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句魏征名言以史为镜精选
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1、魏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2、苏轼“爱”韩愈,杜甫“粉”李白:诗人追星欢乐多
3、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解析)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深邃。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6、鼓励种粮养蚕,多种植,就可得到衣食之物了。此言农桑的目的在于解决衣食问题。
7、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8、 李白,逍遥的仙人,将精神寄托于诗行,将生命融注于酒壶,远离官场,不贪恋仕途,却仍活得那么潇洒,那么豪迈,也活出了精神,成就了文化。
9、论功劳、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首当其冲,理应由他嗣位。
10、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1、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
1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13、 然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李白多么希望遇见一知己啊!皎洁的月亮,黑的影子,一个可望不可及,一个形影不离;一个向往已久,一个厌恶多时。但要饮酒,失落便不可太在意,于是就有了“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14、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15、他继位后,再三强调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一人之力,应当广任贤良。
16、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17、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18、 有一面明镜叫历史,我愿今生购得一面,愿来世得菩提时,内心沉静,亦能为历史明镜添几分亮色。
19、宁可做被打碎的玉器,也不要做完整的陶罐。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为保持气节,宁可牺牲。
20、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1、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经由李世民晓以利害,将其收服,答应愿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并不知实情。
22、(解析)用尽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这还不是罪大恶极吗?
23、(解析)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解析)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25、这时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四出,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射杀。
26、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27、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28、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29、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30、孑孓、仄亾、片爿:这些汉字天生一对,你认识多少?
31、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开始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d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32、译文: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镜子,找出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被用作防止自己犯错误的宝藏。现在魏征已经去世,我已经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33、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34、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35、◎本文转载自“古典文学与诗词”,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6、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
37、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38、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39、隋朝灭亡后,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于是任命李世民为右元帅兼秦王,并命令他带兵四处扩张唐朝的版图疆域。
40、 是的,为自己选购一面镜子吧!要明亮得能射出光线的那种,让它照射在自己洁白的心灵。
41、出自:《旧唐书·魏徵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42、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43、译文:书籍这东西,就怕人们不去喜爱它,喜欢读书并无坏处。
44、 人若感到孤独了,时间会在旁边闷不吭声,而寂寞下手还是毫无分寸,不懂得轻重之分。李白当然会感到寂寞。但也并不孤独,因为他有酒,有才气,有自己。他,李白,足足喝了一辈子酒,醉了,一失足,跌进江里,化作一叶白帆远去。
4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46、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47、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48、唐太宗一听转怒为喜:如此,吾明主耳!所以,一个太太对先生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假如这个时候皇后进几句谗言,“贞观之治”可能就会改写。
49、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50、这一对君臣,一个从谏如流,一个刚正不阿,这份难得的君臣之情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所赞美,也为后世君臣所效仿。
51、 公冶长懂鸟语,为他人洗刷了沉冤。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还得了老师—孔夫子的赏识,抱得美人归,同孔子结了亲家,名利双收,多好!
52、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53、(解析)背着柴木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启示的呢?
54、治国,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明白了这两个道理,至少不是糊涂人。
55、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是善良的。
56、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两位才华横溢的新科状元在踏马游街之时,各自购得明镜一面。前者敌不过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而卖国求荣,一代忠臣屈死他手。由明镜裁决,他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骂。而后者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竭忠尽智,鞠躬尽瘁却惨遭杀害的民族英雄,那风波亭里的长叹,牵动了多少爱国志士的泪水;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概又穿透了多少人的灵魂。历史永远反射着他那傲然挺立的脊梁,国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明镜亦因丹心而更亮。“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以史为镜,足以凸现人格之高尚与卑劣。
5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个楷模,是当今时代的一面面镜子,他们用深沉大爱诠释了爱国者的本色,用钢铁般的脊梁扛起了华夏儿女的担当,用务实奋斗书写了人生的风采。
59、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60、(解析)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62、除此之外,李世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胸襟和气度。
63、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64、对于唐太宗来说,只要这面镜子立在那里,他的一切言行就需三思而后动。于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印象,那个天地不畏的一代圣主唐太宗,独独怕了一个魏徵。
65、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66、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67、人心安定,就会一心向善而不想着为非作歹;反之,人心不安,怨声载道,就会萌发怨恨与叛逆之心。此言解决民生问题是安定民心的关键,而安定民心又是引导百姓弃恶向善的关键。
68、尉迟敬德告知他:“李建成、李元吉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并进谏道:“请陛下下诏,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69、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70、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搜索更多
71句魏征名言以史为镜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