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36句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精选

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莎士比亚曾经写道,“有人生来伟大,有人变得伟大,有人的伟大是强加的。”而领导英国闯过二战狂风暴雨的的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无疑是在倾尽其漫长的一生,努力使自己变得伟大。当然,历史对他的评价也是慷慨的。

2、丘吉尔一生几乎都是在与极其险恶的外部强敌、内部对手和他自己的坏脾气做搏斗,有关这位英格兰老雄狮复杂的性格,西方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丘吉尔的黑狗”。丘吉尔从初出茅庐开始,就持续用冒险、写作、演说、绘画、古怪的行为等各种方式把“黑狗”关在角落里,他尽管性情暴躁,但他的豁达、幽默也常常喜感十足。

3、世人皆知丘吉尔外号是『英国牛头犬』。死犟死犟的。但他为啥这么犟?他死犟的后果是什么?他死犟得罪了多少人?他死犟办成过多少事?有没有他死犟不下去的时候?GaryOldman扮演的丘吉尔就回答上述问题。他刻画出这位著名国家领导人软弱、无助、焦虑、犹豫、怀疑、绝望、被所有人嫌弃的一面。(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4、好吧,这就是丘吉尔。一个充满争议的悖论者,一个有着数张面孔的伟大人物。

5、“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个老话题。潘兴明在这本书中无疑选择以丘吉尔这个英雄人物为纲来讲述英帝国的非殖民化这段历史。但在作者笔下,这个英雄人物不仅会“勃然大怒”、会“平静下来”、会“满意”、会“颇为自得”,也会“深感失望”,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本书不仅写活了丘吉尔,也写活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至于丘吉尔是否主导和造就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作者并未简单得出结论,而是既借助整个进程描绘了丘吉尔的思想变化,又借助丘吉尔的观念转变讲述了整个非殖民化过程,丘吉尔和非殖民化是一种互动作用。

6、近日,热门影片《敦刻尔克》在网上引起热议。影片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当时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临危受命,发起“发电机计划”,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由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短短8天内,撤退出33万多人,比最先预期的5万多了整整六倍多,堪称奇迹。

7、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一向对丘吉尔惺惺相惜,引为知己。他关于暮年丘吉尔的一段描叙,非常传神地表现出这位老政治家贯穿一生的倔强和不服输的个性,他走路得靠两个助手扶持才能行动,但是一旦出现在公众面前,老态龙钟的丘吉尔马上变成了另一幅模样,“打开前门,电视摄影机闪光灯的强烈灯光照得我们几乎无法睁开眼睛,但这在丘吉尔身上的反应却犹如电击般地迅速。他挺直身子,推开助手,一个人站在那里。”(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8、后来根据家庭医生的建议,他转学到一所不搞体罚的预备学校中就读,3年后又被送到哈罗中学学习。

9、《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全两册),(英)安德鲁·罗伯茨著,李晓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5月版。

10、我反复看首相患病后在唐宁街十号门口,给NHS员工鼓掌加油的那张照片。他的笑容和他桀骜不驯的发型一样有他的个性,但那照片上的他分明有着一丝尴尬。为自己的鲁莽和对病毒的认知欠缺?他为什么要冒风险跟病毒患者握手?真希望他谨慎一些,那么此刻在这个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刻,他就还能在疆场指挥作战。我试图从书里找到答案。

11、丘吉尔7岁那年,被送到阿斯科特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很不合拍。

12、华勒斯‧亨利:丘吉尔见识过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观”中最糟糕的。他早年在印度和北非的经历使他得以对比不同世界观所带下的结果。青年丘吉尔生活在穆斯林的土地上,对伊斯兰教有着冒险和浪漫的激情,但当他看到其结出的果子时就产生了厌恶之情。丘吉尔对基督教社会所赋予人的自由和机会熟稔于心。他知道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的梦想是与圣经的世界观相悖的,希特勒和纳粹必须被摧毁,这不仅仅是为了英国,而是为了整个世界文明。今天,我们是多么迫切地需要有丘吉尔这样的远见并愿意发声的领袖!

13、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人都是演员。鲍里斯演的是丘吉尔,你演的是谁呢?不论你在扮演谁,请记住:在这个舞台上,最常上演的剧目叫“无常”。

14、由于丘吉尔在班级中学习最差,加之他执拗和淘气的性格,因而没有一个教师喜欢他,还常常遭到体罚。

15、强纳森‧桑迪斯:是的,就是“基督教文明”。丘吉尔在印度自行研究了许多宗教,他承认有一位“造物主”,他对圣经的引用证实,他所指的“造物主”就是“基督教”的神。

16、之所以选择丘吉尔为主题,是因为我是英国人,出生于温斯顿·丘吉尔去世不到两年之后。他始终存在于我的意识当中。关于他和他的行动的诸多争论与争议一直在我记忆中,我想尽可能多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为了读者,也是为了自己。我已经写了五本有丘吉尔在正副书名里的著作,还写了超过200篇与他有关的文章和书评。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承担撰写一部传记的任务了。丘吉尔就任首相时说:“我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这个时刻、这种考验所做的准备。”写他的传记,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17、强纳森‧桑迪斯:他相信并承认耶稣是“基督”。在这本书中,我们引用了丘吉尔在他孙子温斯顿的洗礼仪式上的祝酒词:“敬耶稣基督忠实的战士和仆人。”丘吉尔私下曾对蒙哥马利(Montgomery)将军说过,“耶稣基督的一生和他为拯救罪人而死是无与伦比的。”

18、 丘吉尔一生留下了超过530幅绘画作品,在他家中保存了160余幅,皇家美术院一致通过,选举丘吉尔为特别荣誉院士。1959年他接受了在皇家美术院Diploma画廊举办个展的荣誉,时年85岁。

19、丘吉尔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读军校时曾来算账,可是那位教师已经去逝了。

20、敦刻尔克港口海滩上的四十万大军凝滞、焦灼,恐怖气氛一如海峡彼岸的英国战时内阁,丘吉尔和其他内阁成员吵得不可开交,临危受命、出任战时首相的丘吉尔只是保守d和工d的折中之选,而有影响力的内阁成员张伯伦等人依然妄图延续绥靖政策,争取和平谈判,而这,是丘吉尔绝不能接受的,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陆地作战、在天空和海洋作战,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去赢得胜利。这位铁血首相的执着,是“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

21、丘吉尔在他著名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演说中提到上帝积极参与人们的生活。这是他的真心话?还是政治托辞?

22、证据支持我们的信念:丘吉尔不需要使用“政治”托辞。一般认为,你能透过一个人的声音发现他讲的是真话还是谎言。1940年的时候,丘吉尔几乎是议会和举国上下唯一一个认为会打败希特勒的人。1940年5月,英国参战已有九个月,盟军屡被击败,用不了多久,希特勒就将轰炸伦敦。在这个节点引用圣经的话,如果不是真的相信,你会从他的声音和动作上看出来。如果这样的宣告不是出于信心,丘吉尔不可能唤起数百万人的觉醒,并排除万难取得了胜利。

23、他受任于二战期间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940年5月从辞职的张伯伦手上接过了组建战时内阁的重任,用一场“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著名演说振奋了议员们,带着英国挺过了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拯救了濒临战败的英国;却在1945年德国投降之后不久,便经历了一次大选惨败,黯然下台。对于英国人民的始乱终弃,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引用古希腊哲人普鲁塔克的名言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24、如果脱离整本书的背景来看丘吉尔1891年对他哈罗公学的校友MurlanddeGrasseEvans所讲的这段话,你一定会觉得傲慢。然而,差不多50年后,英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被呼召出来带领人们度过了危机。在他被任命为首相五年后,英国迎来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胜利,应民众的要求,我的曾祖父被誉为“拯救了伦敦和英国的人。”

25、学校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他们排成一列长队,一个一个应声从点名的教师身边走过。

26、的确,二战爆发期间,当选为首相的丘吉尔在战争中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被誉为自从古罗马时代的西塞罗以来西方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演讲家。

27、阅读乔治六世国王日记时,最让我意外的地方是,丘吉尔向国王表达了极大的挫折感,有时甚至是愤怒,因为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人对参战没什么兴趣。丘吉尔向国王说了一些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政府的话,而这些话是丘吉尔永远不会公开表达的。

28、丘吉尔爱砌砖,一天竟能砌两千多块,而英国劳动协会规定每人一天砌砖不许超过八百块。有一次丘吉尔在没有放线、找水平、打基础的情况下四个多小时就砌了一面墙,尽管糟透了,一阵风便能将它吹倒,丘吉尔却自认它是继罗马人之后完成的最漂亮建筑,而且还到处吹嘘。趁丘吉尔去吃饭的工夫,实在看不下去的汤普森悄悄伙同其他人一起把墙推倒另起,丘吉尔吃完饭又走出房间看墙,显然他自己是看不出前后有什么区别的,他更骄傲了,直夸自己“一上午干的活儿,可谓经典之作!”

29、《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30、丘吉尔爱摆弄机械,但他一开汽车准会跑到对向驶来的车道上去;他自信自己肯定是个飞行高手,但飞行教官都敢打赌,丘吉尔开飞机的唯一结果是他的坏脾气与地球引力快速迎头相撞。

31、希特勒崛起以后,丘吉尔很快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前德皇陆军下士是个魔鬼。他跟仔细研究过《凡尔赛条约》的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熙同样相信一战之后的欧洲和平很脆弱,“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而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将是新一场大战的策源地。丘吉尔像希腊神话里失败的预言家卡珊德拉公主一样到处奔走呼号,警告英国要注意德国,重振军备。但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主导的英国及西方盟国高层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只是把丘吉尔看作一个不可救药的好战分子和军国主义分子。

32、卡莱尔说:"拿破仑具有根深蒂固的现实感."

33、但这部电影对历史知识有一定要求,下面名叔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丘吉尔到底有哪些光辉事迹:

34、二战结束后几年,他一再被提名,推荐他的几乎全都是瑞典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35、丘吉尔在二战中居功甚伟,1940年的最困难时刻他领导英国孤军奋战,坚决抗击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如果当年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成功入侵英伦三岛,可能整个世界历史都要改写了。他还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起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制定《大西洋宪章》,对战后世界进行了最初的安排和设计。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36句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