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句博尔赫斯代表作精选
博尔赫斯代表作
1、腾讯文化:埃梅塞出版社从未出版过博尔赫斯选集,今年为何破例推出了这样一本书?除了这本书,出版社还会有什么纪念活动?
2、名言名句:水果躺在碗中,你的头靠着我的肩膀,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瞬间。
3、1955年庇隆政府倒台,新政府特别任命他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他还被选为阿根廷人文科学院院士。从此博尔赫斯开始收获大量荣誉,其中包括:1956年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福门托奖(与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分享),1962年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63年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大奖,1965年英国爵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九届诗歌奖、秘鲁太阳勋章,1968年意大利共和国勋章,1970年巴西美洲文学奖,1971年耶路撒冷奖,1973年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奖,1979年法兰西学院金质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荣誉勋章,1980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奖(与赫拉尔多·迭戈分享),1981年墨西哥奥林·约利兹利奖,1982年西班牙智利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84年意大利大十字骑士勋章。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布罗迪报告》、《沙之书》,诗集《诗人》、《影子的颂歌》、《老虎的金黄》、《深沉的玫瑰》等。
4、我已渡过了海洋。我已经认识了许多土地;我见过一个女人和两三个男人。
5、最后一句话,博尔赫斯这样描叙造梦者的心情:"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博尔赫斯的诗:“遗落在时间尽头的,那一代代玫瑰”原文是什么玫瑰与弥尔顿
6、 ——JorgeLuisBorges
7、虽然他的作品很少,但却能跨时代地产生影响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曾经评价博尔赫斯: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
8、可能许多读者纠结于霍尔顿的放荡不羁,但是我们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叛逆的少年与青春呢?
9、阿尔贝托·迪亚兹:很不幸,博尔赫斯也是一位在去世后更有影响力的作家。
10、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
11、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主要在于他那生动的对白,语言增减恰到好处,既使人易懂,又令人难忘的境界。”
12、我就是这迟缓的强度一个灵魂。我总是靠近欢乐也珍惜痛苦的爱抚。
13、然而,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1967年)才与孀居的埃尔萨·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
14、Iofferyouthebitternessofamanwhohaslookedlongandlongatthelonelymoon。
15、除了《永生》,本次夜读会选读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也同样精彩。故事背景设在一战的欧洲,战争与杀戮既是当时混乱的现实世界的直接表征,也决定了博尔赫斯认识人生的虚无主义基调。精彩故事需要品读,再多的介绍都是多余的,就让我们一同翻开书页,走进他的书中迷宫吧。
16、提到博尔赫斯,不得不提本期选读作品《永生》。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永生的幻觉一直围绕着他,在《永生》中,博尔赫斯说:“死亡使人变的聪明而忧伤。”他用另一种绵绵温情讲述了他最为热爱的永恒轮回,这是尼采那个永恒轮回的另一个版本,人类历史中的那些让人惊奇的重复,让无数读者流连忘返。而读到这里的你,是否也被深深吸引呢?
17、博尔赫斯第一次在欧洲得奖,是1961年的福明托文学奖。这个奖由西班牙著名的巴拉尔出版社组织,在196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它的评选与诺贝尔文学奖有点像:欧洲当时的五大出版社、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一起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作家。那一年,博尔赫斯和爱尔兰作家贝克特一起分享了这个奖。(注:这一奖项在1960年代后中断,2011年重新恢复。)
18、在我研究的早期,我就发现了一篇故事中的一些成分很可能可以帮助我把表面上看起来不连贯的博尔赫斯的一生给连接起来。我开始怀疑,他坚持要对自己年轻时的作品加以修改或干脆销毁掉可能不是因为他对自己早期作品感到厌恶,而是因为他想掩盖住一些给他带来某种痛苦的事实。后来我搜集到了一些材料并从中发现他确实在自己二十多岁时经历了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甚至还因此想到过自杀,这几乎就毁掉了一位作家。博尔赫斯从来都没有直接地谈论过这段经历,但是事实表明这段经历在他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那次创伤他才停止写诗的,也正是因为那次经历他才发现了一种最后让他成名的写作。在博尔赫斯的著名短篇小说中,有一篇名为《小径分叉的花园》,故事中的一位人物问另一位说,“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时,谜面惟一不准用的字是什么?”另一个人回答说,“‘棋’字。”同样,博尔赫斯从来都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一个主题,不断地萦绕出现在他中年时期的作品中,并且以符号、象征和母题的形式出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只有到他终于找到了爱情之后他才把过去的阴魂驱赶走,实现了一种宁静感,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陪伴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十年。
19、1985年我们认识时,他是一个声音沙哑、脊背弯曲的老者。他的卧室里只有一个书架和一张简单的单人床,书架上没有一本自己的书。在他房间里,唯一的装饰品是一只挂在墙上的瓷老虎。
20、博尔赫斯明确的哲学观点让评论家们觉得他的写作属于一种理想的、没有时间界限的空间,也就是一种文学乌托邦,而他在成名前的失明更加强了这一观点,因为他的失明让他有了一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吟游盲诗人的感觉,可以触摸到世界文学的每个角落,从而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正在消亡的传统所拥有的永恒形式。这种永恒性又在他作品年代的模糊性中得到了加强。他习惯在自己作品重版的时候加上一些后来新创作的文本,当然这些文本也是多年以前在第一版之后创作的。他也一直都在修改自己年轻时写的诗作,去掉里面的一些地方色彩的东西,甚至还在后来的选集中去掉了好些诗篇。拿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三本散文集来说吧,他坚持要把它们全都删掉,并坚称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决不允许再版,声称他已经尽力把所有已出版的那些书都买回来并全都烧掉了。
21、Iofferyouwhateverinsightmybooksmayhold。
22、空间原来竟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这个离奇的想法是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把空间看成是“无”。然而,物理学家则把空间看成是一种能伸缩的媒介,而不是空空如也的“无”。
23、这个梦的少年,造梦者魔法师的"儿子"在此后抵达北方的庙宇,踩在火上而不被灼伤.造梦者担心少年因为发现自己是梦的影子而沮丧.为此他感到忧虑重重.直到有一天,一场大火来到了环形废墟,想到大火是来结束他晚年的,魔法师于是没有躲避,毫不犹豫地向大火走去.火焰没有烧灼他的皮肉,而是温柔地抚慰着他,淹没了他。。
24、遗忘,这一根本必要的存在前提封锁了那种通往囊括一切的可能性的道路;反过来,没有遗忘,那种试图囊括一切的野心也根本不会出现。我们认为有着一切,正是因为我们会遗忘一切。
25、这是博尔赫斯内心无法释怀的一段经历、一段噩梦。从那以后,他陷入了感情的怪圈中,先后结交几任女友,无一有好的结果。对于女人,他的感情是复杂的,犹如对于南方。他渴望得到女人的爱,却不知如何跟她们相处,这一点反应在文学创作中,他的小说几乎不存在一个明晰、正面的女性形象:《第三者》兄弟俩共同拥有一个女人,最后却为了不伤害兄弟的感情,把女人杀了;《乌尔里卡》的女人至多算是一个意象、一个幽灵;最极端的是《埃玛·宗兹》,埃玛为了报父仇,牺牲了肉体、牺牲了尊严,将自己弄得污秽不堪。相比之下,为了填补女性形象的缺失,博尔赫斯在文本中阐释了各种阿根廷暴力,这又与他的南方密不可分。博尔赫斯成长的地区充斥着大量地痞流氓,远一些,大草原中的印第安人胡作非为,执政者最终发动了一场针对这个部落的清洗战争,将印第安人赶出了草原。近一些,巴勒莫的北区公墓和感化院一带,房屋低矮、破败凌乱,那是不法之徒斗殴的聚集地。他们骑着马,携带短匕首,刀法精湛。本地人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博尔赫斯却报以最大的热忱,他后来在为“卡列戈”作传时写到一个有名的硬汉胡安·穆拉尼亚,“一交上手,一心置人于死地,斩尽杀绝,不留后患。”博尔赫斯为何如此迷恋暴力?这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他童年时有样致为喜爱的动物——老虎。他觉得老虎有无限的力量,经常叫妈妈带他去巴勒莫动物园看孟加拉虎,在虎笼前一站就是一天。有一次父亲跟他讲了一件事,一个农场里的工人拿着短刀能杀死老虎,被称为“老虎人”。博尔赫斯非常崇拜这位工人,也就迷上了那种能与老虎抗衡的短刀。但博尔赫斯是个胆怯懦弱的人,他非但没握过匕首,连架都没和人打过一场,如果真有老虎从笼子里逃出来,他应该也是跑得最快的一个。现实中爱情的缺失让他去小说中寻找暴力和勇气替代,暴力回到现实又无法由他亲手实现,于是他转入了更为幽晦的角落——玄想。
26、1970年代,博尔赫斯经常被美国的大学请去讲学,英文流利的他开始在美国引起关注,他的英文版作品也敲开了他通向世界的大门。1979年,博尔赫斯获得了西班牙语文学界最高奖——塞万提斯奖。此后,他的作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大规模翻译和出版。
27、我对我所讲的故事都有很深的体会,因而我总是用奇怪的意象象征来表达,那样人们就不会发现其实所有的这些故事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自传的成分。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我自己的,都是我个人的经历。
28、值此2019年上海书展期间,似乎所有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那场关于书的“旅行”,那么,何不从博尔赫斯这本薄薄的《地图册》开始,一起来一场精神之旅?
29、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30、名言名句:心爱的人,既是痛苦的渊源,又是缓解痛苦、加深痛苦的药剂。
31、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32、1914年,父亲因眼疾几乎完全失明,决定退休,所以豪尔赫·路易斯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之后,定居瑞士日内瓦。博尔赫斯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文。
搜索更多
33句博尔赫斯代表作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