水道、挨饿受冻的野孩子、似牛一般劳作的苦役犯。他曾在书中写道:死不算一回事,可怕的是不能活。
38、1815年秋天,法国南部某个小镇。一个男人敲开了卞福汝主教的门,他的长袍脏兮兮的,拄着一根开裂的竹竿,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布袋,布袋里只有一张象征苦役犯身份的假释证明。
39、我们可以每天给自己工作定一个任务和量,只要完成了,就应该奖励自己去放松,去娱乐,去休息。因为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人,是人,就应该学会劳逸结合,那样玩也玩了,工作也做好了,一举两得。
40、“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41、左拉的表述也很直接,他在《我的仇恨》开篇这样写道:
42、在雨果的作品里经常会出现将具体的形容词与抽象名词相结合的情况,并赋予形容词新的意义,从而使概念从具体的意象中介中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包括狄更斯、福楼拜、王尔德和加缪都曾受过他的影响,巧妙的用韵法跟自由灵活的词汇组合,都无不体现着其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而这都是在强调严谨跟公式化的现实主义中难以看到的。
43、并且《悲惨世界》不仅仅只是讲述了冉阿让这个圣徒的故事,它还展现了一幅197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起义这一历史时期法国人民的政治生活跟社会生活画卷,但这些偏向现实主义的描绘对雨果来说其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讲述故事,而是为了政治上的诉求。
44、小人儿耍杂技拿大顶。拖长的影子里看到雨果名字的缩写(V和H是VictorHugo名和姓的开头字母)。
45、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搜索更多
46句雨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