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句关于责任的议论文论点精选
关于责任的议论文论点
1、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丙)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2、⑩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它不是利益交换,更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那番虚情假意。它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它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消融许多的抱怨和不满。若能感受到有人爱你、帮助你、赏识你、关心你、喜欢你,将都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使自己的情感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懂得感恩的人,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利益交换,无法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自然也就无从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3、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4、(11)既要多办各种实事,又不忘节约资源。
5、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6、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7、文章用直白的语言论述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重要性。在论据的使用方面,引用歌德的话,让观点更有说服力;举托尔斯泰的例子,让观点更发人深省。
8、素材: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9、阅读《信仰之光》,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10、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关于责任的议论文论点)。
11、(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12、①多读、熟读、识破,可以看成读书的三重境界。但在通常情形下,大凡谈到读书,人们往往首先主张多读,继而强调读懂——识破,至于熟读的主张说的并不多,甚至往往被忽视。其实,倘若真能做到熟读,那么,对书内容的理解必定深入以至接近识破。
13、13/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14、“文章有法”不仅仅限于作文的有法。它的实质,是限制个性,是指令我们顾头,顾尾、顾中间,按照理想化的程式来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说“文章有法”可能会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15、树前黄莺闹,身后碧草遥。赐我一杯羹,趁此展英豪。趁着青春这大好时光,努力去奋斗,去飞翔。今是战场,今是试炼,今要磨枪,今要上场。看着吧,明天的我一定会不同于昨天的我。昨天的我或许还沉迷于天真之中,而明天的我定会为责任而奋斗。有关责任的议论文10我妈妈是一个好妈妈,负责任的妈妈。
16、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自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17、不要说:“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这看似阔达、潇洒的话语背后,不仅饱含无奈、无助,更是对权利的放弃,对责任的漠视。必要之时,我们要大声地说:“我很生气!”,然后付诸行动。
18、他父亲说“这是上帝的意思,一共10个东西,你学会了9个,可人家正好考出来你没学过的那一个;上帝要是照顾你,你学会一个,那9个都不会,人家正好考出学过的那一个。就这这么回事。”
19、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它是为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确立的。
20、自我批判一节分量太轻,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再说,何谓“何氏八股”?别说江苏以外的考生,即使江苏省的许多考生,也未必清楚。鉴于这两点,这一节不如去掉。
21、或许谈及责任,我们会直接将它与社会、与国家联系起来,其实不然,从一开始,那一颗扣子就已准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品读着生活的滋味,担负着生命的责任,因为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呱呱落地;因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日夜苦读;因为对朋友的责任,郭周宁愿选择死亡;同样因为对自己的责任,桑薇信守对生的承诺。
22、我回家后,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咱家还有剩余的瓦能够赔给人家,但你不能白拿,得用钱来买!”
23、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曾写过一篇时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此文一出,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社会对中国人何以不生气的大讨论。是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呢?身为一公民,生气是你我的权利。
24、③利用“质疑读书法”,能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促进新的发明和创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毛泽东经常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目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他每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总能提出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他在大量的读书批语中,提出过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毛泽东没有被某些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在质疑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由此看来,质疑是读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质疑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也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25、 敢为,为世界先,忘怀于手中的利益,抛却心里的负担,成就别样精彩!
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27、①最近,得知上海中小学学生守则里增加了“要学会感恩”这一条目。好是好,但要知道:对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书本就能学到的,而须从成人社会中耳濡目染,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身边的生活麻木不仁缺乏感受,自然也就无从体验“感恩”的情怀。一句话:生活中如果缺乏培植感恩情怀的土壤是不行的。
28、我最失败的时候就是我写作时不是自己(生活中,我无法好好地做一个我自己,这已经是一个事实,我早就举手投降了)。
29、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蝉儿在树上不停地聒噪,比赛似的叫着:“知了?知了?”抬头望望天空,天空瓦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蓝宝石上几朵白云悠悠地飘着,不时飞过来几只小鸟。可是,唯一遗憾地是:我的妈妈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我走进医院里,看着妈妈疲惫的样子,我流下了眼泪。因为妈妈为我做得实在太多太多,说也说不完。我连忙走到妈妈面前,为她到水,为她揉着她那满是针孔的手,为她……那时,妈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女儿,你长大了!”
30、④“质疑读书法”,需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法国哲学家阿拉伯尔说过:“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也就是说,把书本上的疑点带入实践中,从实践中再做出正确的判断。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对当时被奉为标准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了27年时间,对该书和其他多种“本草”书中的中草药,详细分析,认真研究,逐条订证,对其中谬误和讹传的记载,进行了修改补订,最终写出了52卷医药巨著《本草纲目》。试想,如果李时珍在批阅明代以前的各种“药物”著作时,凡书皆信,师古不变,不进行质疑,不在实践中加以考证、修订、完善,能有鸿篇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并造福于子孙万代吗?
31、⑤如何让好人有好报?这集中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对于好人好事要有。首先,对于好心人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好心人有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媒体要充分发挥抑恶扬善的作用,宣传好、报道好好人好事。其次,就物质层面来说,要建立完善的救助机制。做好事是有风险的,这风险不应让好人个人承担,而应由全社会为此买单。社会要为善良撑腰,制度要为好人护航,这样做好事才做得有保障,有底气,有力量。
32、(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3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议论文表述:
3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8-20题。(共12分)
35、(1)并列分解“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36、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9分)
3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39、C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40、明确:“一切”即“所有”,表限定范围。本文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前面提到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怀疑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使语言准确严密。
41、多少次的期盼,夹带着紧张和不安,怀抱着激动的情绪,混合着欢喜或者忧愁,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42、15/小小蚁穴能毁掉千里之堤,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
43、在生活中,我们有着不同的角色,也就承担着相对应的不同的责任。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责任感才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不负责任只会导致家庭人际关系的破裂,会导致事业的失败,会让你的一生碌碌无为。
44、5/富和尚未能到达南海,而穷和尚却最终到达了,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穷和尚不达目的不罢休,朝着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了目标。而富和尚只有美好的愿望,却不能付之于实际行动,所以,他最终没有去成南海。看来“为”与“不为”大相径庭,因此,凡事在于“为”。
45、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
46、请在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用正楷字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47、(评析)作者运用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之例,考虑了古今中外,素材具有代表性,也有力地说服了“磨难能够历练人生”的中心;运用探因分析法,揭示了他们成就人生的原因:面对磨难,却不向命运低头。
48、B.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用《史记·匈奴列传》的材料证明“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这一观点。
49、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50、师:这是针对中学生是否失掉敬畏心的疑问,这个疑问句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吗?
51、素材来源包括历史典故、社会热点、文艺作品。考生应分类做好素材整理,并掌握提炼材料、一材多用的说理技巧。
搜索更多
52句关于责任的议论文论点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