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35句老子关于动与静的名言精选

老子关于动与静的名言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3)外来的气体流动停止,橐龠内静止下来,停止浑悬,尘埃集聚而“复归于无物”,这样长时间的作用就使空间内逐渐清净,达到“徐清”。

3、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老子关于动与静的名言)。

4、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5、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关于老子名言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先说“致虚”。虚无是道的本体,但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争权夺利而忘了“道”。

8、夫哀乐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9、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

10、顺于自然,和合阴阳,心清无欲,尽享天年,寿终正寝者,十中有三;(老子关于动与静的名言)。

11、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13、《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8、(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9、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20、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2、(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2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25、注: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8、与其趋炎附势地去谋取宠幸,不如自立自强地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29、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3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3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35句老子关于动与静的名言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